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惠菊
【摘 要】课堂上出现的回答“我不会”、“我不知道”、“我没意见”或者干脆不发言等等情况,都是属于学生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为此在学校期间,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从而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疏导 善于发现 鼓励
课堂上面对学生,可能听得比较多的回答是“我不会,我不行!”;在班级的活动中,叫学生发言,总是支支吾吾,或者是“我没意见”;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一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很小……究其原因,有谦虚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担心自己不如人家,生怕某某人说些什么,某某人又说了些什么,担心发挥失常,惧怕失败……
我觉得: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具有充足的自信心,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以上说到的这些学生,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品质。为此,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随时随地都注意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找到不自信的根源,进行疏导
高中生发言很有条理,很有想法,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那么善于表达呢?究其原因,
个人觉得是在初中阶段,成绩不是太理想,与好生的差距较大,再加上中考的压力,老师可能对学优生倾注的心血相对多些。时间一长,这种思想的惰性就发挥作用了,学习上的事就不愿意思考,即使思考了,老师也不会给予机会表现。直到初中毕业,带着这种习惯思维跨入了职业类学校。
基于此种情况,我觉得,首先应该给学生扭转思想: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唯一的标准。相反进入职校后,其他方面的表现更为重要,如:思想品德、交流能力、自我表现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到班集体的能力……
其次,还应该在班级中给学生搭建表现自己的小舞台,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让大家进行才艺表演;或者每人都在全班面前当一回老师,做好PPT给大家上一堂自己擅长的内容的课;或者是建立值日班长制度,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体会“自己是全班的一份子”这种荣誉感和使命感,……自此过程中,可能学生表现的不如我们想像的那样,我们也不能失望,更不能用言语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型,反过来,我们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希望,给他们提供成长和提高的空间。
二、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其他人眼里微不足道,但作为班主任必须及时捕捉,及时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和鼓励,并提出“希望继续保持!”作为班主任也不能光从成绩这一方面,给学生下定义:是好生还是差生,应多角度的考量学生,譬如:品德,行为习惯,个人才艺,特长……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只要学生有进步,老师都会看到并给予表扬,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就高涨,从而你追我赶的班级氛围也就逐渐形成了。本学期,我班新转过来一个学生。他行为习惯不是太好,经常旷课,逃课,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轮到值日就是不见人影……似乎没看到明显的优点。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逃课”,相当自由散漫,毫无纪律观念,但又不能对其大发雷霆。只能耐着性子,心平气和的了解其内心思想。最终发现了这一规律:每次旷课和逃课都是去网吧上网。顿时觉得这是个突破口,可以利用其常上网,为班级作贡献——建立班级QQ群。他完成的很快,我就借此机会,在班上大大的表扬他,让全班同学为其鼓掌,最后这位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此以后,旷课的次数就急剧下降,也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积极的参加劳动了。
三、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活动
我感觉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太过单调,基本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在家基本就是和电脑、电视,手机为伴,而在学校就是坐在教室,除了下课离开座位一会,再无其他的课余生活了。如此下去,会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的能力。基于此,极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大舞台(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学校举办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子,增强自身的交友能力,丰富自身的阅历,使心智逐渐成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就逐渐增强了。
四、多多鼓励学生开怀的“笑”
据资料介绍,笑能给自己很给力的推动力,它是增强自信心的良药。鼓励学生平时遇到事情没有信心和感到挫折时,不妨开怀一笑,并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开怀一笑的摸样,就可以改善畏惧、忧虑和沮丧,一定程度上是给自己打气,也是给学生传授“建立自信”的方法。同时在班级布置中,专门设立某个区域,集齐学生中各种各样的笑(俗称“笑脸墙”),让我们的学生每天多看看笑脸墙,自信的能量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
五、尝试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好多学生,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是低着头、含胸驼背的、故意压低声音,不愿意用眼神与老师交流,前排同学和老师压根无法听到其答案,而下课声音却很大。究其原因:学生生怕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所以想要培养自信心,必须做到:大声地说出自己所想,排除自卑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多多鼓励学生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班会课成为学生自己的班会课,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会课,而应该是全班学生参与,而老师在旁边观摩和欣赏的班会课。有过这种锻炼后,学生才会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为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坚信:自信是成功的开始。本着对工作的认真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我一贯认为“增强自信,塑造心理品質”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吕文飞,德育视野下高职生的自信心培养,丽水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