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思考体育教学

2018-05-14 21:41周志勇陈雁飞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育人

周志勇 陈雁飞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党中央号召,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学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

一、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思考体育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

学校体育旨在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智力水平、审美素养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之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因此,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是立德树人多方位、多渠道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初衷之所在,但是教育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轻育人的现象。当前的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述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停留在只关注学生体能和素质的发展、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还要认识到体育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认知和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及情感和人格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育的德育价值可能更有意义、更高效。一线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

二、落实“立德树人”要从不同运动项目和教材内容入手

几乎所有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但由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比较抽象,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紧密地结合实践课的内容,抓住时机、找准抓手和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内容非常广泛,教材中每项教学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只有善于挖掘其深刻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践行立德树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体育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的主要任务,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实现途径的择优问题,即什么样的教材内容对达成育人目标更有效的问题。因为达成这样的目标不能靠单纯的说服教育,只有在既定项目中让学生在身体上体验苦痛,在心理上经历犹豫动摇——积极的自我暗示——唤起饱满的精神状态的过程,继而外化出有效的坚持行为,并且在这个过程圆满完成后感受到愉悦体验,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的品格。

长跑项目就是符合上述条件的运动项目。长跑项目有“极点”体验,运动中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僵硬、情绪低落,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在极点出现后,学生只有通过心理和生理上的忍耐和堅持,并成功度过极点后才会进入比较轻松的状态,才能体验运动带给身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度过了极点,学生就完成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长跑项目中的极点体验正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好磨练,当下中小学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缺乏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成长环境和历练,抗挫折能力低,意志力不强。而这种对意志力的锻炼和培养就必须在像长跑这样的体育锻炼中才能获得和补偿。

再如足篮排等集体性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田径项目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体操、武术等项目,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善于选择与运用特点不同的运动项目并挖掘其育人内涵去实施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落实“立德树人”需要在不同的组织教法中体现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实际教学时,体育教师能够正确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使教学方法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各个环节中的组织教法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利用讲解教学法。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或者动员学生讲解时,教师除了提示和强调学生要认真听讲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倾听”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是以积极的态度,认真、专注地悉心听取讲话者的陈述,观察讲话者的表达方式及行为举止的“规范行为”,同时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

利用比赛教学法。比赛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竞争性,能使学生在紧张状态下精神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教师在运用比赛教学法时,要通过规则设置和环节要求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如,战术是否执行到位、是否成功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从而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角色意识;如,比赛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秩序的重要性,要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并能自觉遵守等,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养成尊重对手、公平公正的竞赛道德;如,通过比赛设置、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勇争第一、不断超越的竞赛意志和求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如,通过赛后总结环节,引导教育学生要重视过程投入、坦然接受结果,胜不骄败不馁,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永不放弃,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利用提问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必然缺乏“我要学”的参与意识。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要预先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问什么问题,在什么环节什么时机提问,向谁提问,提问结束后如何点评和总结等,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质疑精神,并且始终处于积极向上、乐观主动的精神状态。

利用评价的教学策略。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技能、体能是否达标,知识是否掌握,还应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助情况、学生对教师的帮助支持情况、遵守规则情况、礼仪礼节情况等,把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学生的最终评价得分。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展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技能、体能的达标。

四、落实“立德树人”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这样言而有物、针对性强,可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环境影响和个性差异,体育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方式均有所不同,有的偶发事件是有规律性的,而有些则是突发性的,还有的明显带有群体性,有的偶发事件对教学过程有积极意义,有的则会起消极作用。体育教师要正确辨别偶发事件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如,有的学生对某些教材内容不感兴趣,在练习时躲闪、被动、消极,教师除了进一步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外,在练习形式上还要多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的速度、重量、数量,或者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增减动作的障碍阻力及对抗因素;还可以进行多種诱导练习,促进学生做出努力,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落实“立德树人”应该“润物细无声”

体育教学中处处存在着德育因素,只要教师用心体会,体育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就德育研究德育,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空洞地向学生说教,或生拉硬扯地进行德育教育。否则,不仅削弱了知识的系统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是“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事。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这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其次,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一看到学生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就大声呵斥,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德育教育的直接力量和主要渠道,这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品德塑造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教师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还要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相反,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使丧失信心的学生树立自信,会让表现不错的学生更加积极上进。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育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