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贸易发展探究

2018-05-14 15:12祁亚铭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贸易摩擦中国印度

祁亚铭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又伴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国和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该在为两国人民谋福利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两国合作的潜力,提升经济贸易合作的水平。虽然在贸易进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增强交流互信妥善处理问题,相信中印两国的贸易能够实现共同发展、互惠共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印度;贸易发展;贸易摩擦

一、引言

回顾历史,中国和印度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现阶段,中国和印度都是处在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也都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新时期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又伴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印两国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实现中印合作的前提是要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开放合作,这样中印的贸易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从而实现真正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中印贸易发展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会发现,中印两国的贸易还是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两国贸易设立了10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但数年来双边贸易基本维持在700亿美元左右。尽管距离既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两国正在运用智慧解决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贸易以及中国对印度的投资的进一步增长。中国和印度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尽管经历一系列波折,2017年两国贸易额依然达到845.4億美元,这对中印两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尽管印度已经推行了很多年经济改革政策,但其仍然是内向型经济,整体的对外开放程度依然较低。印度除30%左右的制成品处于平均关税,印度对其他进口商品依然维持一系列的额外收费,各种非关税措施错综复杂,贸易争端立法不规范,解决争端的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来印度关税已陆续下调,但仍居较高水平。高关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影响中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两国期待扩大贸易关系,在积极寻求在新兴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增加自身分量。只要中国和印度努力维持和提升两国当前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两国就会通过协商达成一系列互惠协议。所以,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印贸易关系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中印贸易存在的问题

1.贸易发展不平衡加剧

新时期,中印贸易虽然有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由于贸易结构的长期不合理导致的贸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峻。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其中矿产品和农产品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而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以机械制品、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纤维及纺织制品为主。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主要以较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种进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了印度产品在中国占有有限的市场份额,也易产生贸易逆差。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迅速扩大的中印贸易赤字问题,贸易不平衡问题将会给两国的经贸合作带来阻碍。

2.贸易互补弱化趋向竞争

中国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新兴经济体,而且都是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这使得两国都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所以,两国在很大程度上势必利用各自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由于两国的发展起点不高,所以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随着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两国的贸易的互补性会逐渐弱化,转而会在国际市场的很多领域进行竞争,从而容易影响两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贸易摩擦不断发生

近期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尤其是部分国家采取逆全球化的做法,不顾世界其他各国的反对执意对我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摩擦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刻印度宣布对来自中国的二甲基甲酰胺、对间亚苯基二甲基―4―磺酸、亚麻纱、铜版纸、平底钢轮等发起反倾销调查,产品范围涉及化工、纺织、造纸、钢铁等行业。印度一直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反倾销措施的活跃使用者,据商务部统计,自1994年至2017年8月底,印度一共对中国发起212起反倾销调查。我国商务部也及时敦促印方应谨慎、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严格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开展调查,避免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影响双边贸易正常发展。

4. 中印的政治互信有待加强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政治互信是开展经济贸易的基础条件。以至于由于总体上两国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缺少了解,了解不够就会产生误解甚至是误判的可能。政治互信水平不高势必也会对中印两国的各经贸领域的合作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增进中印两国贸易合作的建议和措施

1.市场开放与对外投资并行

中印之间存在贸易不平衡问题,这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中国愿意为印度产品拓展中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希望印方能够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能够提供适合中国市场且有竞争力的产品。印度应积极寻求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种类,以缩减正在扩大的印方逆差。中国的国内市场是巨大的,印方可以抓住机遇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不仅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还有利于双边经贸合作持久、深入发展。

二是增加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这样可以让贸易的天平向印方倾斜,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技术、人才、资金、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为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提供帮助,如国印度能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加便利条件,就能够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印度投资。打开合作大门,以市场经济手段扩大贸易市场。从而不断减少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最终实现合作发展、互惠共赢。

2.增加贸易互补性合作

从整体的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和印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中国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几十年中在吸引外资、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走出去的战略,使我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反观印度,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在吸引外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整体对外投资的水平也不高。所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印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的第二产业的发展相较印度有较大的优势,印度的IT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相较中国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产业发展的差异决定了贸易的互补性,所以中印两国应该加强互补性贸易的合作,各自发挥自己产品和技术优势通力合作,从而使中印贸易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3.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又同为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和印度应该共同维护开放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而不应将目光关注在贸易保护上。着眼未来,中印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新兴经济体,都可以在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中印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

虽然在经贸合作中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但是在国际组织框架内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贸易摩擦问题才是可取之道。如果两国一味进行贸易争端而不采取加强对话协商来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就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不仅有悖自由贸易的合作理念,也会影响两国贸易的积极发展。所以,两国应该共同努力为贸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能够减少产生贸易摩擦,从而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

4.加强各界的交流合作

虽然中印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我们可以运用两国的智慧去妥善化解分歧。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互访,为经济界等各界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同时鼓励两国的民间交流,让两国的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两国的情况,这有利于提高两国的互信水平。互信程度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经贸合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两国的贸易水平。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虽然中印两国贸易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贸易摩擦凸显,但是中印经贸合作仍然保持上升趋势。同时,中印两国应该抓住机遇通力合作,妥善处理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深挖两国的合作潜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互联互通的各层次的交流,从而使经贸合作再上一个台阶,实现共同发展、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杜秀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货物贸易结构分析:2002―2014年.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6).

2.沈开艳,许志桦.印度经济分析―中印比较视角.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3.田丰.中印经贸合作前景展望及政策建.国际经济合作,2014(10).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贸易摩擦中国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文化价值维度下中美贸易摩擦官方报道的语言对比
去产能格局下出口贸易摩擦及其防范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新策略探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