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芝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lO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2018年3月11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段时期以来,专家学者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理论内涵与体系、理论特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释读、研究、探讨,本文择要对此进行梳理综述。
2017年lO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具体而全面地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此,专家学者纷纷发文,称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强国时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田改伟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最大的亮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执政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的深刻的理论思考与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新华网特别访谈节目《专家带你读报告》中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中国共产党人要有勇气、有自信来做理论创新,做实践创新,做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是跨越时代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这一真理要有“四海形态”,要有“时代形态”。今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形态”。
中央党校副校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甄占民指出(《新重庆》2018第2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思想火炬,是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造,是集大成、原創性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伟大的理论,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伟大的时代。
甄占民提出,要从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空方位中去把握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无疑是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的基本指向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跨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如何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如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如何有效应对中国发展起来后更具复杂性、挑战性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一系列时代之问。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杨根乔认为(《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从国际看,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是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和对边缘地带的控制能力相对下降,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使中美两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部分西方政客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构成挑战。这种偏见不仅使我们面临着大国争霸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风险,而且引发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反应。另外,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全球治理不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为应对全球“三大赤字”挑战,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期待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从党内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但新形势下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风险考验。研判世情、国情和党情,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回答这一时代课题的重大理论成果。
2017年11月15日,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第九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上做了主旨发言:“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渊源”。他提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和强大的文化力量;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中特别是多领域多层级领导岗位的历练中积累得来的,释放出深厚的“地气”和旺盛的活力;是从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展现出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无比强大的引领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成长而来的,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造福世界的实践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李殿仁指出(《文化软实力》2018年第l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追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本源。其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脉。第四,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有益补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陈金龙指出(《求索》2017年第12期),只有继承前人思想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科学的理论才有可能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自然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成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综合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坚守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发掘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新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诠释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人与自然关系、全面从严治党与大国外交方略的文化底蕴。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孟源北从以下几方面归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学习时报》2017年11月3日):(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灵活运用。(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继承发展。(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化总结。(4)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严峻考验的战略思考。(5)中国共产党认真吸取借鉴苏东剧变深刻教训。(6)全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7)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认为(《河南日报》2017年11月15日专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水到渠成、应时而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一新思想,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体系,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贡献,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秦刚指出(《学习时报》2017年10月27日),党的十九大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八个明确”着重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着重说明的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则着重阐明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方略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通“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主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新要求,是贯通“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核心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岩撰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2期)强调,作为党的十九大精神灵魂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逻辑严谨的思想体系。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和要义,有必要对其内在逻辑进行全景式、全程式的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线,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旨,分别从方向、目标和动力等视角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实践的逻辑进路。
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务院港澳办纪检组组长潘盛洲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2017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主题演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六大鲜明特色。第一大特色是丰富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伟大实践中升华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深入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正因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原创性理论。第二大特色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重要、最鲜明的关键词。这一理论品格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第三大特色是鲜明的人民立场。第四大特色是勇敢的斗争精神。第五大特色是突出的问题导向。第六大特色是广阔的国际视野。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宇文利撰文(《前线》2018年第3期)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世界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看,它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即科学思想与革命实践的统一;从理论源流上看,它是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紧密结合,即思想传承与理论创新的结合;从结构功能上看,它是体系性与针对性的高度融汇,即理论逻辑与问题意识的融汇;从产生价值上看,它是时空维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效贯通,即世界意义与中国特色的贯通。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世飞认为(《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立足于推进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实践,谋划国家建设未来发展大局,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归纳起来就是:具有浓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是能够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新范式;具有开阔的战略视野,是站在当下与未来、国内与国外高度上的顶层设计;具有科学的辩证思维,坚持联系与发展、全面与重点相统一,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晨光提出(《湖湘论坛》2018年第2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民性、继承性、辩证性、创新性、科学性。(1)人民性。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向人民请教,向人民学习,它是为了人民而生的科学理论,有着浓厚的人民情结和价值关怀。(2)继承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长期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它成果一脉相承。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产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3)辩证性。它内涵丰富,包括“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对政治与经济、法治与文化、科技与教育、民族与宗教、民生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和统一战线、外交与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从理论上做出了分析和部署。它结构清晰,其各项具体内容、各项要求等既是相互不同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4)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世情、党情、国情的新变化,对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将政治建设摆在了党的建设首位,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一系列新判断、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为党的建设、国家和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5)科学性。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基础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中,提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保证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在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安徽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地研究员肖月撰文(《党建》2018年第2期)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以下理论品格:(1)植根于科学理论的发展性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2)植根于伟大斗争的实践性品格。当前,为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党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为“强起来”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实践,科学总结、充分汲取经验教训,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下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员令。(3)植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性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丰厚文明底蕴、充足人文养分。(4)植根于成长历程的人民性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强烈的人民性品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中,人民至上、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品格始终十分突出、非常鲜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慎明从以下几方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求是》2018年第1期)。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的政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就要有大的担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作的巨大贡献。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全新参照,开始全面进入世界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向世界提供的核心发展理念,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理论吸引力、思想感召力和实践生命力。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所包含的关于世界治理命题的中国方案应时而生,为马克思主义在2l世纪的发展与传播增添了强大生命力,必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任胡昌明撰文(《党建》2018年第3期)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面向世界,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日益显现出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不断成功探索,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光明前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世界各国政党执政和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描绘了世界实现和平繁荣的全新蓝图,提出世界发展的共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新型国际关系;提出破解全球性挑战的原则思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正能量。
(责任编辑 方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