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促课堂高效教学提升

2018-05-14 10:58闫继宇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圆规圆心长方体

闫继宇

“经历”“感受”“体验”等字眼成为教学目标的代名词,“操作”“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教的明白,学的清楚,课前预设就成为教师授课前的必修课,生成问题的处理则成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先进,课堂教学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了。合情合理的预设,机智巧妙地处理生成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必要条件了。

一、预设与生成的现状

(一)预设的现状

1.预设过低

教师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观察发现、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等能力有估计过低的现象。体现在课堂实践中表现为:新授课上的探究合作活动安排的很细致,设问的跨度小,难度低,多为答案唯一的形式。

2.预设过高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概括能力、听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惯于发出“开始合作研究”的指令,对于具体的合作方式没有细致、系统地指导。在怎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怎样组织学生开始研讨的预设也很苍白。有的教师抱定了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无论研讨到何种程度,最终教师借助参与讨论的机会“稍加点拨”都能达成共识的想法,实则剥夺了一些学生独特的见解。

3.预设不当

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难,总结概括,评价他人的能力估计有误。以上能力指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对这些非智力性因素的预设基本是空白。无论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准备参与,教师的预设都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来进行预设。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方面的预设并不多。

(二)生成问题的现状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的想法与教师不同,有的会出乎教师的预料,也有的甚至离题万里,教师则会用“这是你的想法,对于这里是否合适咱们下课再交流,行吗?”的方式绕过这些问题。

二、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

如何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新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寻找新的对策:下面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实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课堂资源的处理重于知识传授的预设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应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的捕捉住“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使“非预设生成”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1.及时捕捉和利用学生“失误”资源

在教学五年级长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搭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长方体、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的长方体、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长方体也搭不成。及我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搭得都很认真,可是为什么很多小组搭的不好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怎样?”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原因。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展开讨论……原来,不能搭好长(正)方体的小组,他们课前自行准备的小棒只有23根;搭得不“漂亮”的小组虽然准备了24根小棒,但是他们准备的小棒的长短不一样……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找到原因,又掌握特征。

反思:生成对应于预设,深陷在“预设”的樊笼里,框得过死,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纯粹的“生成”也属空中楼阁,矫枉过正。因此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

2.及时捕捉和利用教师“失误”资源

正在用圆规示范画圆,画着画着,当快画好时,突然圆规尖脚脱落了,快要画好的圆可惜“临产夭折”。想擦掉重画,但我改变了主意,马上调整心态,故作面露难色求问学生:“你们能帮老师出出点子把这个圆补充圆满吗?”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圆规两脚叉开距离没变,要找准圆心了。

师:“你怎么找圆心?

生1:“用圆规在不完整的圆内试找”。

生2:“那样不准确,也不科学,可以拿起直尺,去找直径,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生3:“可以将圆规针尖一端对准圆上,另一端画新圆,换个圆上位置再画,它们交点就是圆心”……

反思:示范产生失误固然不是好事,随机应变终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潜移默化巩固了圆心、半径、直径概念。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操作,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为牢固。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为教与学服务

1.学生思考后的活动是学习的有效方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我这样安排。进入新课后,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3厘米(方格纸背景)的长方形,直接进入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操作。随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画法后才进行的讨论交流。通过学生的“辩理”来逐层剥离错误认识,凸显正确的方法。“思考、操作”的四字“法宝”贯穿课的始终。

反思:一个有效的方法要支撑一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更要给学生以学法的指导,这是课前就预设好的。

2.实现动手操作,把“长时间”还给学生“常来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课前的预设中安排了公式推导过程的回顾环节,准备要学生回答“我们是怎么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实际授课时,学生则无需“提醒”,直接就提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此时为学生提供了圆柱体的黄瓜段、白萝卜作为工具。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交流自己的方法。然后开始切、摆、观察、发现新旧立体图形间的联系等一系列活动。

反思: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在教学中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自己探索,自己发现。

三、课后反思促教师成长

由于课堂教学的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预案同实施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落差,所以每当一堂课结束之后,常常会感到有某些美中不足之处或意外闪光的心得体会。及时把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经过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監控能力。

总之,对课堂的弹性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构建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及时反思,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又起到了“加速剂”的作用。

猜你喜欢
圆规圆心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圆规画圆
圆规
用两圆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解题
圆规小姐圆梦记
表面积是多少
圆规和直尺
参考答案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