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深层生态批判

2018-05-14 15:06包庆德艳红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然界异化本质

包庆德 艳红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存在的人与劳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进行深度理论阐释并提出深层生态批判,指出自然界是人存在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生物基础,人是自然界的有机构成,劳动生产是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真实纽带。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异化劳动的出现,异化劳动加剧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有效结合,才是解决人与自然问题的根本出路。马克思《手稿》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生态批判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8)04-0034-09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8.04.005

马克思诞辰整整200年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提出深刻批判的生态思想,值得深入挖掘。

一、自然的人与属人的自然及其实践统一

《手稿》中体现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然是优先于人而存在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存在物;但人作为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不仅具有受动性,而且具有能动性,在受到自然对自身约束时,会对自然进行合理利用与科学改造,使之更加符合自身需求,此时自然也包含着人的本质。马克思将自然纳入人的认识特别是实践范畴具有重要的哲学本体论价值。

(一)人是自然的人

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存在本质应该而且必须要有自然前提和生物基础,才能够有真实可靠的具体落点和感性现实的生态基础。就此而言,人本身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而且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存在永远需要这些自然前提和生态基础。

第一,自然界的存在优先于人类的存在,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我们对于“自然界”应该有正确的理解,在马克思看来,最初“自然界”并没有人的生存和活动,没有人的存在的情况下自然界依旧是自然界,与各种生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和转换;人是自然界通过长期的演化和发展而来的,“人靠自然界生活”[1]52。对于人是如何在自然界中演化和发展而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有相关的论述,我们的“宇宙岛”在经过不断地收缩和冷却之后形成无数天体,当温度降低到蛋白质可以生存的状态时,我们所在的天体——地球中出现了活的原生质,又经过长时期的演化和发展,这种没有形态的蛋白质形成了第一个细胞,成为了有机界形成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各种植物、动物等。这些进化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充分发展的脊椎动物。“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2]21。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不断进行探索,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作用于自然界,使一部分自然拥有了属人的属性,成为人化自然。所以,对于自然界应从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天然自然;二是人工自然即人化自然;三是万物之和也就是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所以,我们应当明确自然界优先于人类、自然史先于人类史。人类史本身就包含在自然史当中,是自然史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就是人从自然界当中生成并且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过程。

第二,人是自然存在物。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1]103,而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它是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限制的,被动的接受着自然界赐予他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资料,但这并不是他所需要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人又是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它们作为欲望、天赋和才能表现于人身上。但是人的欲望的对象是独立于它自身并且不依赖于他的存在,和这些存在的交互作用是他表现和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所缺少的,也就是说需要那些对象来表现自己的生命。比如,冷是我们自身的一个状态,消除这个状态我们需要衣物、火和食物等可以为我们提供热量的东西,但是人自身又不生产出这些东西,所以我们需要人自身之外的自然界来有效地获得这些东西。对衣物、火和食物等这些对象的需求对于体现人自身本质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的需求并不能体现我们的本质力量,为了获取自身之外的对象我们必须付出劳动来作用于自然界。所以,只有在劳动生产中,通过被人作用的对象,才能体现人自身的本质、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无论是从人的受动性、还是人的主动性来讲,只要人想要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就必须与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所以人是自然存在物。

第三,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包括光热、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生态环境资源,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动力资源在内的物质资料。人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自然界,有了自然界提供的物质资料,人类就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保障和生态基础,才能得以存在。“自然界,就他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至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1]52。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作为生存基础的物质资料。“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1]52。这些足以表明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资料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自然前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类也只能在自然界中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因为人要生活就必须通过劳动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所以人必须依賴自然界而存在。不仅人的生存要依靠自然,人的发展也离不开自然,也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对自然的改造过程。

