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技能教学的运动环境创设策略

2018-05-14 21:41邵志南赵晓芳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运球动作创设

邵志南 赵晓芳

运动技术是调动体能以完成操练动作的方法[1],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2]。那么,如何借助运动技术以完成运动技能的教学,笔者试着从“运动环境创设”的角度阐述技术转化为技能的教学策略。

一、关于运动环境

在课堂的有限时空内,其运动环境因素包括了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了气候、温度、风力等;物理环境包括了空间的大小、器材的使用、地面的平整度、练习任务的条件等;人文环境包括教师的态度等。而物理环境主要是上课教师创设的,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效能。其中“练习任务的条件”所产生的环境此处暂且将其称为“运动环境”。

二、运动环境创设的意义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和行为起源于环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学生既对环境做出反应,又作用于环境[3]。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学的“技术”,需要在一定的任务的条件下进行练习,以检验学生技术的运用能力,如在学生学习“高低运球”的相关技术后,在真正的篮球比赛中,当遇到防守队员防守时,能够有意识地做出“以身体护球,采用低运球”的方法,这时他已经将技术转化为技能。因此,运动环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后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用什么技术、怎么用”等技术运用的方法,避免“为学技术而学”的问题。

三、运动环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1.分析教材的特征与价值。分析教材的特征与价值,主要目的是明确“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也只有清楚该教材内容的特点、价值,才能创设符合教材特征的运动环境,对学生所学的技术起到迁移、内化的作用。以“跪跳起”和“高运球和低运球”两个教材内容为例(表1)。

从上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让学生提高“跪跳起”和“高运球和低运球”的运动技能,不能只限于其技术(或动作要领),更多地要让学生有在一定的环境中运用技术方法的时机。如在“跪跳起”教材内容的教学时,让学生从一块垫子的高度往下跳。这点在本次活动的3节课中都有所体现,但设置这样的练习环境,更多是考虑“从高处往下跳便于学生体验完成跪跳起动作”的成功感这一层面,如果从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再增加高度(如从箱盖上往下跳、4块垫子高度往下跳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跪跳起落地时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

2.创设组合练习的任务环境。《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组合练习”这一理念,组合练习可以“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把学到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以便于以后进行锻炼身体时加以运用。在考虑组合练习时,一般有“动作与动作的组合、人与人之间的组合”等。

在同课异构环节,浙江教师执教的《技巧——跪跳起动作方法》一课中,教师在最后环节创设了“跪跳起+挺身跳”,2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相加”,因为学生不仅要知道2个动作的要求,而且要思考2个动作如何连贯完成,这对学生今后学习较复杂的体操类动作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还可以进行“跪跳起+滚翻(前滚翻或侧滚翻)、跪跳起+起跑”等组合练习。

浙江教师执教的《篮球——高低运球动作方法》一课中,创设了“你进我退”游戏,2名学生一组面对面站立进行运球,看到同伴退时自己向前运球,接近同伴时进行低运球。这是“人与人的组合”。把高运球和低运球的动作方法置于较复杂的运球环境中,学生既要看同伴(眼睛脱离球的运球),同时要根据同伴运球的情况做出“高运球、低运球、向前向后的行进间运球”的调整,利于学生运球技能的提高。

3.创设具有项目特征的模拟比赛环境。球类运动技能的教学,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会比赛”。体育教师虽然不能让不同阶段的小学生都参与完整的篮球比赛,但是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篮球技能水平,创设符合他们的简单篮球比赛游戏。以三年级的學生为例,可以创设含有“运球、传球、消极防守”篮球元素的运动环境。

同课异构环节中,北京教师执教的《小篮球——高运球和低运球》一课中,教师创设了“红绿灯”的游戏,让学生在慢速的行进间运球时看教师手中的“红旗、绿旗”,看到红旗时原地低运球,看到绿灯时行进间高运球;同时,也创设了“抓尾巴”的游戏(两位学生在运球的状态下分别去抓同伴的“尾巴”),在这个游戏中,实际上就是创设了“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动作与环境的组合”,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连续的运球任务,同时既要考虑保护好自己的球(防的意识),又要去想办法抓同伴的尾巴(攻的意识)。同样在“交换课堂”环节浙江教师执教的《篮球——高运球和低运球》一课中,教师创设了“运球+传球+换位跑”的练习,目的是将“高运球和低运球”的方法在这个练习中得到运用和提高,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要高运球、什么时候要低运球。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的组合,还渗透了同伴“配合意识”。上述练习与游戏都具有篮球比赛时的运动环境特征。当然,教师在创设这样的运动环境时,需要考虑学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确练习标准和目的。如在“红绿灯”游戏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红灯就是比赛时有人防守的时候、绿灯就是没有人防守的时候”,这样也把相关的“学理”适时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创设运动环境是让技术转化为技能,又是提高技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特征和功能价值,创设不同的运动环境,给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董琦,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运球动作创设
下一个动作
创设未来
完形填空一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画动作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双人运球”乐翻天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