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翩翩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唤醒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学科素养、学科能力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要素。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化认识、丰富思维、涵养品质,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人认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做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 创设问题情境,唤醒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如何唤醒学生问题意识呢?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多渠道搜集相关的历史信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例如:学习《工业革命》这一课,可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和“工业”这两个词的含义。“革命”意味着根本性改变,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彻底颠覆。提到“工业”,学生们自然能想到“机器生产”。既然工业革命是一场技术的革命,那么工业革命革命性的进步表现在哪几方面?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就要建造厂房,雇用大量工人进行集中生产,这样就使生产场所由工场劳动发展成工厂生产。生产组织形式也由小规模的手工生产到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工业革命的进步表现为技术变革、生产场所和组织形式的变化。那么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又提出这一问题,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的视野一下开阔了,思维也活跃。
实践证明: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推理方式去思考。从历史现象入手去思考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实质、影响等角度去探究问题,加以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
二、倡导小组合作,激发问题意识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交流、创新。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只是学科学习的载体,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探索往往是历史课堂的智慧之源。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在相互启发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2016年全国卷“唐朝外交”题目给出两则材料,要求学生从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路线图及相关的文字介绍,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两则材料可提炼出一个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先找找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有何相同之处?学生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们都是唐朝人;都是唐朝著名的佛学大师;都历尽千难万险才到达目的地;都有矢志不渝,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的品质;都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等等。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反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自然会得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围绕这一主题。各种观点纷纷产生,有的小组提出了古代中国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有的提出了中西文明交流的广泛性及融合性。
实践证明: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在生生、师生思维碰撞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中获取。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的新知识和新问题,捕捉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并加以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思维宽度,提升思维品质,让历史教学成为滋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土壤。
三、创设民主氛围,鼓励问题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提出问题,必须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而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极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提出来。原因主要是慑于教师和教材的权威。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氛围,多留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谈谈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大部分同学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有效调整供需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及发展,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个同学在肯定国家干预经济作用的同时,小心翼翼提出了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很多同学射出异样的眼光,这时我投予赞许的眼光,适时加以鼓励,并要求分享其理由。该同学很自信地讲述了他的理由是经济危机时,美國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力度,就必须赋予决策者最大的决策权,那么美国国会就要尽可能地按总统的意愿来立法,这样就打破了美国三权分立下权力制衡的框架,从而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实践证明: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价值给予具体肯定,这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可见,历史学科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养成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环境与条件就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究,只要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科素养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成钢:《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历史教学》2016年第11期
[2]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养》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