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雅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则使得农村天价彩礼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豫南地区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彩礼现象呈现出名目繁多、各项目花费比例差异较大、金额随时间队列不断上涨且金额远高于农民家庭收入等特点。农村高额彩礼现象与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社会环境及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为高额彩礼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家庭内部因素特别是家庭中子女的数量在确定彩礼金额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个人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受教育程度则成为衡量彩礼金额的潜在条件。高额彩礼会对男方家庭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家庭中代际经济支持和权利关系下移,父权社会进一步衰落。同时。高额彩礼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高额彩礼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高额的彩礼也进一步稳固了“熟人”关系网络。
[关键词]农村;高额彩礼;社会;家庭;个人
[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6-0103-05
自西周开始,婚姻程序逐渐形成“六礼”制度,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喜迎,其中“纳征”指的就是今天的彩礼。对于彩礼的定义,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人类学家斯皮洛对于彩礼的四种分类,他依据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差异,将彩礼划分为:男方彩礼,指从男方家庭或男方流向女方家庭或女方的财物;女方彩礼,指从女方家庭或女方流向男方家庭或者男方的财物。嫁妆,是指女方家庭流向男方的财物;喜钱,指从男方家庭流向女方或者男方的财物;国内学者李银河通过对金钱支付、置办物品、婚宴、结婚总费用等方面研究,将彩礼定义为婚姻缔结过程中的各种类型支付[1]。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及实地调研情况,研究者发现在结婚过程中,更多是由男方承担花费。因此,本文将彩礼定义为在婚姻缔结过程中,男方为新建家庭所购置的实物及金钱花费。彩礼是我国婚姻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代表的不单单是实质性财物的交换,更是双方关系建立和情感寄托的方式。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彩礼理论主要集中在婚姻偿付理论、婚姻资助理论和财产继承理论三个方面。婚姻偿付理论的核心是偿付,主要强调在婚姻缔结过程中男方对女方,更准确是对女方家庭一种补偿。鲁婷(2009)在对彩礼婚俗存在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用金钱衡量女性价值,将女孩作为“物品”进行交换,是导致彩礼金额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2]。婚姻资助理论的代表人物孔麦隆认为:“婚姻交易不能仅仅被视为对娶入妇女的‘偿付,在多数情况下,双方都花钱,尽管大多的花费是由男方来支付。但无论如何,婚姻中的财富分配是趋向于对新婚夫妇进行资助的。”这一理论强调彩礼是代际资产的流动,是从纵向角度来解释彩礼。 王跃生(2010)通过对比不同年代子女结婚时建造新房比例、彩礼花费及双方家庭出资等情况时发现代际财产向下倾斜,揭示了代际的转变[3]。但随着社会发展,彩礼金额的快速上涨,使许多学者的研究更多体现为财产继承理论。该理论认为婚姻缔结中的彩礼逐渐成为新郎谋求财产转移的一种方式,从父母处谋得更多筹建新家庭的储备资金,追求新家庭生活的独立与舒适。陶自祥(2011)以高额彩礼为视角来探讨农村代际剥削的现象,他认为彩礼逐渐由表达性作用向工具性作用转变,从而导致家庭代际关系失衡,成为子女剥削父母的一种手段[4] 。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如何推动农村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是我国发展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网络、传媒快速发展,农村天价彩礼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农村地区出现的“高额彩礼”现象进行分析,探究产生原因,并进一步探讨这种现象对农村地区造成的影响。