第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表现在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资料,还表现在可为人的实践活动提供对象、材料和工具。从实践活动来讲,作为劳动对象和材料,无论是还未经加工的原材料,还是已经加工或等待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它们原本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而作为劳动工具而言,从古代简易的石制工具、木制工具到现代各种材料制成的纷繁复杂的大型机器,无论经过多长时间、多少次加工,它的制作材料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1]48。自然界还为人的精神层面上提供许多物质对象。许多诗歌、舞蹈等艺术都是以花、鸟、雨、雪等自然物作为对象或灵感来源;同时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也是以各种自然物作为研究主体和对象的。这也可以说,自然的存在为人的精神活动的存在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对象,人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条件下追求精神生活,这也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所以,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所写:“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52

(二)自然是属人的自然

人的生物属性和自然存在状况应该而且必须要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存在的提升,才能够获得人之为人或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规定性。就此而言,人不仅可以通过劳动实践作用于自然界,而且还不断地通过生产劳动实践使自然成为属人的自然。

区分动物与人的生存方式。人虽然和动物有一样的受动性,被自然界限制,但是人的能动性赐予人的天赋和才能可以通过生产活动发挥积极的效果。这不同于动物,“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53。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就是人的类生活,体现人的类特性。所以马克思又言明,对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人与动物是不同的,人作为有意识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的生产是能动的、全面的,而动物的生产是被动的、片面的、无目的的本能活动。“诚然,动物也生产……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崽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求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求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53。由此可见,相比起动物而言,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也更容易受到自然的影响,所以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和谐相处与和谐共生,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可以通过劳动实践作用于自然界。人把自己作为有意识地类存在物的特征通过实践活动,如创造对象世界,改造自然界来证明。人作为自然的产物,但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是不同的,对于自然不会被动的、本能的、消极的适应。恰恰相反,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通过人积极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性的活动而体现的,通过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象性的活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自然朝着更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本身都发生了无限的变化,并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2]99,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赋予自然人的属性、体现人的本质。从这一点讲,自然是属人的自然,也就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

人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同时,人自身也成为了自然界作用的对象,并深受其影响。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对人而言并不是简单的被动者和承受者,人在作用于自然界的同时,反过来也会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和影响,人与自然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自然是人活动的对象,人也是自然对应的对象。所以,人在实践过程中,在享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利用和改造自然发挥“人的尺度”——能动性的同时,应该而且必须要合理利用和科学改造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深度把握好“物的尺度”——受动性。

(三)实践是人和自然统一的基础

人类是在与自然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和转换的同时生存与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在成为人的对象的同时,人也是自然的对象,而人与自然这种对象性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关系。人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生存资料的同时也在证明自己的类本质[1]53,人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把自然界提供的劳动资料变为生存资料。所以人的生存并不能仅依靠自然界,更需要实践活动。也正是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人才脱离动物成为人并通过实践活动延续着自身生存。人在通过对象性的活动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同时,赐予了对象人的属性,将天然自然改变为人工自然,这是在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

马克思认为,人对自然的改造突出体现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是工业和科学(自然科学)。他将工业归结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而“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从而为人的解放做准备”[1]85-86。无论是工业还是科学都是人在实践基础之上对自然界的对象性的活动,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改造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不仅使自然有了人的属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也使得实践的主体——人在实践过程中自然化。也就是通过实践人有了关于自然界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些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1]81-82,“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他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84。这也说明自然界作为实践活动的客体显然也在影响和建构着人,这也表明了马克思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此外,人在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探索和发现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人的潜能和素质也不断的提高。所以,实践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它体现的是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是人的类生活。一方面,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区别开人和动物,也和其他自然物区别开来。但是在另一方面,实践又成为人与自然统一的重要基础和中介。通过实践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但是又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又作用于人,對人产生或施加影响。所以,实践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感性的现实的基础,人和自然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具体的有效的统一。

二、异化劳动导致人与自然异化的生态批判

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的、具体的和感性的中介,它的异化导致了人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类本质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进而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一方面,劳动异化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又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不仅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进行深度阐释,与此同时,也深入阐明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发生了异化,这种实践活动不再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实践,而是类似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

