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极大地发展了关于共产党根本宗旨的理论学说,丰富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这一思想既有时代性又有原创性,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立场。它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研究分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发展脉络和鲜明特质,对于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源泉
(一)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
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根本思想和始终如一的目标。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同时指出,共产党是真正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政党。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宗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领导和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立场和一贯宗旨,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从党的纲领的发展上看,党章历经几次修改,但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毛泽东同志1932年首次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欢迎为工农服务的知识分子”,到邓小平同志提出“领导就是服务”,到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再到胡锦涛强调“以人为本”。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断在理论上完善和丰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滋养,继承了几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传承者,也是发展者,更是倡导者和执行者。这一思想的形成,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多年的基层生活经历和地方领导实践。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同志作为村支书,用一件件实事,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换来了老百姓对党的拥戴。在正定,习近平同志执着于从群众需要出发,矢志为群众谋利益,这里成为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实践源头。在福建多年的扶贫实践,为习近平同志后来提出的2020年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实践基础。在浙江和上海的工作经历,成为习近平同志探索和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重要实践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立场、党的力量源泉和争取民心、党的工作评判标准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之中。其中,“八个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四个坚持”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
三、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开创新时代保险业发展新局面
(一)当前保险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入学习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认真审视保险业发展情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
1.过去一段时期,保险业监管与发展方向出现了偏离。保险监管部门的一些负责人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问题,政绩观扭曲,导致行业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粗放发展,行业脱实向虚、自我循环、不断膨胀,把自身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保险监管失序,加剧金融风险,冲击实体经济。虽然从2017年4月起,行业和监管开始纠偏和纠错,但调方向、补短板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2.保险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 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阶段水平,社会需求升级,保险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但保险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還十分突出。一是供需关系不平衡。以自然灾害中的巨灾保险赔款在直接经济损失的占比为例,目前我国在自然灾害中支付的保险赔偿款仅占直接经济损失的5%左右。保险业在提高保险覆盖率、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帮助受灾人群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全国各省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为例,最高为7.05%,最低仅为2.14%。3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的保险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险业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差异化经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业务结构不合理不充分。以保险市场为例,汽车保险一枝独大,超过70%,人民群众需要的其他财产保障产品发展不足。
3.防范风险仍然是当前保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治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偿付能力风险和重点公司风险处置等,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例如,非寿险投资型业务未来集中给付期的现金流风险,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中的金融交叉传递风险,处于风险处置期的重点公司的问题尚未全部解决等。
保险业发展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其没有提高政治站位,没有将保险业发展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没有将人民性贯穿行业发展和监管的全过程而导致的。
(二)开创新时代保险业发展新局面的建议
新时代对保险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保险业才能主动适应新常态,适应国家大局对保险服务的新要求,才能得以持续健康的稳健发展。
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增强保险业发展的政治性。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保险工作的政治保障,保险业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站在服务治国理政的高度,尤其是保险监管,必须做到为党监管,为人民监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党对保险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现代保险体系建设,提高保险业风险保障和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大局。保险业要更加重视发挥其市场化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发展责任保险等方式,用市场化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助力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建设。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保险业发展的使命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保险业起源于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稳定的制度安排,这个行业天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尽管经过长期发展,保险业衍生出多项功能,但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属性没有变。这就要求保险业始终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老百姓关心什么,保险业就要关注什么。要将能否得到人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作为判断行业发展的标准。通过改革和发展,让保险业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打造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明确新的历史方位,增强保险业发展的紧迫感。十九大做出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论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新的历史方位和当前的主要矛盾,对我们把握保险业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保险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目前保险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们才能增强紧迫感,着力破解这些难点问题。要以社会保险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改善和提高行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统筹推进保险行业的发展和改革。
4.真抓实干,增强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保险业具有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这是保险业的“初心”,也是保险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大局的“使命”。持续释放保险发展创新的潜能和活力,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保险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最终是通过提供保险服务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新时代保险业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回归本源,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突出主业,强化“保险业姓保”,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基本功能,增强人民群众面对不确定风险时的安全感。保险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变以前的不可保风险为可保风险,进一步提升风险保障的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大的保障范围。对保险监管而言,守住风险底线,就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维护。保险监管要提高政治站位,真正做到严监管、强监管,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在摸清风险底数的前提下,处置好存量风险,控制好增量风险,使保险业真正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
二是,改革惠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体系改革为重点,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深化保险业改革。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获得”,保险业可以在服务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大有作为。例如,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分散风险的功能,探索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利用小额保险、针对贫困户的种植养殖保险等形式,深入推进保险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险业一方面可以继续拓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责任保险,另一方面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为解决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作出贡献。
三是,改善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保险业要真正贯彻群众路线,了解和研究人民群众和社会的保险需求,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保险服务方案;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改进服务。当前,在基本温饱解决的基础上,健康和养老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保險业还需要在健康、养老、大病保险领域提高供给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保险业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降低保险服务的门槛和成本,用丰富的保险产品和快捷的保险服务,增强保险产品的可得性,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险行业在降低人民群众对保险理赔和销售误导的不满意率方面,还要持续努力。可以通过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和公布服务水平等方式,引导保险业改善服务。
5.重塑形象,增强保险业的可信赖度。近些年,金融大鳄在保险业兴风作浪,保险乱象也相当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极大地破坏了党和人民对保险业的信任。消除这些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核心,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福祉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断增强保险业的可信赖度,为保险业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在监管方面,要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为民监管。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强化监管问责,依法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作者单位系中国银保监会机关党委)
〔责任编辑:徐雪野田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