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隽菁
摘 要: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是重新思考、定位品德教育的过程,更是对自身德育观不断追问、探寻、确立的过程。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真正立足儿童,走进儿童世界,教材的编写才能真正为了儿童。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25-03
笔者曾在数年前参加过教材编写,但都是在专家的引领之下,亦步亦趋地跟进。即使被首肯,也颇有点碰点子吃糖的意味。2011版品德课程标准的推出,意味着我们使用12年之久的现行教材必须退出历史舞台,新教材的编写自然也就摆上了议事日程。笔者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再次走进了教材编写组。
从梳理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开始,到学习领会主编的思想,在构架上层建筑的同时,我们也在厘清各年级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对应要点编制教材框架。在“洗脑”的同时,我们也在“重建”。这是一段艰辛而幸福的过程。
高高在上:在自我否定中痛定思痛
笔者需要编写的第一个样章是五年级下册《联合国》。对应的课程内容再熟悉不过:“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知道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经前期研讨,这课由3个环节构成:徽章、旗帜;联合国大会;组织、职能。笔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这3个关键词编写教材达成目标。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唤醒意义、价值,我们应该把教育引向意义和价值。”主编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回响,笔者就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很快,第一稿新鲜出炉了。按理说应该如释重负,但笔者反倒心事重重:自己只是围绕这些关键词做了一个简单低级的搬运工,各环节之间并没有紧密关联。这一稿直接就被笔者自己否定了。
为什么会这样?痛定思痛,笔者不断追问自己:
课程标准,我独立解读过吗?
当下儿童,我真正了解过吗?
主编意图,我认真揣摩过吗?
这3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先说课程标准。早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初,笔者就做了一份“硬功课”:研读新课程标准,整理其中首次提出的对旧课标修改之处,并用红笔进行了批注。但是,笔者在编写教材之前并没有温故而知新,反倒将其抛之脑后。
对照旧课标,新课程标准内容增加了“知道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一课教材中应有所体现,而且是要占据主要篇幅的。对照3个环节,毋庸置疑,“联合国大会”“组织、职能”均可涉猎。而笔者编写的第一稿中却了无踪迹,此为一大败笔。
至于儿童,更是被笔者抛在了九霄云外。虽说笔者一直在高年段任教,而且旧教材中也有联合国的内容。但闭门造车的第一稿,笔者面对的完全是自己假想中的儿童,假想中儿童的不惑。这是败笔之二。
主编在编写例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问自己4个问题:这课的理念是什么?彰显的优秀传统是什么?传承的生活智慧是什么?真问题又是什么?”笔者也试着回答过:这课的理念是培养合格现代公民;彰显的优秀传统是“若想别人怎样待我,我就应该怎样待人”;换位思考是可以传承的生活智慧;而真问题是之前教学时孩子们所提出的“联合国有用吗”。现在想来,笔者的这些回答都是蜻蜓点水,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怎么办?
一切从头再来。
自上而下:在儿童世界中贴地飞行
课堂的主人是谁?当然是儿童。我们编写的教材又是为了谁?当然还是儿童。走向儿童是当务之急。
带着3个问题,笔者分别走进了五年级的3个班级:关于联合国,你已经了解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很快,下发的139份问卷调查全部回收。对联合国一点不了解和所了解的信息完全错误的学生为54人,占总人数的38.85%,五年级学生对联合国都有哪些了解呢(见表1)
学生知晓度位列前三甲的“加入的国家”“总部所在地”“属国际组织”比例也远低于总人数的1/3。可见,新教材将这一内容由原来的六年级下调至五年级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此乃万里长征第一步。
作为小学生,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联合国?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
对于联合国,你有哪些困惑?
此时,笔者的教学进度已到六年级下册《在联合国作报告》一课。通过交流,笔者发现六年级学生对联合国颇有了解。此时,笔者刚好接连要上两个班的课。近水楼台先得月,带着这3个问题,笔者又走近了六年级孩子。经过一番思辨,他们如是说:“了解联合国有利于我们知晓其作用、了解世界、规划未来职业、培养全球意识、明确发展趋势、探寻与我国关系,从而学会使用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享的权利、尊重他人及他国权利、保护儿童权益。”简而言之,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熟悉规则、为我所用。
孩子们经过讨论和辨析,又将尚需了解的内容与目标进行了一一对应(见表2):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有了他们的智慧,受到他们的启发,笔者对于3个环节的主次有了明确定位。
自下而上:在解决问题中凸显意义
五、六年级孩子关注的问题颇有深度:“为何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这5个国家与‘非常任理事国有何区别?”“联合国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什么好处?”“联合国究竟是全球立场,还是强国立场?”“联合国会不会为了利益,背弃和平?”“既然都有了联合国,为什么还会有战争?”“联合国秘书长为什么不能来自常任理事国?”“联合国的权力是谁赋予的?”……
这些现有教材根本没有涉及的问题,恰是儿童,当然也是我们所有地球公民都在思考、探究、感悟的;恰是课堂,当然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反复思考和面对的真问题。我们的教材只是为儿童打开这些人生困惑、人生真谛的一扇窗口,唤醒和激发他们逐步学会认知、辨识、判断和选择。
因此,在教材编写中,笔者对3个环节进行了重新架构(见表3):
如果用更直观的图表来展现这3者之间的关系,那就应该是这样的(见表4):由表及里、步步为营、直抵内核。
对于主编让我们自问的4个问题,如今,笔者有了新的解答:
理念:培养具有全球意识、能够遵守并运用规则保护权益的现代公民。
传统: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期盼。
智慧:各方会谈和平对话,是解决问题、化解争端的有效途径。
真问题: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离我们有多近?联合国与中国的关系怎样?
这些如何在教材中予以呈现?笔者又作了如下布局(见表5):
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是重新思考、定位品德教育的过程,更是对自身德育观不断追问、探寻、确立的过程。品德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认为,当下的品德教育应以经典传承传统,让儿童成为有根的中国人;用智慧启迪未来,让儿童成为浸透文明的现代公民。那么,我们的教材就应该凸显“传承”“唤醒”“追求”,而传承智慧、唤醒动机、追求价值,更应是我们品德教师矢志不渝的坚守。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8)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