第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首先深刻分析了当时的国民经济的现状:资本家在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一无所有的工人为了获取生存所需的必需品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然而,由于资本家的压榨和工人之间激烈的竞争,他们不得不“通过最大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间歇”来工作,以使自己免于饿死的悲惨结局。问题在于,“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它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47。更为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是如何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的呢?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封建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经过一系列资本竞争之后,农民阶级成为了无产阶级,而地主阶级成为资产阶级。所以作为工人的劳动者已经失去了他的劳动资料的来源。“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1]48。自然界在一方面为劳动提供资料,另一方面,在更为狭隘的意义上为工人提供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即生存资料。然而深层问题在于,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情况下,“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上的生活资料,即维持公认的肉体的手段”[1]48-49。也就是说,在没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工人也就不得不为资本家劳动,工人的劳动越来越多地聚集在资本家的手中,成为反对他的资本。如果进一步,更为深层问题还在于,这种资本越强大,资本家就越会凭借它更加变本加厉地占有自然界,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工人没有了生产资料,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也就更不得不为资本家劳动。所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异化劳动在互为深层因果的情况下,使自然界与劳动者越来越远,并使其退出了劳动者的劳动对象范围。与此同时也因为不能为劳动者提供直接意义上的生存资料,也就使工人更加深度地依赖资本家。

第二,劳动者同自己劳动活动的异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在生产活动当中,劳动不再属于劳动者自身,因为他为了生存已经将自己的劳动卖给了资本家,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的时候感觉舒畅,而在劳动时就感到不舒畅”[1]50。这就是自我牺牲和自我折磨甚至自我摧残。由此可见,人们是多么不情愿地劳动或工作啊——在这里劳动或工作成为了一种不得不为的沉重之负担!同样对自然界发生关系,但是人和动物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一只狮子,它虽然在自然界中获得所需的生存资料,即使在一定程度上会利用自然资源,但是它更多的是运用自己的身体器官活动,也不会更不可能思考自身的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什么影响,因为它所生产的尺度是属于它的那个种的尺度。而人则完全不同,人既有动物的机能——吃、喝、生殖等,又有专属于人的机能——类生活。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这种类生活已经不再属于他自身,而是已经属于资本家,并且这种类生活已经异化,不再是一种积极创造的活动,而是沦为“维持人的肉体的生存的手段”[1]54。这时的自然界已经成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成为其资本不断增值的工具。马克思将劳动理解为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基础,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无非就是人向自然界通过劳动获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自然界净化人所生产出的废弃物,这本来是一种平衡状态。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越来越屈从于资本,丧失了自然界相对于人的平等的地位,沦为资本增值的利器。而工人也成为了资本家的帮凶,不断奴役或掠夺着自然界,并不断触碰甚至挑战着自然界环境系统的自我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再生和资源系统自我承载的底线。

第三,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物的异化”是人和自然界的相异化,“人的异化”是人的生命活动与自身的相异化。所以异化劳动也就使人自身同自己的类本质的相异化。动物和自身生命活动是直接统一的。但“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它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1]53。对于“类本质”可以理解为是人的可以进行自由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的本质属性。动物的活动只是在自己肉体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一旦没有了这种肉体的需要,它的生命活动也就不再进行;而人即便在没有肉体需求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生产,且也只有这种不受种需求影响下的生产才是真正生产,只有通过这种生产才能证明自己是不同于动物的类存在物。也就是人本该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将本该是人的自主自由的劳动活动贬低为一种只是或仅仅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因为异化夺走了工人的对象世界和劳动本身,人们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客观世界,而是只能服从资本家、工厂主的指令进行劳动。人们不再从劳动中获得成就和感到幸福,也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或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只是或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在此时,人的劳动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是相同的,类生活成为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人的类本质发生了异化,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恰恰变成了缺点。这种类生活已经不再是自由而全面的生产活动,而是完全机械性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在大机器生产中,分工明确的生产制度,使工人日复一日的重复着一种动作,完全没有体现自己作为人的类本质。在这种生产活动中,人们丧失了自身的类特性,对于自身的生产活动也不再进行反思和批判,不再思考如何改造自然、为什么进行改造、这种改造的活动是否有益于人自身的生活。人成为了只是不断地从自然界索取的单向度的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的能力。所以,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不再考虑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是否符合自然規律,这种改造活动是否是我真正需要的。人不再理性的思考,而是屈从于动物的欲望。已经看不到自然界的诗情画意,只是各种原料来源。

