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
摘 要:部门决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建立有效的部门决算工作机制、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做好部门决算准备工作、加强決算业务培训、强化决算数据分析运用、积极开展内部监督检查等六方面,改善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工作。
关键词:部门决算;会计核算;决算分析
部门决算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结果、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是单位编制后续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的基本依据,也是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进行会计监管、资金管理、经济决策的重要资料。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工作不断改进,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工作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部门决算质量
(1)明细账目设置不符合要求。部分事业单位明细账目设置不符合要求,收入、支出科目未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导致会计账簿无法提供部门决算需要的数据。例如,某事业单位有抽查经费、检测成本、集贸市场监管经费三个项目支出,支出功能分类均为“2011799其他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支出”,该单位2017年对项目支出进行了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明细核算,但未进行项目的辅助核算,会计账簿只能反映整个“2011799其他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支出”项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核算的情况,不能提供决算报表需要的抽查经费、检测成本、集贸市场监管经费单个项目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的明细数据。
(2)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运用不准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工具,财政部每年都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修订,2017年印发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并单独设置了对事业单位补助科目。财务人员不及时掌握这些变化,编制凭证时很容易弄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例如,将职工物业服务补贴错记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科目、租车费错记入“商品和服务支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科目。
(3)人为调节、加工支出数据。个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严格,三公经费、培训费、会议费支出超过预算控制数、支出标准,财务人员为了报送的需要,编制凭证时将超控制、超标准的三公经费、培训费、会议费支出调整到其他经济分类科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调整错误。事业单位审计发现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涉及收入、支出科目的,财务人员为保持上下年财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不按规定进行正确会计核算,用当期收入、支出科目调整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
2.部门决算准备不充分
决算附表数据根据单位资产、人事、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相关资料填列,这些资料需要单位相关的职能部门提供。每年1月份收到决算编制任务,到上报预算数据的时间只有20天左右,时间紧任务重,要想按时完成决算工作,财务、资产、人事、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相关部门必须做好部门决算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事业单位部门决算任务下达后才制定方案、分配工作,各职能部门为了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常常敷衍了事,省略必要的工作步骤,提交的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
3.决算数据和会计数据不一致
决算编报人员为了报表审核过关,随意调整决算报表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间的数据,造成决算数据和会计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例如,某事业单位2017年用“检测成本”项目经费100万元开支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劳务报酬及社保缴费,会计核算记入“工资福利支出――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科目,报表全审时出现核实性审核错误。决算编报人员不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资料核实具体情况,在决算报表中将该项支出调整到“商品和服务支出――劳务费”科目。
4.决算分析流于形式
多数事业单位不重视决算分析工作,运用决算分析应用模块功能,对重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只是将这些数据指标简单罗列在决算分析报告中,没有结合单位的业务活动、深入剖析指标数值增减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难以从决算数据中找出单位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改进措施,使得决算分析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二、对部门决算中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
1.建立有效的部门决算工作机制
单位应高度重视部门决算工作,收到部门决算任务后,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统一工作要求,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细化时间节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运转有效的决算工作机制。财务部门负责把握部门决算政策、口径,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和部门决算的编报、分析、协调工作。资产、人事、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职能部门负责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与部门决算相关的信息。
2.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一要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费管理、财务报销等方面的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这些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审批报销程序,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二要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受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一些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只有会计和出纳两个人,会计既负责凭证的编制,又负责凭证的审核。这种工作的安排导致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单位应当配备足够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财务人员,以便财务部门能够实施凭证编制和审核岗位的相互分离。
三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基层财务人员不是会计专业出身,所掌握的专业的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无法满足当前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财务人员要认真钻研业务,积极参加会计后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和履职能力,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编制决算打好基础。
3.做好部门决算准备工作
部门决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单位不能等到部门决算任务下达后才安排部署,要提前做好年终收支清理、对账、资产清查、年终结账等准备工作,收集汇总单位财务收支、资金、资产、负债、机构、人员、工资方面的基本数据,及早发现问题,提前纠正错误,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同口径数据的一致性。
4.加强决算业务培训
部门决算内容和填报口径每年都有所变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决算编报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做好决算工作的关键。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决算的培训工作,邀请专家详细讲解部门决算编报口径、要求及系统操作,重点培训部门决算变动内容、往年审核中常见问题,确保决算编报人员准确掌握报表口径,熟练运用决算软件编制决算。
5.强化决算数据分析运用
(1)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常用分析方法有分类比较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决算分析人员应当根据分析的目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三公经费人均支出情况时采用比率分析法,对比上下年收入支出情况采用趋势分析法。
(2)增加相关分析指标。事业单位的业务千差万别,财政部门提供的分析指标难以满足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需要,应根据单位业务特点,增加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提高财务分析的实用性。
(3)深入分析决算数据。决算分析工作不能只局限在数据简单对比和指标的计算上,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过收入支出预决算对比,计算预决算差异率,分析评价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及预算执行情况;二是对当年决算数据与以前年度决算数据进行定基对比和环基对比,观察主要指标增减变动数额、幅度,分析增减变动原因和变动的合理性,预测单位未来的发展趋势;三是通过收入支出结构分析,了解单位收入支出构成情况、支出保障情况,评价收入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四是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进行人均支出情况分析,评价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五是对资产负债构成、人均办公使用面积、人车比例进行分析,评价资产负债结构及资产配置的合理性。
(4)加强决算分析的利用。决算分析的运用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健全预算和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提高后续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与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业务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三是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规范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6.积极开展内部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部门决算内部监督检查。决算报送前,安排其他财务人员按照财政审核表的内容逐项审核决算报告,重点检查部门决算报表数据是否与单位会计账簿数据一致,避免决算编报人员为求报表审核过关而随意修改决算数据的情况发生。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存在问题和错误的,决算编报人员要及时纠正,调整部门决算报表及说明等材料,减少填报错误,提高数据质量。决算报送后,单位还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部门决算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采取處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平芬.加强部门决算工作的思考.财经界:学术版,2011(22).
2.谷媛.部门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预算管理与会计,2016(8).
3.王余娟.辅助核算助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由传统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财会学习,2017(13).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