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源 曾旭
[摘 要] 《外科学》作为中职医疗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极强的实操性和应用性。然而,因为社会发展以及中职学生自身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原因,《外科学》这一课程的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从事临床外科学教育多年,以学校中职医疗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案例分析教学结合情景设计在中职医疗专业《外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 键 词] 教学;案例分析;情景设计;中职医疗专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24-02
目前,中职医疗专业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缺少实践操作机会,在学校时无法及时吸收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缺乏扎实的基础,难以适应从中职学生到职业医师的变化。此外,《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是当前中职院校医疗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中职院校医疗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中职医疗专业教学中加入经典外科病例并且加以课堂情景模拟,将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理论可以充分和实践结合,达到《外科学》教学的实际教学成果。
一、我校中职医疗专业学生现状
我校中职医疗专业学生的学习起点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有限,学习自觉度不高,学习周期短,为3~4年,学习倦怠明显,在教育部2008年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外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学教育中以其抽象的学习内容,艰深的专业词汇,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而被医学生所畏惧。在卜亚利和肖励鸣的论文中强调了外科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改革策略中也不约而同地提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舊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外科学教育,外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3]。案例教学(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事先准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郭贵龙、高薇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案例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外科教学的教学质量[4,5]。情境教学是通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具体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两者相互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通过自己设计案例情景,最后制定处理措施,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的实习工作,为以后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2015级中职医士班,包括3个班级,246名学生。2个班为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结合情景设计,1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144人,对照组102人。所有学生均已完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两组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教学前准备:在进行案例教学前,任课教师到临床病房收集案例,选择典型和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中的病情病程适宜,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切实体现疾病的特点,突出外科疾病的教学知识点。每个疾病都要有两个以上典型病例来表现。
2.教学实施:课程实施过程(以单个疾病为例),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在教室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时间为2~3学时。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新知识、新理论传授给学生。第二部分在实验室实行,以病例讨论为主,时间为60分钟。把本节的案例内容、主要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陈述,相关的病例图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现问题,通常每个疾病都准备有3~5个病例,把每个病例打印好,把学生分成3~5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把本组讨论病例的病情了解清楚,结合讲授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且在组里讨论,做出初步诊断,每一组都要设计这个病例的情景,派一个学生扮演病人的临床表现,其他同学根据治疗原则共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第三部分为总结评价,时间20分钟。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讨论情况、情景设计及处理措施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将自己在阅读案例、案例讨论及解决问题等环节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完成案例作业。
3.教学评价过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为外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分,试卷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与实验组的理论课案例不重复。教学方式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根据个人体会匿名填写问卷,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结合情景设计的认同程度。
三、研究结果
(一)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为外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的期末成绩平均分数比对照组高18.67分。
(二)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方式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根据个人体会匿名填写问卷,了解学生对案例+情景设计教学法的认同程度(见下表)。
实验组学生对外科学应用情景设计+案例教学法的评价n(%)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对案例教学结合情境设计的认同程度高达92%,而对照组对原来教学模式的认同度仅达46%,由此可见,实验组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明显增高。可以得出,学生对案例教学结合情景设计的教学方法较为认可。
四、讨论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面对枯燥乏味的《外科学》知识,教师在教授时,将案例分析教学和情境设计应用在中职医疗专业的《外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外科学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使用“填鸭式”的方法,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而案例分析教学和情景设计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情景设计注重知识的生动形象化,立志与用深刻、丰富的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教学在《外科学》教学中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实际操作过程,激发中职医疗专业学生学习《外科学》这一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教育者,在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和情景设计的教学法时,需要运用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教案。因此,在《外科学》的教案设计上,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时,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传授知识的使者变为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启发者。这些原因的存在,让教师在教学中多了一层挑战,探索案例分析教学和情境设计教学方式的运用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历练,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案例分析教学与情景设计结合在外科学中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在中职医疗专业《外科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學和情景设计结合的教学方式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带领,结合教师精心准备的案例,对其中所有角色进行模拟演绎,在模拟之后进行系统分析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外科学》的实际教学时,必须精心挑选案例,并且将案例和情境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这两个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外科学》的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化和全面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掌握好《外科学》所要求掌握的知识重点。
(二)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教师在进行《外科学》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学思路更加明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操能力。例如,教师进行关急性阑尾炎方面教学时,给予学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的两个病例,学生3~5人一组,复习急性阑尾炎并讨论,指定一位学生扮演标准病人,其他同学问诊和处理病人,把这个病例的病人从问诊、检查、诊断到治疗全程演习,最后向全班同学和教师汇报。根据这一病例情景的设计,让学生思考阑尾炎病人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如何确诊、治疗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全组讨论、分析、设计,最后老师再来归纳总结。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疾病临床特征的理解。
六、结语
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在中职医疗专业《外科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和情景设计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基础较薄弱的中职医疗专业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而且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让中职医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周轩.中职卫校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19(31):102-103.
[2]卜亚利.论外科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2(15):247-248.
[3]肖励鸣.外科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53-54.
[4]郭贵龙,李卓英,胡孝渠.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19-1220.
[5]高薇,孙静,徐莉.案例教学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12(15):88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