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与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编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原有的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及教材已不适应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教学理论与课程开发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客观市场需求,建设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校本课程研发;特色教材;教材编写
一、问题提出与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研发新课程与编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教材,是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课程改革让学校拥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宏观经济环境,自主研发校本课程,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这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把校内师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特长等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还有助于拓展校外课程资源,积极寻求與社会机构的合作,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研发,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但是,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前瞻性。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没有导向性。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市场需求相背离。第四,没有充分挖掘校内、当地资源, 脱离大的市场环境[1]。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该校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着力培养素质过硬、思想坚定、听党指挥的教育工作者。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该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结构正在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教育、教学改革具体方案呼之欲出。
我国已进入后工业社会,正在进行政治、经济、司法等领域的改革,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与理论支撑。教学改革与教材研发应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参与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彰显学校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当地资源有效整合,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
研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能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市场需求。
(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特长,从而更好地为本地区服务。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到工厂、企业开展实践,了解市场需求,是课程研发的重要环节。课程研发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间接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2]。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包括校本课程设置与教材研发的关系,校本课程设置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教材开发的人员配置与流程、保障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政策性原则
课题研发应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纵览全局、统筹兼顾,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学生实际需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教材编写应体现法制思维与科学理念。
(二)目标性原则
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国家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研发校本课程。
(三)系统性原则
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并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逐步进行。
(四)科学性原则
坚持科学立项、科学设置、科学研发,尊重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发展规律。
(五)民主性原则
组织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平等参与,广泛征求意见,坚持民主参与、民主决策。
五、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方法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邀请其他大学教授、知名校长来校传经。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修养,为校本课程研发夯实理论基础。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活动育人、校企联合等方法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实施。
(二)途径
将研发实施方案落实到学校的实践课程中,如酒店管理专业的酒水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实用点餐指导,公共关系专业的公关基础、成功性格训练、公关实用口才训练,空乘专业的空乘人员形体与体能训练、航空服务礼仪训练等。
六、探索与实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预备研究。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培训研究骨干,制订课题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正式研究。了解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制订校本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根据校本课程标准编写并出版校本教材。
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总结,为教学教材编写提供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校本课程研发方面的理论专著及文献,研究、讨论、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最后,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开展社团课,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阶段成果素材和资料。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汇总课题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做好成果申报工作。
七、研究条件
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应选择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务主任,参加研究的人员应选择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施,应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研究成果汇报。不定期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教师应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反馈研究信息。
参考文献
[1]韦雄.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6(2).
[2]姜英.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的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3]田生荣.开发校本教材应遵循的三个原则[J].甘肃教育,20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