对彩礼的实务研究,首先表现在对彩礼现状、原因及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彩礼金额、彩礼内容的变化研究当前彩礼的状况,并从不同层次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王亚丽(2014)通过对彩礼功能、所有权的划分,阐述当前我国法律在解决彩礼问题过程中存在的缺陷[5] 。再者,从家庭层面对彩礼影响进行研究,探析代际关系、家庭规模以及子女数量与彩礼关系。王德福(2014)认为彩礼本身作为缔结婚约的标志物,其是代际财富的转移模式,但由于家庭结构、代际关系变迁及家计模式的合理型塑,导致代际失衡,影响彩礼高涨[6]。参考以往学者研究,笔者认为当前对于彩礼的研究更偏向宏观、单一层面研究,且较少采用定量分析,基于此,本文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彩礼现象进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当前彩礼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产生影响。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手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调查200名受访对象,就基本信息、彩礼花费及对彩礼相关看法等内容等采用问卷调查;同时选取15名对象就结婚花费、过程协商及婚后变化等内容进行深度访谈。
一、农村高额彩礼的现状分析
(一)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为90.2%;访谈资料的回收率为80%。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8.8%,女性为61.2%;年龄集中在26~35岁;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及高中(或中专)水平,比例分别为36.1%和21.3%;各个时间段上结婚人数分布较为均匀,其中以2006年以来结婚人数最多,占比达57.4%;在家庭子女数量上,调查对象中以2个和3个兄弟姐妹占比较高,占比近50%,5个及以上比例最少,仅有8%左右,比例差距较大;根据家庭子女中男性数量对家庭进行类型划分根据家庭子女中男性数量将家庭划分为:独子家庭、独女家庭、均衡家庭(男女数量一致)、多子家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多女家庭(女性數量多于男性)五种类型。,从其比例来看,多数家庭至少有一个男孩,而独女家庭比例仅有7.7%。
(二) 当前农村彩礼的现状
1.彩礼名目繁多,各项目花费比例差异较大。调查数据显示,结婚期间的花费主要包括订婚钱、三金钱、衣裳钱、聘金、婚纱照、婚房(包含重新装修)、婚车等费用。主要以订婚钱、衣裳钱、聘金的花费为主,比例高达到80%以上,其中衣裳钱和聘金更是达到97%以上,说明在缔结婚姻中,这两项花费必不可少。此外,“三金”、婚车、婚纱照的花费也逐渐兴起,比例近六成,占重要位置。目前,婚车、婚房的购买比例已经占30%以上。从各项花销占比可以看出,当前彩礼包含内容繁多,其中以订婚钱、衣裳钱及聘金为主要花费,其次是三金、婚纱照等实物消费为主,对婚车、婚房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但在近些年结婚中,比例呈现明显上涨。
2.彩礼金额随结婚时间队列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彩礼花费的平均范围在9万元~12万元,其中花费在9万元以下的比例为48.9%,而9万元以上的超过5成,通过结婚时间与彩礼金额的交叉分析发现,2006年以前结婚的彩礼金额集中在1万元~3万元,而9万元及其以上的远低于该比例;随着结婚时间向后推移,彩礼金额向12万元及以上发展;且在2012年以后,彩礼花费在21万元以上的比例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结婚时间队列的延后,彩礼金额出现上升趋势。
3.彩礼花费金额远高于农民家庭收入。数据显示,当地有超5成家庭彩礼金额的花费在9万元以上,而从当地居民家庭收入的数据来看,有近60%的居民家庭年总收入(未减去家庭日常开销及其他开支)在6万元以下,低于彩礼花费。由当地统计局年报显示,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663元,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 972元,增长10.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4%该数据由当地统计公报整理所得。。而调查对象家庭人均人口数为4~5人,因此家庭年均净收入应为1万元~1.5万元,因此超出一半家庭(彩礼花费在9万元)的彩礼消费为家庭大约6~9年的收入,而对于近年结婚的家庭来说,彩礼金额的储备(在12万元左右)至少也需要15年左右,远远超过农民的支付能力。
二、农村彩礼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以往学者研究,本文主要从社会、家庭及个人三个方面对农村彩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及传统观念让高额彩礼花费成为合理存在
