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循环理论视角下流行音乐文化的转型

2018-05-14 08:59郭鹏飞
北方音乐 2018年21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流行音乐转型

【摘要】享受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音乐中体验生活。流行音乐的发展变迁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也诠释了不同文化的转型变革。文章基于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文化循环”理论,通过表征、认同、生产、消费与规范五个环节,分析音乐产业与音乐商品的形态变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而探讨流行音乐文化的转型。

【关键词】文化循环;流行音乐;音乐文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J614.9 【文献标识码】A

一、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变迁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阐述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音乐中体验生活。流行音乐的发展变迁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也诠释了不同文化的转型变革。

流行音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因为音乐的容易取用和可接近性,使音乐能够在生活中影响人们的行为,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音乐不仅反映社会背景,人们在音乐中也可以体验生活。八十年代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在世界各国蔓延,流行音乐也因为全球化而逐渐成为显著的影视娱乐文化现象,此时的流行音乐除了音乐本身之外,也因为电视和录像带的出现,使流行音乐除了现场表演、电台播外,又多了一个结合视觉影像的表演空间。之后,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音乐的日益普及,流行音乐也开始“去中心化”的发展,新科技带来的新技术与便利,让普通人也能自行录制音乐作品,使音乐市场除了大型企业的集中化生产与销售之外,也有更多样化并且分散的小众音乐类型出现。

人们通过流行也开始建立彼此之间的话题,不同的歌手有着不同的风格,所吸引的消费者自然有所不同,进而开始出现所谓的“粉丝”现象。在流行音乐当中,因为环境与制作流程,音乐制作公司常将歌手或乐团利用包装进行形象塑造,使喜爱该形象的消费者认同与支持该歌手或乐团,最后达到对音乐商品的消费,这是一连串的认同、模仿与崇拜的心理过程。乐迷在接收与消费流行音乐的过程中,除了具有对主流文化价值的颠覆意义之外,也涉及了个别主体的自我及社会认同与构建,因此可以说,流行音乐的商品意义其实是消费者自己创造的。由此可见,音乐与生活是紧密相扣、息息相关的,人们通过音乐抒发情绪,也通过音乐体验生活,人们依赖音乐,让聆听音乐成为一种习惯,进而逐渐发展出每个人不同的喜好与特色。

二、基于“文化循环”理论的讨论与思考

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之父、媒介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提出文化经济学的概念,根据他的观察研究认为,文化与政治及经济共同组成社会,所有的社会实践都是有意義的,因此要实施一项社会实践,就必须先赋予其特定的意义。并由此延伸提出“文化循环”(circuit of culture)理论,在文化循环模型中,强调通过表征(Representation)、认同(Identity)、生产(Production)、消费(Consumption)与规范(Regulation)五个环节的循环,使文化活动或文化制品具有人工赋予的意义,并且这五个环节彼此交互循环与联结。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各个环节彼此不断接合并且交互影响,当代许多经济活动都与文化现象有着密不可分、无法切割的紧密关系,文化循环便是强调通过观察各个元素在循环中接合的过程,分析文化制品潜在的内在意涵。文化制品是指物体或商品必定与文化有所关联,并形成特定的意义与功能。循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具有一定的开始或结束,它们彼此互相渗透和影响。在这五个环节中,“消费”顾名思义,指的便是消费者消费这个商品的原因与动作;“生产”指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品牌的生产过程,以及说明一个品牌如何创造品牌符合,并使符号与产品众人皆知;第三是“认同”,指的是认同该品牌的消费者也将认同该品牌所传递的信息;第四,“规则”指该品牌的高贵与稀少,或是特别的消费方式、使用规则等,若认同该品牌却没有能力消费的消费者则可能进行仿冒品的消费;最后“表征”,指的是该品牌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方式、形象的重复出现。基于“文化循环”理论对影音科技背景下流行音乐文化转型进行讨论和思考,以下对五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一)生产

