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丹
摘 要: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法。首先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载体,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并根据企业真实情景来进行实施。实践结果表明,本次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项目化教学;机电一体化
1 课程现状及改革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技术课,提高学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分析及解决机电设备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系统的设计、调试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课程考核应针对职业资格考核知识点确定考题内容和分数比重,要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实践环节考核和日常课堂表现,比例分配合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前期所学课程与本课程的联系,并能够从工程的角度出发,运用机械、电子、计算机及检测、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的设计、调试。
历年来本课程的主要授课方法为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涵盖了前面几个学期的所有内容,章节之间跳跃较大。对于纯理论教学,由于内容比较广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本次课程改革将在把握教学对象对理论知识“必要、适度、够用”的原则下,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和项目化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2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主要任務是加强学生机电一体化系统知识,并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机械部件、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系统接口技术、抗干扰技术等。主要内容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常用测量装置的基本原理;对于各部分内容,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还必须掌握如何将理论用于解决实践、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因此,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真实的学习环境,本课程选择亚龙YL-235型光机电设备作为教学载体贯穿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知识体系。
2.2 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将传统的章节知识与教学载体结合,将课程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课程内容包含自动检测技术使用实训、气动技术应用实训、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实训、电气控制电路实训、变频器应用实训、触摸屏应用实训、自动控制技术教学与实训、机械系统安装和调试实训、系统维护与故障检测实训。该课程共包含八个项目:
3 教学实施
设计好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步来具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为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应把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尽可能引入课堂,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项目导入。教师展示任务完成后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布置项目的具体任务。
(2)项目实施。根据现有的设备数量及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组,每组设一常务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日常事务,主导项目完成的进度。按项目为主,任务引领的方式,教师设计好项目及任务,课堂根据项目及任务引入、基本知识点讲解、任务示例、学生动手、举一反三的模式来进行。
(3)检查评估。各小组完成课程的情况,可通过对学生的完成项目进行通电试验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总结经验及不足,然后通过各小组的ppt汇报、组间讨论定出成绩,再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项目完成进度及质量、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分。
4 总结
本课程通过“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项目为教学内容,符合高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学情及学习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趣味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8.
[2]戴建法,金扬凯.《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9):222-223.
[3]高倩,林忠文,张国林.应用项目教学法 加强机电专业教学[J].神州,2012(1):40.
[4]王田苗,陈殿生,吴永亮.《机电控制基础》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3):6-8.
[5]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