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叶波
摘 要:幼儿时期(3—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启蒙阶段,对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该活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为幼儿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在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成为本文着重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自我意识
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一)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二)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如,问幼儿“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4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抢玩具”。而6岁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听话、遵守纪律”或“我会谦让、对小朋友友好”。
(三)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一两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學前晚期儿童的评价就比较细致、比较全面些。如,大班儿童会指出“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得不好”。
二、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布置
(一)区域设计要有明确的主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仍主要以上课或集体活动为主,孩子们缺乏自由活动的区域,即使在自由、分散活动时,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及有效的指导,而存在着“放羊”现象,这样既增加了老师的精神负担,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设置活动区域势在必行。尽管有的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域,但是由于区域的主题含糊,幼儿在活动中易产生混乱。因此区域的设计与划分必须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下进行,区域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各项活动的需要。各个主题的分配要依据实际空间、幼儿认知、年龄段等条件设计。区域的主题一般可设置为以下几类:
1、自然主题区
以自然为主题的区域是以养殖、种植动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幼儿活动区。其教育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生物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知识。在自然区内可以根据季节性性要求种植一些植物,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也可以养殖一些小动物,让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习性。在教室内,还可以利用花盆种植反季节的植物,用鱼缸、笼子饲养鱼、鸟等小动物,使幼儿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区域内可放置隔断架,将动植物按类摆放整齐。教师可绘制观察表,贴在墙上,让幼儿进行记录。
2、手工主题区
手工区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设计以幼儿手工创造活动为主的教育区域。手工区内进行的构造活动,可以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发育。在手工活动区内,要为幼儿准备一些用于构造活动的材料,如废旧纸板、小木块、针、线、布头,纽扣等等,手工区的材料要经常更换,并按材质不同分类摆放,以便于幼儿利用不同材料进行不同的构造活动。
3、语言主题区
语言区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活动区域,语言主题区域设计一般应有启发幼儿说话的景物。如:利用玩具柜的背面挂一块布,画上美丽的景物,组织幼儿把旧图书里的人物、动物剪下来做成贴绒教具,进行桌面表演和讲故事等,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主题区
以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区域设计中一般以幼儿园常识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主,把一些能够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物品集中在科学区内,并定期更换区域内景物设计,以启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区域内放有水箱、木块、小木船、磁铁、蜡烛、塑料袋、小瓶子等不同材料,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以了解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以及观察事物变化的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材料的摆访应是开放式的,能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取放。
5、阅读主题区
设立图书阅读区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自己阅读儿童读物,幼儿能够读懂或看懂的读物是启发幼儿智力的重要工具,从小培养幼儿认真阅读的习惯是使其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设立图书阅读区是非常重要的。在图书阅读区还应备有浆糊、纸条、剪刀等物品,供幼儿随时修补图书使用。
6、社会活动主题区
所谓的社会活动区是指根据幼儿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按照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的某种场景,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内模仿社会实践活动。如娃娃家、儿童医院、小商店等,在这些区域设计中不仅有一定的场景,还要准备一些仿真玩具,以便于幼儿利用这些场景和玩具进行不同角色的创造性游戏。我们在设计幼儿的主题活动区域时要着重体现出环境的教育性,让幼儿有充分的条件和更多时间在活动区域内学习。幼儿园区域设计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注意动静交替,突显各区域教育的主题。
(二)区域设计要力求合理、美观
区域作为个别活动教育或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的场所,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因此,区域设计要牢牢把握住合理、有效、美观的原则。我们在进行设计和布局时要考虑到室内陈设造型、空间环境、墙饰、色彩和户外绿化、路径、设施、景点等,园内各类区域都要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
(三)区域设计要与幼儿实际发展相契合
在区域设计中,环境布置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环境能暗示引导、协调并控制幼儿的行为。因此区域内容的设计要与幼儿实际发展相契合,区域的规则与名称,要以幼儿能理解的形式呈现。如,在小班“阅读区”的墙面上贴上两个娃娃看书的图片,暗示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要安静阅读,协调同伴,材料共享;“手工区”地面上贴着四只小脚丫的标志,表示这个区域要控制幼儿的人数,这些形象的图形使小班幼儿在区分辨认不同区域的同时规范了他们的行为。根据小幼儿发展水平,在区域投放的材料上要力求突出个性化,赋予幼儿极大的选择和自由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
参考文献
[1]高邹丹.浅谈小班幼儿在自主选择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福建教育研究:基础教育》,2014(3):27-29
[2]杨薇.浅谈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教育》,2016(12):00047-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