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晖
摘 要: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要求,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采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教学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型驱动教学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辞海和社会实践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
①任务的设计者:教师分析教学目標,制定教学任务。
②任务情境的创造中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创设情境是任务完成的前提,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情境。
③学生完成任务的帮助者:学生完成任务需要教师辅导,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及时提供有交的帮助。
④任务完成的评价者:老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制作一定的评价标准。
⑤课堂教学监控者: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动态的,随时需要老师的监控,教师要全面引导学生朝任务完成的方向努力。
(3)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伴随问题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所有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中,使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摒弃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中的“传递——接受”模式,不再简单告诉学生每步怎么做,而是发展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
③培养学生处方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置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这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从而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同化”“顺应”新知识。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演绎法叶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1)知识目标:
理解网页的布局结构;掌握创建表格布局网页的方法;了解超链接,掌握建立,编辑,维护超链接的方法;理解HTML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站点的管理、维护和发布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添加插件,插入声音、视频及动态库;能自如的建立控制表格对网页进行布局;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加工、整理信息资源;使学生获得搜集处理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2.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老师设计一堂好的课堂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任务呢?首先,要正确理解任务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要求,是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学习情景设计
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学习情景的三个要互:学习情景的上下文背景、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学习情景的操作空间。
4.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5.计划总结与强化练习
简明扼要的串讲,将学生知识系统化;检测与练习可巩固所学知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完全实现学生的自我驱动
“任务驱动”是学习者通过“任务”进行自我主动式的学习,其实质是“自我驱动”。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其余的学生或是在一边观望或是在干做自己的事情,自我驱动学习的良性循环,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问题。
2.任务的设计无标准可依,无样本可参照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但任务的设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避免教师无法准确把握任务的设计及任务驱动教学流程。目前急需制定任务设计标准来规范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并且需要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特色、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任务驱动型”教材。
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为照顾学生间个体差异,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尽量使每个学生能够在与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中得到帮助、实践和发展的机会。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个别小组分工可能不合理,出现了伪合作,小组成员各自单干,能力强的学生帮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个别学生不参与小组活动,这是在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高亮.《对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思考》《教育与人才》.2008(3).
[2]姚小岗.《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职教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