第四,人与人的异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相异化。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也是异化的,工人与工人、工人与资本家、资本家与资本家都是对立的关系。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本家都被金钱所支配,工人为了更多的金钱努力工作,牺牲更多的时间和自由,甚至为了金钱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和尊严,“他们商量好共同去盗窃或者去干那种不能用我们人类的语言来形容的兽行”[3]312。资本家压榨工人、与其他资本家的竞争也同样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被金钱关系,也可以说是物的关系所掩盖,每一个人都以物的价值来衡量人的价值,以财富的多少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甚至工人已经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人,对资本家来说,他们只是牟利的工具,工资也不过是使他们不至于全部消失的手段。同样地,“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按照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来观察他人”[1]55。而对工人来说,其他工人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资本家是自己作为工人的衣食父母,而不是剥削和奴役自己的人。对于同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待自然界!因为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中实现的,所以,人与人为了金钱和利益的斗争,必然会涉及到自然界。人与人的异化的关系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对立和异化。自然界作为劳动资料及生存资料的来源,必然成为争夺甚至掠夺的对象,每个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掌控自然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成为了各个资本家争相瓜分甚至不遗余力掠夺的对象,每一个人都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界,又最大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和掠夺。又有谁会真正关心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就如此这般完全被遮蔽甚至被否定了。

第五,人与自然的异化同样也体现在人的身体的异化之上。“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属性是人最为根本的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所在。但是在异化劳动下,不仅人的社会属性被异化,人被贬低为动物,而且人的最为基本的生物属性和自然存在也被异化,作为生物属性的自然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即便是长时间的工作,也不能得到充足的食物、新鲜的空气,甚至是住所也成为了“停尸房”。“工厂里的空气通常都是又潮又暖,而且多半是过分地暖;只要通风的情形不很好,空气就很恶劣,令人窒息,没有足够的氧气,充满尘埃和机器油蒸发的臭气;而机器油几乎总是弄得满地都是,并且还渗到地里”[5]202。工业废水、废气随意排放,河水流入城市时清澈见底,流出时却肮脏不堪;即使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整个城市也显得阴森森的。“位于城市中最糟的区域里的工人住宅,和这个阶级的一般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就成为百病丛生的根源”[5]142。“在纺纱工厂和纺麻工厂里,屋子里都飞舞着浓密的纤维屑,这使得工人,特别是梳棉间和刮麻间的工人容易得肺部疾病”[3]449。他们靠着陈旧甚至腐烂的食物充饥,这样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使得他们感染了各种疾病。“造成所有这些病症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就是她们的工作室温度太高以及缺少足够的舒适的衣服”[6]。长时间的站立使小孩子骨骼弯曲,也就是佝偻病,甚至这种畸形在街头很常见,当然,腰酸、背痛、关节肿胀、静脉扩张这种症状更是常见。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要被迫从早工作到晚。这一切使得工人的身体普遍衰弱,死亡率急剧上升。人作为一种自然物,不仅身体发生异化,而且与自己外部的自然、无机的身体,已经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自然界作为一种被污染了的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是“致命的”。

也就是说,异化劳动使得劳动者与自然界相互分离,自然界不再属于劳动资料范围内,人区别于动物的类生活也成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资本家为获取利润不断地剥削工人,工人为了生活不断地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作为人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料来源被无限制的掠夺式开发用来满足异化劳动下的生产,自然界不仅不再属于人反过来成为了奴役人的对象。科学技术也不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成为了压榨工人的工具,科学技术越发达,工人生产的物质财富就越多,资本家就越能通过社会生产将自然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疯狂榨取自然界的价值,毫无顾忌、毫无约束的生产导致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恶化,而这些后果恰恰又是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

