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运动安全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2018-05-14 21:41冯敏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校园运动安全一直是困扰着学校体育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只是个校园体育运动的问题,实则是个社会问题,它是由社会各种综合因素导致的一个复杂问题。当下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保护有加,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相关法律的不健全,造成一旦学生在学校里参加体育运动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不管是什么原因,家校双方都要为此牵涉很多精力和时间。于是乎,一些能培养学生适应自然环境、提高生存技能的体育器材在校园渐渐消失。如,单杠、肋木架等。体育教师则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去上一些锻炼价值高但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几率相对较高的教学项目,如支撑跳跃、手倒立等教学内容;为了确保安全,很多小学都规定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必须进教室把学生带到操场,下课后整队把学生带回教室。这是学校为求不出伤害事故所采用的过度保护措施。这一切的“圈养”因素造成了学生的自我预防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能力的低下,最终形成了越过度“呵护”,学生的自我预防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能力越低下,学生相关能力的弱化就更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怪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是重中之重。作为体育教研员,笔者在此仅从学校教育层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变无序应对为有序处理

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一些运动损伤或意外伤害事故,这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大家要做的是预防不该发生的运动损伤或伤害事故,以及万一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或伤害事故依章依规进行合理处置,这是确保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的首要任务。

(一)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有关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场地器材、课程内容、师资情况等,以预防为主、应急措施为辅。如,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保养维修制度、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活动制度、校园体育运动安全责任制、运动伤害事故处置程序等。在此特别要说的是,在制订校园体育运动安全责任制时,一定要分清运动伤害事故是不可预测的意外,还是由于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执教者的预防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假如执教教师预防措施到位,虽然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也不应由教师担责,最多承担道义责任,这有利于鼓励体育教师开展器械类项目的教学。其次,所制订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广而告之,不仅要张贴在学校相关位置,而且要让全校师生和家长清楚地知道运动安全规章制度的每一条款,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有章可循。

(二)活化运动安全机制

一些学校虽然制订了校园体育运动安全规章制度,但往往只停留在文字层面,师生和家长不一定清楚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造成一旦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师生仍然很慌乱,不知道如何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应对。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学校都在采用的消防安全演练、防空与地震紧急撤离演练等形式,定期开展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小竞赛、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演练等,还可以开设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网站,普及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活化运动安全规章制度,增强师生运动安全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变碎片化教学为系统性教育

据上海市教委《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项目组的一项专项调查,84.8%的学生认为,获得体育运动安全知识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讲解,可见学生获得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渠道主要是体育课,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狭窄。以往的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在体育教材中虽然有,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往往是比较碎片化的。在当下体育课程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必须建立系统的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体系。为此,上海市教委组织编写出版了《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小学版、中学版),《教师体育运动安全手册》正在编写中。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笔者认为,要从教师、学生和教研三个方面来实施系统性教育。

(一)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主角,教师的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意识的强弱、知识和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的品质。目前的教师和准教师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因此,很有必要补上这一课。作为体育教研员,要组织全区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指导教师们认真学习即将出版的《教师体育运动安全手册》,懂得一些运动与人体、运动与环境、运动与卫生、运动项目与损伤、运动损伤与处理等最基础的知识。这是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新基本功,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能力储备,更是评价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学生既是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对象,又是防范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主体。许多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都与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技能缺乏、防范意识薄弱有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这本图文并茂的“口袋书”,只有提高了学生防范体育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校园体育运动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作为教研员应将校园体育运动安全主题列入各级教研活动中,定期开展体育运动安全专题研讨活动,并在日常的各类公开课中将体育运动安全作为观察、评价要点;定期组织开展教師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竞赛,以及教师保护与帮助专项技能的培训考核,建设一支有体育运动安全意识、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以提高校园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三、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

做好校园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工作,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和校园体育竞赛是主阵地,也是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最主要的环节,应从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具体教学环节着手,提高师生运动安全防范能力,主动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和事故的发生。

(一)提升教师运动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1.将安全作为备课的必备要素。常说备课要备场地器材,作为体育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体育场地器材准备工作。如,跳远课前要检查沙坑是否松软、有无砖块等异物,要平整沙坑,清扫跑道,观察跑道是否平整无异物、是否无积水;体操类项目教学课前要检查单(双)杠、跳箱、跳板的牢固程度,以及相配套的保护垫等,确保运动安全。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具体的天气情况,如气温、气压、湿度、风、雾霾、降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或及时调整备课计划。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培养学生安全运动的意识和能力的方法手段。

2.提高热身和放松的针对性。现在很多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千篇一律,甚至一个学期每节体育课都一成不变,这样的热身活动既枯燥又没有针对性,很难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放松整理活动情况也同样如此,经常是让学生相互敲敲背,这样的放松运动既起不到应有的放松作用,学生手法、轻重掌握不好的话反而会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热身和放松对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作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热身和放松;而作为体育教研员,要将热身和放松的质量作为评价体育课的重要指标。

3.将保护与帮助视作技能进行教学。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在教学中常常被视作教学的辅助手段,体育教师往往只是简单讲一下、示范一下就过了。笔者认为,保护(含自我保护)与帮助是一种防范运动损伤和运动伤害事故的生成技能,这项技能的教学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体育教学应该将保护与帮助作为内容主题教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入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之中。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方法、掌握技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4.严谨的组织教学是“安全阀”。教学常规不好是产生伤害事故的主要根源,体育教师或体育活动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杜绝“放羊式”教学和无安全保障教育和措施的教学,以严谨的组织教学确保体育运动的安全。

(二)培养学生主动预防的能力

1.养成安全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预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教师要向学生讲授运动装备与运动安全的关系,指导学生根据体育锻炼项目和天气情况配备相应的运动装备;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前进行有针对性的热身,體育活动后进行整理运动的习惯;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懂得遵守规则对运动安全的意义,培养学生运动安全意识和体育核心素养。

2.习得自我防范的能力。摒弃圈养思维,让学生在有指导、有安全保障的环境里体验各种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集体做操时知道活动的安全空间;在障碍跑学练中提高自我的判断能力;在滚翻练习中习得摔倒时及时团身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做手倒立动作中学会安全合理的下法;在对抗性的球类运动中学会在发生身体接触时既不伤害他人又保护自己的本领等。同时,具备一旦发生运动损伤能采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合理应急处理的能力。

学生是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的主人翁,只有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校园体育运动才会变得更安全。

作者简介:冯敏,上海市闵行区体育小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预防
呆呆和朵朵(13)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特征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