在这个环节,“生产”除了制造商品的外观、形貌之外,还包括商品形象意义的产生与建立——也就是创建商品的“品牌”,并使该品爱众所周知,进而打开市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是要制造品质良好、造型精美的商品,消费者对商品的想法、认同也是生产者必须考量的重点。

歌手就是一个通过品牌形象的建立进而使消费者消费音乐商品的例子。歌手建立自己的特色,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并利用品牌形象吸引认同自己的消费者消费自己的音乐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歌手除了必须生产音乐、演唱会等,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品牌,而这样的品牌必须有别于其他歌手,这时,歌手身上的符号能否与其歌迷产生共鸣进而建立歌迷的自我认同就成为很主要的关键。

(二)认同

承接“生产”的环节,在商品生产制作过程中,除了制造商品的外观与其实用价值外,更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赋予商品意义,或是将生产过程赋予意义,使消费者认同商品、认同生产过程,进而进行消费的动作。消费者不只是认同商品的实用价值,更是认同商品的内在意义,这样的认同反馈至消费者本身,消费者通过认同商品,进而认同自身的价值和思维,通过“认同——表征”的过程,不断地重新自我建构与认同,已达到对该商品的喜爱,内化到自身的记忆之中,进而愿意为之消费。

流行音乐也是如此,除了创作歌曲歌词赋予音乐商品内容及外貌之外,歌手本身的形象建立及宣传可使消费者了解歌手的“品牌内容”,使消费者对其生产价值认定及选择,反馈至消费者自身后,产生“认同”的动作。

(三)表征

通过认同的过程,歌迷将商品意义反馈至自身,进而自我认同。商品必须在商品生产上的各个环节,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再现商品或品牌的概念与意义,使消费者在商品中、生产过程中、行销中不断重复地看见他们所认同的形象。

歌手的形象建立在自身风格和曲风路线上,从外貌、穿着、日常言论到歌词、MV画面、演唱会表现等等,在重复构建和呈现的过程中,不断再现其形象,不断重新自我认同和构建,使歌迷支持、消费其音乐商品。

(四)规则

规则是指能使商品产生一种“稀有性”和“独特性”,这样的规则可从机构或群体间发展而出,可能是机构内部所产生的一项运作机制,或是机构与机构间的契约性条款,也可能是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的潜规则。

从生产的环节对商品符合意义进行产出,对生产过程进行意義建构,进而使认同商品形象与符号的消费者对该商品产生消费行为,并借助对商品的认同不断自我进行自我建构与自我认同,再以任何可以展现的形象的方式再现该商品的意义和形象,使消费者不断对商品意义进行重塑和对自身进行自我认同。消费者会在此过程中发展形成群体认同的“不成文规定”,这种“不成文规定”是一种规范性的、不具有明确而武断的压迫性,但却具有潜意识的强制力,消费者会因为认同这个商品符号,进而对因为该商品发展出来的群体潜规则下意识的认同、妥协,并遵循。例如五月天的演唱会上必须使用蓝色荧光棒。

(五)消费

通过规则加深商品形象的表征,不断重塑消费者心中对商品的认同与消费者自身的自我认同,并因认同感进而对商品进行消费。再通过不断再现,使群体内部或群体间,亦或是机构内部或机构间的不成文的行动,成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强制力的规定或规则,使该商品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得以吸引特定群众对特定商品进行消费。商品的生产到消费并非到消费就结束了,而是再重新回到生产端,重新进行商品的产出循环。并且,这些循环并没有特定的开始或结束,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开始或结束。

音乐是一种文化商品,其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也必须依赖唱片公司与歌手塑造品牌形象和商品意义,才能建立循环不息的商品产出与消费的过程。通过以上五个环节,让歌迷紧紧依附在歌手的形象、音乐商品的符号以及自我认同和建立的循环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白菊.斯图亚特·霍尔文化循环理论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3.

[2]鲍彬彬.斯图亚特·霍尔文化传播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郭鹏飞(1991—),男,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艺术管理、信息化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流行音乐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