三、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及其启示

在资本主义社会,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都被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且他们也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占有更多的财富,他们调动一切人力与科学技术的力量压迫工人开发和占有自然界,这样自然界就变成了工人获取生存资料、资本家获得更多私有财富的工具,遭到了毫无约束和毫无限制的索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异化劳动是人与自然矛盾的直接原因,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就要消除异化劳动。“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 因此,随着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1]58。所以,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互为因果,要解决异化劳动就要扬弃私有制,而共產主义就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扬弃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操控工人的意志的异化劳动行为,并通过这种扬弃,解放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但是,马克思这种对于私有制的扬弃,并没有否定私有财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异化劳动”虽然摧残了劳动者的肉体和精神,但是,这种劳动是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这种劳动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的需求。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的发展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的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对私有制的扬弃也是建立在这些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的。这种扬弃必然要付诸于行动,“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完全够了。而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1]126。所以,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扬弃,而且更要在现实中扬弃私有财产,只有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的推翻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解放。

通过这种扬弃,人可以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不再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动物而存在,而是作为自己真正的主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实现了向自身的、向社会的合乎人性的本质的复归。

第一,共产主义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真正的占有”,不再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也不用仅仅是维持肉体的生存而劳动。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自愿劳动,劳动带给人享受,在劳动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占有了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实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共产主义实现过程也是人的复归的过程,即人从异化状态向自身的复归、向社会的人的复归的过程,但是这种复归并不会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财富,而是在其基础之上实现复归。

第二,也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了自然的真正的复活,也就是人和自然的矛盾的真正的解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自然界成为了人获取财富的源泉和工具,人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无节制地开发、尽可能地掠夺自然资源,成为了异己的统治人的资本。在扬弃了私有财产和消除了自我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然资源是为了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并不能私人占有它;并且人与人不存在像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对立关系,人与自然不存在对立关系,人不再是自然界异化的根源。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的本质包含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包含着自然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二者达到辩证的统一。“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他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任何人之间的真正的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78。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得到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也和谐发展,自然界又成为了人的真正的无机的身体,人们不再将自然看做维持生存的手段和工具一味地掠夺,而是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的统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就彻底地消失了,人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必然会和自然进行斗争,然而这种斗争是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共产主义虽然消灭了私有制,但并不意味着消灭所有对立。它是对原有旧社会的扬弃。

马克思《手稿》关于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深层生态批判,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仅仅将自然作为单向度征服的对象,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非规范的污染物排放等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的挑战,影响到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从《手稿》中,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第一,我们要改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人与自然并不是分离的,也不是相互对立的,更不是如“人类中心主义”所认为的那样,人高高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人类的利益始终高于自然界,自然界只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资料的来源。人与自然的内在深层关系应该是,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生态基础,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史也是自然发展史的一部分。所以说,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身体。目前,生态危机出现的主观原因,最重要的还是人并没有真正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总是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自然界之上,无度地开发有限的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也破坏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并且人不仅要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时,避免肆意、过度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污染自然环境,否则就会出现资源难以为继、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进而导致生态危机。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守自然的规律,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准则。比如,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适度,给自然恢复的时间和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正确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异化的真正超越。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虽然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由于使用不当也成为了掠夺自然的工具,因为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顾后果大量生产,同时也大量浪费自然资源,形成了非持续、非生态的经济增长模式。科学技术不合理的运用导致了生态问题。现如今的我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肆意开采资源、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染物使得地表水下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科学技术虽是推动社会进步力量,但那些为了利益不计后果运用科学技术掠夺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其转化为私有财产导致环境恶化让全社会一起负担后果的行为无疑是可耻的。不过也不能因噎废食,科学技术的使用一定要合情合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正确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

第三,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劳动将人与人、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社会。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劳动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因为私有制的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道理很简单,人与人的矛盾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自觉减少实践的负面效应。并且我们可以看出生态危机从形式上看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问题。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就要先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生态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也避免不了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在建设生態文明的过程中,完善关于环境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经济的转型,尽量减少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工业活动的实践负效应,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内在的、和谐的发展。

总之,《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能动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等观点极具生态智慧,这些生态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5]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4.

【责任编辑 吴 姣】

猜你喜欢
自然界异化本质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漫画
放缩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