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
摘要:“成果导向十行动学习”教学模式是《兽医基础》课程的一种创新模式,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目标所进行的“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促进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兽医基础;成果导向;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8-0023-01
1 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2015年在黑龙江职业学院全面进行“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农牧丁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被设定为“成果导向”实施品牌专业,依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地图,《兽医基础》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课程大纲、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上课用课件、学生学习用任务单及咨询单、学生评量用各种评量单、教师学期末课程总结、纸笔测验试卷、试卷双向细目表等项目。
2 项目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课程内容调整
《兽医基础》课程,能初步解决畜禽生产中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问题,可为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做出重要贡献,被畜牧兽医专业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
把兽医基础课程原有进行拆分和整合,新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一般检查、系统检查、认识病理现象、识别病理变化、血尿常规检查、病理剖检和药物治疗七个情境,情境下设具体项目,从项目出发设计单元。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将实验技能与理论知识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能充分体现出“行动导向”教学,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内容符合国家标准、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专业能力指标及课程目标要求,涵盖兽医基础所有实验技能,调整后的课程内容体系更加清晰。
2.2 课程单元活动设计
兽医基础采用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结合岗位实操特点,融入“成果导向十行动学习”教学理念,完成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行业需求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整合为学习领域即兽医基础课程,从而创设项目,通过学习满足行业需求。
单元活动设计从准备活动、发展活动和整合活动出发。在准备活动中教师组织课堂,复习上次课的重点,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具体任务及学习内容。发展活动从具体任务出发,完成技能操作,辅助进行必备知识的学习。整合活动中,进行学习评量,总结单元学习内容,布置下次课作业。这样的单元设计思路清晰,学生易于了解单元学习目标、掌握整个单元教学内容及各项指标的达成情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又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
2.3 教学实施与评量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讲授式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教学用以明确技能操作的要点,案例教学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点播用以突破难点,分组讨论用以培养团队配合精神。在某几个单元中教师设计了奖励的环节,如对工作计划完成最好的小组,发放教师准备的糖果,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第4单元中还设计了口语评量,学生利用标本及图片讲解病理变化要点的内容,学生们参与的积极非常高。
评量方式在本门课程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一门课程离不开评量方式,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专业能力,是否达到预期成果。本门课程教学评量的设计发生较大变化,传统教学评价平时的出勤情况占30%,期末试卷占70%。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重新设定评量办法,并且每单元都要做评量,更易监测学生学习的情况。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60%)、期中成绩(lo%)、期末成绩(30%),这样的设计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量,而不是仅凭一张试卷做定论,学生及格的几率也随之加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激励他们前行。采用四种评量方式,实作评量、作业评量、口语评量、纸笔评量。各项评量均具有评量办法及评量规准,评量结果采用自評及师评的方式决定。根据单元特点及实作评量的可操作性,7个单元中都有采用实作评量,1个单元采用口语评量,4个单元采用作业评量。口语评量体现出了课程模式、典型任务和试验流程的制定;实作评量是衡量典型任务的实施操作、报告和平时出勤表现等情况;纸笔测验是考核这个学期学生对知识综合的理解。纸笔评量具有试卷,试卷要进行双项细目表核对并符合标准。多元评量方式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真正把培养能力变成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评量下来就更科学、更透明、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成果导向”真正的体现。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每个单元评量占用上课时间比例过大,课上很长时间内都在评量学生,相对减少理论时间。解决办法:修改单元设计次数,评量表也随之降低。改变传统评量过程,让教学过程成为评量方式一种。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评量,让评量方式无处不在。
教学资源不完善,硬件和软件多数不能满足教学,实习动物、器材缺少,课堂上需要展示板等都需教师自己解决。缺少使用一体化教室(采用国外以教师为中心的360度学生课桌模式)。建议提供优质资源和实验器材,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