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的多样化发展推动彩礼的高涨。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全年生产总值2 226.55亿元,较2011年增长74%,虽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整体持稳,符合近年国家经济的调控政策,但由于基数大,增长金额依然较高。同时,2017年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663元,比上年增长9.5%,相比2011年(6 151元),增长了89.6%,农民收入的增加,其购买力也会随之增强,随着社会物质富裕化和产品多样化,大大增强了人们消费的可选择性。由此,对彩礼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数量差额依然较大。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男女比例(女性=100)为104.98。根据河南省统计局2016年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显示男女比例为103.23,较全国有所下降由国家统计局及地方统计局材料整理计算。 。比例虽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男女数量实际上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很多男性仍然面临着打光棍的风险。农村地区人们虽并不了解男女比例,但根据自己生活环境,访谈对象纷纷提到近些年来,男孩多女孩少,如果有合适的话,就会赶紧订下来、办婚事,以免自己孩子娶不到媳妇。
受婚嫁观念的影响,以“物化”衡量女性价值。通过对访谈材料整理,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婚姻缔结过程中更倾向以索要物品价格来衡量女性价值。访谈对象中提到结婚都讲求门当户对,如果女性在结婚时能索要到较高彩礼,说明人家“有本事”,村子里其他人也会产生“这家姑娘嫁得值”等一类想法。同时,由于农村“熟人社会”的性质,结婚时也会根据周围其他人索要的彩礼金额为标准,以免让自己“丢份”(丢面子),因此,彩礼在此情况下被推波助澜地提高。
(二)家庭内部因素是彩礼花费高涨的“催化剂”
婚姻缔结过程中,社会因素对彩礼金额的上涨产生间接影响,而原生家庭的子女数量、家庭类型及在家中排位,则会直接成为索要彩礼的标准,从而影响彩礼金额。笔者根据家中子女的性别情况,将其划分为独子家庭、独女家庭、均衡家庭、多子家庭、多女家庭五种。通过将家庭类型与彩礼金额进行分析发现,独子或独女家庭比例较少,其中,独子家庭的彩礼花费在21万元以上的比例为73.1%,其他各档位的比例均不足10%,而独女家庭的彩礼花费(由男方出钱)集中在6万元~9万元和21万元以上,比例分别为28.6%和57.1%;在均衡家庭中,花费在21万元及以上的比例均低于独子或独女家庭,其他档位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中主要以6万元~9万元和1万元~3万元比例为重,约占4成左右;多子和多女家庭在各个档位的彩礼花费均有涉及,其中21万元以上花费较独子或独女家庭下降近50%,在1萬元~3万元的花费分别达到49%和48.4%,接近一半比例。若以12万元为分界线划分低档位和高档位的彩礼花费的话,可以发现,多子或多女家庭彩礼花费主要集中在低档位,而独子或独女家庭主要集中在高档位的彩礼花费。因此,家庭类型会对彩礼金额产生影响。
在对“家庭中兄弟姐妹数量”及“结婚时,您彩礼金额为多少”进行交叉分析时发现,家中兄弟姐妹数量为0~1个的,其彩礼金额花费集中在21万元及以上的,其比例高达65%,而家中为独子或独女的,彩礼花费在18万元及其上,占比达到8成;随着兄弟姐妹数量上涨,家中有2~3个兄弟姐妹的调查对象,彩礼花费在21万元以上的比例较“0~1个”的下降近30%~40%,且其他档位的彩礼花费均较“0~1个”比例有所上升,其中兄弟姐妹数量为2个的彩礼花费仍以21万元以上为主,但6万元~9万元仅居其次,比例近20%,有3个兄弟姐妹的彩礼花费以6万元以下为主,比例为63.8%;家庭中兄弟姐妹数量为4个及以上的,彩礼花费主要集中在1万元~3万元,比例为90%以上,12万元及以上的比例均为0%。卡方值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家庭中兄弟姐妹数量对结婚时的彩礼金额具有一定的影响。
上述研究表明,家中兄弟姐妹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家中资源,但资源是相对均等的分配到每一位,还是不同子女获得的资源并不均衡?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通过对调查对象在家中排位与其彩礼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家中排位第一的调查者,其彩礼花费在21万元及以上占53.4%,且高档次的彩礼消费也显著高于低档次的彩礼花费;在家中排位第二的研究对象,在高档位花费的比例也均低于前者,且与前者在21万元及以上比例差距最大,达27.3%,而低档位花费的比例则高于“排位第一”;排位在第三及以上的调查者,其彩礼花费比重以低档位为主,比例均在7成以上,低档位的占比远高于高档位。
