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镰
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怎样提高他们的思维,经过验证发现,利用变式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其中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注重对问题的变式教学,通过一个例子,来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通过对相关问题间的内外联系及拓展,从而达到锻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当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可以尝试从下面的几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一、通过变式,达到多题一解,让学生明白内在联系
多题一解就是题目不一样,但它们的基本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在解题过程中也用到同样或类似的步骤,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引导一起寻找解决一类型的通法通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例1:已知抛物线的图像经过D(-4,0)、E(2,0)、F(0,3)三个点,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式1:已知抛物线的图像经过直线y=-x+2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并且交于x轴的负半轴A(-4,0),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E(2,0)、F(0,3)。且它关于直线x=-1对称,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对变式1,先让学生观察它与所讲的已知条件哪个地方不一样?再寻找相同与地方,思考怎样转化,其中关键在于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对变式2,引导学生对“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的理解,得到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从而求出解析式。
这几个变式通过设抛物线的解析式,设一般式建立方程组来求解。通过“多题一解”变式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又能通过多题一解,抓住问题关键所在,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以少胜多的效果。教师要把这类题目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它们的相同与不同点。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就是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中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的解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及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例2:如图,已知AB与CE相交于点D,且 ,
求证:AB∥EF
【证法一】
证明:∵ ∠1+∠E=180° ∠1+∠2=180°
∴ ∠2=∠E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证法二】
证明:∵ ∠1+∠E=180° ∠1=∠BDE
∴ ∠BDE+∠E =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法三】
证明:∵ ∠1+∠E=180° ∠1+∠3=180°
∴ ∠3=∠E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利用平行线不同的判定方法,从而可以用不同的解法来求证,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利用练习对题目进行变式,既能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一题多变,通过变式培养学生層层推进深入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例题或习题进行适当的改装变形。通过对题目进行一定改装,就可以把涉及的知识融会贯通。“一题多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或结论,通过变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与运用,防止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过于僵化,不懂得灵活变通,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变式教学,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目的目的,让学生既能学到东西,又不搞题海战术,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例3:如图已知AB=AD,BC=DC,求证:∠ABC=∠ADC.
变式1:如图.已知AB=AD,∠ABC=∠ADC,求证:BC=DC.
变式2:已知:如图AB=AD,∠ABC =∠ADC,求证:∠1=∠2.
在例3中需要添加辅助线,即连结AC,再利用SSS可证明,而在变式1中,把条件与结论给倒过来,虽然同样也是添加辅助线,但不是连结AC,而是连结BD,这样学生在连结AC不能证明的基础上,会尝试连结BD。通过这样一对比,就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变式2,学生可能利用边边角直接证明∠1=∠2。这是不行的,通过这样的例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这组题目最终都是通过添加辅助线而得证,只是辅助线不是同一条,但都是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来求解。通过这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不仅加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让学生活学活用,而不是死学死用。
总之通过变式教学,让题目在不变中进行变形改装,在不同的问题中寻找相似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所以也要求在新课标下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旧观念,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让课堂更加有活力。多探究变式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让学生爱学数学、并用好数学以便更好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