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强
【摘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美术教育备受重视,通过何种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育当中,这是重点所在。在组织开展美术教育中,从维护民族文化着手,重新建立传统美术文化生存及发展的载体,使传统美术融入到课堂当中,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举措。传统艺术需要融入课堂,走进社区,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民族民间美术,这是最终归属。本文研究了高中美术教育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并做出反思,以促使高中美术教育有效开展,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身影,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美术;民族传统文化;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美术教育,指导学生发现真善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学校需运用美术教学,使学生认知民族传统艺术的特殊价值,继而让学生高度关注传统艺术,从内心深处珍惜并保护传统文化。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务必传承本民族灿烂的文化,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任务。基于新课改,美术教育是国内新课改非常突出的一类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巧妙地将艺术文化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当中。笔者结合自身对高中美术教学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及调查,同时在实践当中予以尝试,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方法,总结了自己的心得。
一、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即文明演化而集合形成的一类体现民族特质与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不同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态的整体表现。民族传统文化为民族文明成果内在的创造力,承袭了民族道德,整合了各类文化思想与精神观念。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类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体。民族传统文化也被称为华夏文化,引导了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遍及广泛。文化展现了宇宙自然规律,文化拓展了道德;文化是生命;文化对一切起到决定作用,是内驱力;文化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体现了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及经济的内在。
二、民族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育要想得到不断进步,一定要融入传统文化,体现教学特征,将传统文化发扬出去。文化渗透进高中美术教学,使美术文化精髓愈发光彩。从中不难看到,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我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先辈的聪明才智不断积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将传统文化添加到高中美术教学当中,可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对国家产生自豪感,指导其端正观念,在之后的生活当中更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在千年承袭之中经受住考验,当中包含的精神备受人们认可,特别是现阶段在西方思想影响下,高中生存在许多错误观念,将美术教学作为平台,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对高中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三、高中美术教育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发掘教材与文化的共通
注重教材和文化的共通。美术作品并不是单独存在,一般联系了文学与历史,彼此之间相关联。对美术教学而言,通过对文化欣赏与情境赋予美术较为雅致的品位,一般会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归属。如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在上课开始便为学生播放了优美生动的《飞天》片段,尽管视频非常短,但能充分燃起学生热情,学生观看到视频之后感受到飞天的艺术魅力。这时教师亲切地发问学生:“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是的,它们有同样的名字,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飞天。知道的出处吗?它们均源于敦煌石窟的壁画。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敦煌壁画吗?是不是很想了解?”进而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敦煌壁画》。在授课中,教师指导学生答题掌握敦煌壁画、敦煌壁画的构图特征,深入分析及探讨飞天的时代演变,这四个过程是不断推进的。在课堂教授中,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教师在字句的斟酌上下足了功夫。在第一个环节当中,学生把握了敦煌壁画,教师巧妙地把敦煌壁画的由来及故事介绍给学生,删繁就简,突出主次,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如同听故事一样,慢慢地感受到博大的敦煌文化。
(二)注重实践与文化的融合
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学生观念与价值标准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此,教师在教学当中积极指导学生。现代艺术潮流凸显传统民族艺术的作用,融入了现代科技,生成了切合该民族艺术元素的艺术,为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在现代艺术当中添加传统艺术文化。现代绘画与设计,吸收原始艺术的情况非常多见,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出合理有效的案例,如创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灵感产生的“祥云”图案。祥云是我国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比较典型的文化符号,教师将部分优秀作品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赏析,如此,会让学生盲目追求现代时尚潮流,关注我国民间美术资源。
(三)创新教育模式
在课堂中融入优秀的内容,能让学生从课堂当中走出来,走进美术馆,走进节日风俗,在一些有条件的高中还可鼓励学生“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与社会实践,考察我国自然遗产地,深入实地考察,理解我国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情感,维护及承袭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开展教育,这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责任,在此种教育环境当中,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变得更融洽,相互交流、合作、激励。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师注重革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各类活动形式,为学生建立和谐的艺术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一同探讨文化内涵。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加大与学生沟通的力度,把握学生爱好,结合学生爱好,调动学生目光,利用音频与视屏等形式让学生产生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当学生学习及欣赏秦长城、帛画等作品时可运用此种方式。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当中,贴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当教授传统工艺景泰蓝时,教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工藝社,感学生借助景泰蓝制作与烧焊的整个流程,同时提倡学生操作,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感觉。和课堂教学比起来,对此种活动,学生比较感兴趣,于操作当中投入更多,深入感受之后,对传统文化产生敬仰之情。接着在教授版画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制作,和其余学生一起将自己成果分享出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个体产生灵感,继而生成了融洽的艺术氛围,逐渐渗透到学生思想当中,丰富并陶冶学生精神世界。
(四)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新课标指出,注重学生特殊的体验,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取,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不提倡将课文解析强加到学生身上。这要求美术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新型的教学理念,不可完全依赖《教参》,大胆解读课文,如此,从不能方面让学生有所感悟,领悟课文含义。学生静心阅读传统文化知识,想方设法地想象,如此,学生认识了创作者的思想、人格、志趣等,或者提出问题,或者产生共鸣……但上述体验均是学生沉浸于传统文化中后产生的特殊感悟。教师要掌握渗透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融进传统文化,这需要教师强化该课,深入分析及探讨课程标准。渗透时,提倡因势利导,相互交融。还需关注对渗透痕迹的淡化,最大限度上融入自然,带来一种“微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有损美术知识的完整性及科学性,不可将美术德育渗透变成上政治课。且积极渗透德育,教师将中国传统道德渗透给学生,语言需形象具体,形式要丰富,在无形当中让学生深入感触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实践课手段,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术创作者的艰辛。如此,促使欣赏逐步深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动手能力,一举多得。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提高参与能力。要求教师运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美术讲座与比赛,呈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传承了文化,提升了高中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育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来,这是一个一直在坚持的课题,答案并不固定,同样没有绝对化的衡量标准。这要求美术教师与实际紧密联系,积极摸索,生成切合教育规律且能满足时代需求的有效模式,同时逐步优化,促使学生不断成长,将自己的力量奉献给文化。
参考文献:
[1]郭琳.关于高中美术教育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7(22).
[2]郭恒.刍议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渗透[J].才智,2016(2).
[3]陆芳芳.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渗透分析[J].高考,2017(33):283.
[4]陈建华.浅议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继承[J].神州,2013(2):128.
作者简介:張济强(1978-),男,汉族,山东桓台人,九三学社社员,2003年山东师范大学毕业,200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中国画专业,现就职于桓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