为进一步探究高额彩礼花费与家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回归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将“您在彩礼中的花费为多少”作为因变量,并将 “是否在2006年前后结婚”,家中兄弟姐妹数量 ,家中排位,家庭类型分别引入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婚时间、家庭兄弟姐妹数量、家中排位对彩礼花费具有显著影响。其中,2006年以后结婚相较2006年以前结婚的,在彩礼低档次的所占比重上减少了5%;兄弟姐妹數量为0~1个的较兄弟姐妹数量为4个及以上的家庭在彩礼花费高档次的占比大,对比家庭中兄弟姐妹数量为0~1个和2~3个发现,拥有0~1个兄弟姐妹的家庭彩礼花费在高水平的概率更大些;从家中排位来看,排位第一对彩礼花费具有显著影响,比排位第四及以后的调查对象在彩礼花费高档次的占比高了1.83倍,而家庭类型与彩礼花费之间关系并不显著。
(三)个人发展成为衡量彩礼金额的潜在条件
婚姻缔结关系着两个家庭的发展,同时也是新生家庭建立的重要一步。从访谈资料来看,女方在索要彩礼时,除了考虑男方的家庭情况之外,更多关注男方的潜力,如,男方的学历、当前工作等方面。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低档位花费比例呈下降趋势,高档位花费比例呈上升趋势。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高中(或中专)为主,小学及以下、大专及以上的比例次之,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彩礼花费在1万元~3万元的比例达到90%以上;而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在各个档位的彩礼花费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初中受教育程度的花费在12万以下的比例为68.2%,高于12万以上(31.8%);高中或中专学历的花费在12万以下比例为43.5%,12万以上比例为56.5%,且以21万以上花费为主,占比约为4成;学历水平在大专和本科以上的,彩礼花费以高档位为主,其中花费在21万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6.7%和80%,特别是大专学历彩礼花费在15万以上的高达90%以上。
对目前从事的工作与彩礼花费之间进行分析发现,调查对象以外出打工者为主,占47.2%。数据显示,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彩礼花费以1万元~3万元为主,比例高达8成以上,而高档位的彩礼花费不足2%;外出打工者和个体经营劳动者,彩礼花费在21万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1.2%和50.0%,外出打工劳动者在较低档位的彩礼花费显著低于高档位消费,而个体经营者的比例差距相对较小;在家从事打散工/零工劳动者,彩礼花费更多集中在15万以上,比例为75%,其中花费在21万的比例仍居重要位置,但较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者来说,比例低了近1~2成。
将受教育程度与目前从事的工作再次引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下者的彩礼花费在低水平上的可能性更大,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低水平彩礼花费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从职业层面来看,与从事其他职业相比,纯粹从事农业生产的调查对象在低水平彩礼花费上的可能性较大,而在家打散工/零工者在高水平彩礼花费上的可能性更大。
同时,将上述所有变量因素全部引入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结婚时间、家中子女数量、受教育程度与彩礼花费仍具有显著性关系。结婚时间早,在彩礼花费相对较低;家中兄弟姐妹数量少,则出现高水平彩礼花费的可能性越大,也进一步验证了家庭资源在同辈群体中的稀释作用;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出现高水平彩礼花费的可能性越大;另外,从事散工/零工的工作性质与彩礼花费也具有显著性,相较于其他职业来说,其在高水平彩礼花费的可能性更大。综上所述,影响彩礼花费因素是多元的,但结婚时间、家中兄弟姐妹数量、受教育程度和当前从事工作性质对其影响性更为显著。
三、高额彩礼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影响
(一)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影响生活质量
对“结婚彩礼钱的来源”调查显示,子女结婚的彩礼主要来自父母和子女储蓄,其中以父母储蓄为主要来源的比例达到4成左右,父母和子女合出的比例为16%,依靠自己储蓄的比例为近30%,而向亲戚借钱或银行贷款的比例略低,不足10%。但通过访谈了解到,向亲戚借款或银行贷款筹集的彩礼往往也是由男方父母进行偿还,多数子女不承担偿还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婚姻缔结中更多是依靠父母资源。而通过前文对与彩礼金额与当地经济收入的差距对比发现,一次婚礼的彩礼花费往往是家庭6~9年的收入总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及当前男女比例失调等方面影响,为给子女觅得一份体面的婚礼,许多父母不惜花费多年储蓄甚至背负债务,为此给原生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许多父母为了积攒积蓄,常会减少日常开支,从而也拉低了原生家庭的生活质量。
