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影响分析

2018-05-14 15:12娄艳霞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7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

娄艳霞

摘 要: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一直倍受人们关注。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从而提升自己的收入。本文采用明瑟收入模型,对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不同学历下收入的横截面数据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教育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二、教育收益率呈现递减现象,但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仍然占主体地位;三、男性与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均等但男性的工资却高于女性且男性的教育收益率整体高于女性。研究结果为教育对收入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收入差距;受教育年限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石。据历年统计来看,发达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普遍大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教育的巨大投入不仅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国民素质,是西方社会民主制度得以较好运行的重要基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教育的重视也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时,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占GDP总量的4%。为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在我国投入了如此大的资源来支持教育,教育带给我们的回报又有多少呢?

对于教育的回报率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做出了许多研究。古典经济学家曾以边际要素递减规律推出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亦呈现出下降趋势。比如,Schultz通过考察教育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得出随着教育等级的不断升高教育的收益率在不断降低。Psachropoulos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统计计算得出低收入国家的教育回报率是高于高收入国家的。

此外,亦有一些学者持有相反的看法。例如,李实与丁赛通过分析中国数年间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的相关数据,得出随着受教育年限的不断增加,其教育投资回报率也是上升的。此外,张车伟的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认为教育的投资与回报会出现一种让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这将加剧收入的不平等。

笔者认为这些学者们之所以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很大原因在于他们使用的数据和采用的分析的方法不同导致。本文将在已有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数据来对教育投入与收入分配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并对研究结果做进一步的讨论。

二、数据描述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是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樊明教授带领数十名本科生在2016年奔赴全国各个省份所做的调查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了随机访问路人的形式,涉及五类群体:大专及以上学历城镇居民、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城镇居民、农民、农民工和企业界人士。本文仅选取其中针对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经过筛选共获得有效样本9370份,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6202份,占有效样本的66.2%;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3168份,占有效样本的33.8%。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上述数据分析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时是以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两个标准的比较进行的,进一步列出相关明瑟收入函数。

1nY = S+ X + X2

其中Y表示收入,S表示受教育年限,X表示工龄, 表示截距, 表示受教育年数的参数, 、 分别表示工龄及其平方项的回归参数。式中 即本文所要求的教育收益率,也称为明瑟收益率,表示工作者每多受教育一年工资增加的百分比。

样本中人均年收入为70651.2元,其中低学历即高中、中專及以下学历的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56628.7元,而高学历即大专及以上学历城镇居民年均收入为77814.0元,高学历者的收入明显高于低学历者,约为37.4%。这说明教育对于收入是有显著影响的。此外,样本中的数据呈现出橄榄球状的分布,即样本中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等级为高中,而拥有小学、初中、大专及大学教育等级的样本数相对较少。同时样本数据也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15年,大致相当于高中水平。

三、研究结果

1.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整体分析

笔者率先整理了2016年间所获得的有关调查数据,并代入上文中的明瑟收入函数模型计算得出全国平均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城镇居民以及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城镇居民三者分别的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回报率。获得结果见表1。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收益率约为63.1%,由此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将带来63.1%的收入提高。其次,还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为66.6%,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约为80.3%,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远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由此可以证明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要素边际报酬递减,高收入者的教育回报率低于低收入者,所以可以说明增加教育的投资可以帮助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并缩小收入差距。

另外,全部样本的回归方程中代表工龄的系数 为0.25,小于 ,说明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是远远小于教育对收入的影响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得出尽管高学历者刚入职的收入可能低于那些工作经验丰富但学历低的员工,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高学历者的收入将会迅速超过一些低学历的老员工。

2.不同性别下教育对收入影响

此外在本次调查中,又对不同性别下的教育回报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教育对收入的影响存在巨大的性别差异。样本数据表明,我国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17年,男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相比女性低0.03年,为14.14年。但是在人均年收入上,女性的人均年收入为55056元,而男性的人均年收入为78740.4元,反而高于女性43%。由此说明在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与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性别上教育机会的平等。但是,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却并没有受到平等的待遇,性别导致的收入差距一直显著存在。表2是对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性别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与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育回报率。

表2 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性别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与高中、中专

及以下学历的教育回报率

根据上表的结果可以清晰地表明,在我国城镇居民中男性总体样本的教育回报率为73.3%,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样本的明瑟收益率为70.2%,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城镇居民样本的教育回报率为79.0%;而在女性城镇居民中,总体的教育回报率为70.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样本和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样本的教育回报率分别为67.7%和83.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育回报率都普遍明显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这进一步论证了上文所说的教育的边际要素报酬递减,高收入者的教育回报率低于低收入者。二是男性整体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三是男性大专及以上学历与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相差约8.7%,而女性这两类的教育回报率则相差约15.3%,大于男性。另一方面,我们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在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阶段的样本中,女性的教育回报率(83.0%)是远高于男性的,但是到了大专及以上学历阶段时,男性的教育回报率却反而超过了女性。这也说明了从总体来说我国城镇居民男性的教育回报率比之女性更加稳定。同时,在同等学历下,低学历的女性获得的教育回报高于男性,高学历的女性所获得的教育回报低于男性。

3.假设检验

在上述的数据分析中,本文均采用p值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各个数据结果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结果非常显著,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

四、结论与不足

本文利用基于明瑟收入模型的OLS回归方程对我国不同学历下城镇居民的收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测算了教育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得出的结论主要有。

(1)教育对我国收入分配具有重大的影响,政府与人民都需要高度重视。

(2)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遵循边际要素报酬递减的规律,受教育年限越高,教育回报率越低。

(3)虽然教育的边际收益存在递减现象,但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影响远远高于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

(4)当前我国男性与女性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但是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却遭受到性别歧视,其工薪收入明显低于男性。

上述结论引出了对中国当前其他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比如中国的教育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等等。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此类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面板数据,较有连续性,但是只能测算出该时期内教育对收入的影响,却并不能测量在长期内教育收益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宁乔枫.高等教育阶段明瑟收益率实证研究.浙江财经大学,2017.

2.李莹.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3.

3.冯云.中国教育不平等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4.

4.柴晨曦.我國城镇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14.

5.李莹.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3.(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关于人力资本不均等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