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翠英
摘要: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进行了说明,最后,就如何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英语应用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语言的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种国际通用语言的学习,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过去,英语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驱动力是升学压力,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驱动力是提升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所以也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停留在初级阶段,更有许多学生出现了英语笔试能力较强,而口语能力特别差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应试教育,还有评价体系。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被抑制了,甚至有人认为,应试教育毁了一代人。但是实际上就目前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来说,应试教育是一种比较具备可操作性的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所以学校和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都应该从教学改革人手,比如说,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进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说,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中,都存在着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为2-3年不等,在校期间由于受到学校学习氛围的影响,许多学生并未学习到真正的技能。具体来讲,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哑巴英语”的问题,甚至有些高职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都非常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首先是由于对输出技能培养不重视,也就是说,在“写”、“说”、“听”、“读”四个基础技能中,高职英语教师只注重后两项技能而忽略了前两项技能,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其次,教学手段的单一也是造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过分侧重也影响到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培养。
二、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影响最大的,还是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总体上来说,高职院校存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和求知欲望不够强烈的问题,在这样的总体情况下,主观盲目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显得可操作性不强,也不够实际,治标不治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出发,来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和英语水平。这就需要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有一个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
(一)英语教学评价目标错位
从理论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要求也应该是侧重提升学生的实用能力,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所谓的“中国式英语语法”的学习上。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制定英语评级体系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实用能力为评价标准。从现实需要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本科教育应该有所不同,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倾向于高职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这是由近些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决定的。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开展教学工作,所以无论是出于理论需要,还是现实需要,都应该在教学评价中以提升学生的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存在着过分侧重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说”和“写”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就导致了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低,甚至无法完成基本的邮件写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高职英语教师,因为大多数的高职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大学本科,对于高职学生的现状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再加上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也就导致了英语教学评价目标出现错位的问题。
(二)社会功能的弱化
任何一门学科本身都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更是如此,应该以强化高职学生的“说”、“写”、“译”等输出性技能为目标,因为这些英语技能相对于“听”、“读”、“背”来说,具备更强的社会功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特别需要对学生的社会功能类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但是在高职院校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专注于学生笔试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出现了“有口难言”的问题,即学生认识的英语词汇无法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不仅如此,这种社会功能的弱化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上,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实际上没有针对性,也无法发挥英语教学评级机制的真正效用。
造成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长久以来高职院校聘任制度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本科学生,刚毕业的学生从一个校园走入另外一个校园,由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没有机会深入社会,所以一旦走进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岗位,肯定要沿用过去十几年来自己所能够接受到的培育重点和评价机制来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也就导致对英语学科的社会功能不够重视,致使出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社会功能弱化的问题。
(三)英语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在我国所有的教学评价手段中,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的标准,但是近些年,许多高等院校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具体来说,许多高等院校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内容之一,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许多学校允许任课教师自由安排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评价方式,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中,仍然一味地将学生的期末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我们知道,英语试卷上的题目侧重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能力进行考核,而英语口语等输出性内容,并未将其置于高职院校的英语考核体系内。这种考核方式的单一不仅限制了学生英语表达思维和英语探究思维的养成,而且完全忽视了英语中输出性内容的考核。长此以往,这种终结性的考核方式对多元化和创新型的社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不重视英语输出技能考核的原因,一方面是口语能力本身很难进行量化的考察,而且很难保证考试成绩的公正性,也很难进行保密工作。很多英语教师可能会因为自己偏爱某个学生,而为他打出比较高的英语口语成绩,这种现象不仅会对高职英语教学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的校风。另一方面,受到过去高职院校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上,要想实现评价机制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是对输出假设理论和输入假设理论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中,输入假设理论指的是,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输入学习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符号,进而掌握真正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是在输入假设理论之后提出的,此理论更加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对输入假设理论进行了反驳,认为一门语言的掌握不仅需要基础技能的输入,语言的输出也十分重要,人类在储备了一定的语言输入内容后,就要训练输出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言学习的效用,二者缺一不可。输出驱动理论就是在二者博弈的过程中出现的。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有三个前提:首先,心理语言学认为,输出较输入对外语技能的提高驱动力更强。其次,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与包括“听”、“读”在内的输入性技能相比,包括“读”、“写”、“译”在内的输出技能,具备更强的社会效用,也是当代的中国职场所需要的,特别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职场对员工的英语输出性能力更加注重。最后,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以输出为引导的综合教学法较单项技能训练更为有效,也更契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
总的来说,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就是以学为用、以用带学的理论。从该理论的角度出发,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输出热情。这种热情可能是来自于实际的需要,也可能是来源于外界通过使用某些手段对学生进行的输出激励。无论是自发输出激励还是外界输出激励手段,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使用效率,使学生学习到的内容能够真正得以运用,使高职英语教学不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英语输出性能力的提升,还能带动学生其他学科应用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四、输出驱动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对策
(一)促进学生主动输出
要想刺激学生主动输出英语的欲望,就要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功到自然成”的观念。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英语交际能力比较弱是因为知识水平不够,并未考虑到输出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生活中,經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的英语笔试成绩并不高,词汇量也不足3000,但是却能完成基本的英语交流,而且英语交流能力还不错,甚至比词汇量更大和语法更精通的学生的口语能力好,这是因为其英语输出能力更强。所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输出欲望,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输出欲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电影,比如《华尔街之狼》等英文电影,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其次,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输出一输入一反馈一再输出”的方式,来构建一种输出性的教学模式。其中,反馈包括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种,外部反馈就包括评价机制的改革,通过构建输出性的评价机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的英语水平。
(二)采用“综合技能教学法”
综合技能教学法就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在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采取多手段结合的方法来优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一方面,在英语精读课的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个科学的课题来开展教学工作。当然,英语教师在选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进行精心安排,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完设计好的内容之后,可以辅助一些课堂活动来优化课堂效果。这种辅助功能可以是角色扮演、辩论活动,也可以是陈述和分组讨论。这样,通过精读课,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其内在原理就是,这些活动能够有效驱动学生的英语使用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在英语听说课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置听说主体,吸引学生在完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发言。当然,一定要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讨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主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输出欲望,这样,学生在表达和英语语言组织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输出能力。
高职院校在教学评价的时候,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可以实现教学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输出欲望。
(三)改革英语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应该丰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内容,改变以往的单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出勤率都考虑在评价范围内,还可以尝试将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以及英语学习能力纳入考核内容中。这样,可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人手,来提升评价机制的科学性。比如,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来引导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输出热情。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学生互相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
五、结语
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有效性低、学生的输出能力较差等问题,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也存在着评价目标错位、社会功能弱化、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结合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具体来讲,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使用“综合技能教学法”等手段,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主动输出英语的“读”和“写”等社会功能,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在优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促进高职学生包括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内的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帮助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