(二) 过高的彩礼花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彩礼花费的上涨对人们生育意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提升,养育孩子的花费也明显提高,巨额的彩礼花费无疑更加重了孩子的养育开销。访谈对象X提到,看到人家索要的彩礼钱,我就不希望要那么多孩子,不如只有一个,让他学习好点,以后找个通情达理的妻子,有工作就行了。访谈对象Y认为,现在彩礼钱那么高,一个孩子的话,将来结婚只用付了一份结婚的钱,如果孩子比较多的话,自己的压力肯定非常大。访谈对象Z说,目前借钱结婚的这种现象太多了,如果生太多的话,担子就会比较重,就会影响到生小孩的数量。同时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因彩礼而考虑是否多生的问题上,有男孩子的家庭比有女孩的家庭更容易将其作为考虑因素,同时数据显示,参照现在彩礼数额,有3成左右的人认为会对他们所希望的孩子数量产生影响。
(三) 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和权力关系的下移,父权社会的进一步衰落
高额的彩礼花费,使得许多家庭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但为了避免子女打光棍的风险,很多父母依然会支付较高的彩礼,花光积蓄或背负债务为儿子觅得一份婚姻,即使子女结婚后,很多父母依然会在物质上予以援助,从而在代际经济关系上呈现出过度向下移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新婚夫妻往往追求小家庭的自由和独立,并且加上传统父权观念的逐渐衰落,多数父母即使承担高价彩礼,但在家庭权力上仍未占据话语权优势,而更多以新婚家庭为权力主导,明显出现权利下移倾向。笔者认为,这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及“养儿防老”观念有直接的关系。
(四)“熟人”关系网络的进一步稳固
我国农村社会为熟人社会,婚姻的缔结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稳固着这一关系网络,面对高额彩礼花费,许多家庭更愿意从自己所熟知的群体挑选结婚对象,以此来谋求相对较少的彩礼花费,同时认为这样的姻亲关系一定程度上也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在对“是否希望亲戚之间建立更多姻亲、合作和其他关系”的调查显示,有近4成表示希望和很希望,而还有近4成表示一般希望,并且根据“对双方建立关系的好处”的调查发现,以亲上加亲和困难时相互帮助为主,比例为24.3%和39.9%,同时有近2成的人表示可以扩大家庭的影响力,而有12.1%的人认为有助于形成自己稳固的圈子。由此可以看出,高额彩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通婚圈,从而使得家庭关系网络进一步稳固。
四、 结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地区的彩礼现象及其背后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探析,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彩礼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彩礼花费的影响因素进行较深入的探究。高额的彩礼花费对家庭经济压力、家庭中代际经济支持和权力关系都有着重大影响,同时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并对“熟人”关系网络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农村彩礼的不断上涨趋势应当得到相应重视。
[参考文献]
[1]岳琳鑫.中国农村彩礼现象研究——基于豫东M村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2]鲁婷,陈娟娟.浅析中国彩礼婚俗存在的原因[J].传承,2009,(3):86-87.
[3]王跃生.婚事操办中的代际关系:家庭财产积累与转移[J].中国农村观察,2010,(3):60-72.
[4]陶自祥.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的另一种视角[J].民俗研究,2011,(3):259-269.
[5]王亚丽.菏泽市农村婚约彩礼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2):209-210.
[6]王德福.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农村地区彩礼习俗嬗变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3):210-215.
〔责任编辑:徐雪野田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