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河谣》是中国原创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是融合中国戏曲、地方民歌和西洋歌剧等多种元素的多元本土化的歌剧典范,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运河谣》的戏剧情节跌宕起伏,剧中“关砚砚”人物形象鲜明,演唱感人,极具戏剧性。本文将选取“关砚砚”剧中唱段《难道你还不明白》,通过简析人物形象塑造,从音乐特点和演唱处理两方面对该唱段作全面分析。
【关键词】运河谣;关砚砚;音乐分析;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一、关砚砚人物形象塑造
关砚砚是苏州一私塾先生的女儿,在灯会上与风流水手李小管相遇,被其花言巧语骗得失身,并未婚先孕生下私生子,后被拋弃。随后,关父被气死,家道中落,欠下一身债。关砚砚哭瞎双眼,带着幼儿无路可走。这时在苏州码头巧遇穿着李小管衣服的秦啸生,苦苦哀求“李小管”回到自己身边。遭到拒绝后,关砚砚决然抱着孩子投河自尽。迫于舆论压力,秦啸生承担起照顾其母子的责任,但相处后关砚砚发现身边的男人不是李小管,便让他回到心爱的女人红莲身边。但世事不尽如人意, 红莲却为了秦啸生和关砚砚投身火海。秦啸生欲殉情随之而去,被关砚砚痛心呼喊,哀求他为了红莲活下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通过故事的展开、推进,关砚砚的戏剧形象非常鲜明地呈现了出来。她是当时苏州特定时期、特定环境里的普通女人,在大运河经济带上,贸易往来频繁,大众思想活跃。加之年轻气盛,追求自由,出现了私塾先生的女儿未婚先孕的丑闻。但随后哭瞎双眼、投河自尽等,表现出关砚砚实则是传统、柔弱、隐忍、质朴、倔强、坚韧又善良的平凡但又伟大的女性。《难道你还不明白》就是关砚砚在劝要殉情的秦啸生时,极具浓烈情感演唱的一首作品。
二、唱段《难道你还不明白》音乐分析
秦啸生得知红莲葬身火海,痛不欲生,欲随之而去。关砚砚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踉跄着赶来劝阻。这一唱段包含着浓烈的情绪和情感,关砚砚内心杂糅着焦急、痛苦、急切等复杂的情绪,声声呼喊着他,哀求地问他“难道你还不明白?”关砚砚是在让秦生明白什么?她的呼喊中有包含哪些情感?这是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前,必须要弄清楚的。深入理解剧情便知,关砚砚让秦啸生明白,他是红莲此生的寄托,是她的永生;她让秦啸生明白,关砚砚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和对生活的希望,是秦啸生给的;他还让秦啸生明白,秦啸生是带领大家奔赴光明的领路人,是希望的象征。她对秦啸生的呼喊,是对恩人的呼喊,对生命的呼喊,更是对未来、对希望的呼喊。
本唱段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开始由D羽调式进入,整个情绪在近似小调式的悲情与哀愁氛围中推进,到第四十二小节,乐曲转向G羽调式,向上转调,将全曲情绪推向了最高潮,将关砚砚内心的焦急与急切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曲中旋律和伴奏中多次使用三连音,这一节奏型恰当地表现关砚砚内心紧张与焦虑的心理状态。另,唱段开始运用独白加演唱的形式,是中国民族歌剧创新之体现,在剧中有渲染力地表现出关砚砚强烈的内心情感,和极具戏剧性的乐曲的舞台张力。
三、唱段《难道你还不明白》的演唱处理
本唱段相对于“关砚砚”的其他唱段来讲有一定的代表性。《难道你还不明白》有独白和演唱两部分,内心情感浓烈且有着明显的情感推进,演唱与表演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十分考验演唱者的基本功。笔者就此简要分析本唱段的表演与演唱处理。
这段是关砚砚急忙赶来劝解秦啸生的内心诉说与祈求。一开始就是对秦啸生急切的呼喊,人未出现声先起,只听得关砚砚撕心裂肺的两声呼喊。“秦生,秦生……”
这两声“秦生”非常关键,演唱时一定要情感饱满,表达出角色内心的急切、焦急、慌乱、悲痛等复杂的心情,这就需要表演者的演唱基本功和技能。因独白与歌唱的表达不同,呼喊时,一定要控制好发声状态。如果声音太小,就表现不出内心撕心裂肺的感觉;如果声音太大,又会打破歌唱的状态。这是不好把握的。歌唱的状态保持,情感的适度把握,都需要歌唱者反复训练。据笔者经验得知,在这部分训练中,首先要充分了解此事角色内心的心理活动,并且能感同身受,然后在发声方法上做科学的训练。如,呼喊“秦生”时,为了使声音饱满,有一定的戏剧张力,需要歌者饱满的气息作为支撑,同时注意每个字的发音,着重训练“生”的归韵,把“eng”哼住,同时加进戏剧化表达。
作者简介:李宜璇(1997—),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