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瑛杰
【摘要】高职院校是对人才进行专业化、技能化培训的主要阵地,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而公共音乐课程教育是对人才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创新学生的发展思维,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之中不可缺少。但是,部分院校过于注重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导致学生综合实力下降。因此,我们应该调整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将公共音乐课程成功地融入进校园教育之中,从而增加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最终为社会培养一些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在不断扩张,导致生源的素质低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自我学习意识比较强,在綜合素质上高于高职的学生。高职的学生可以通过高职教育,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更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设音乐课程是我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德、智、体、美的发展,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想要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音乐课程具有审美特征,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都有联系。通过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高职院校最应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每个学生经过音乐的熏陶后,自身的审美和素质都会得到提升。每个人本身都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职的学生创新意识薄弱,需要我们进行开发和培养。好的音乐不仅能够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还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公共课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一)音乐课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更注重的是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一般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教学状态,学生会觉得音乐课堂枯燥无味,因此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需求了。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教学中,但是有了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能跟得上教师的进度,音乐基础不好的学生肯本无法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慢慢就会丧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讲课内容上,很多高职院校的音乐公共课没有合理的课程设置,一般就是上一些音乐欣赏课,很少有对音乐知识的讲解,课上学生都是比较随意的状态,没有把音乐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二)师资力量的现状
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这就导致音乐这种非就业课程被忽视。高职院校往往追求的是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重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和对音乐课程的不重视会导致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影响老师的工作态度,甚至拉低整个教学水平。
(三)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
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造成音乐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有的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关心是自己能否学会一技之长以后毕业有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音乐素质以及提高音乐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只停留在表面。
高职学校的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有的学生虽然以前接触过音乐,但是没有受到正规的训练,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喜欢一些流行音乐,对高雅的音乐根本不感兴趣。现在社会对民族音乐的宣传特别少,基本都是流行音乐的宣传,流行音乐比较张扬个性,符合青少年的喜好,导致大多学生偏向于流行音乐的学习。学校音乐公共课多以大班授课为主,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对音乐又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学校音乐课程的现状
音乐知识的理论学习是音乐实践的基础,音乐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还要注重音乐实践课程的安排。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中安排的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音乐比赛和音乐作品演奏等,但是当前高职院校音乐实践活动只体现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层面上,实际上的音乐课程设置很少,导致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三、提高公共音乐课教育现状的策略
(一)优化师资队伍
想要提升高职音乐教学质量,首先要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掌握音乐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和音乐知识相关的东西。比如民间音乐、西方音乐、视唱练耳、和声知识等,教师要具有相应的教学技能。音乐教师一定要有即兴表演的能力,因为拥有娴熟的音乐技能还可以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也会给教师增加一份魅力。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过去教师只是看中结果,现在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所以,教师不只是知识灌输和传授的工具,更应该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二)完善音乐教学的硬件条件
在很多院校之中,公共音乐课程形同虚设,音乐设备也是寥寥无几。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认真对待,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彻落实在具体的事物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高度,完善音乐课程所需要的硬件条件。比如钢琴、音响、音乐书籍以及各种涉及到的音乐乐器等,都需要学校合理地规划与采购。只有硬件设施完善,才能确保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障音乐教学的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公共音乐课程中,调动学生的音乐细胞以及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学习到有效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改革音乐教学模式
公共音乐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让高职生能够在校园活动中进行审美活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提升文化底蕴,增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之中,“一言讲”“满堂灌”的方式早已被时代所摒弃,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面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打造一个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少“说教”,多“实践”,将更多的机会交还给学生主体,拉近教师与高职生之间的距离,用鼓励的方式让大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教师可以将一节课设置为才艺表演,让学生们匿名推荐本班的学生进行表演,必定会将班级气氛烘托至一个高潮,在学生表演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此时兴奋的高职生也能够聚精会神地听取教师的意见,从而在意见之中记忆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高职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处事不惊的态度,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潜力。
(四)融入通俗音乐教学
在高职教学中,所认知的音乐课程都是十分正式与严谨的古典音乐、爵士乐等,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质。乐理过于专业,反而导致学生们总是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大众流行音乐,以及通俗易懂的乐理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公共音乐课程的喜爱,减少学生因为不重视放弃音乐学习的现象。在当今时代,通俗音乐是大学生普遍推崇的类型,教师可以挑选出品位高雅、清新优美、具有时代特征的通俗音乐作品,在课堂之中供学生欣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一举两得。教师可以将古典音乐进行包装与改编,让学生们耳目一新。比如将《梁祝》用现代化的音乐手法重新演绎,采用电声伴奏,清新的音色演绎,结合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各种元素,让学生在惊喜中感知音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音乐的改编,在通俗音乐之中加入我们传统的乐器演奏,比如二胡、箜篌、琵琶等,给通俗音乐增加一抹传统的文化色彩,也能够让中华的传统乐器得到发扬,何乐而不为。
(五)建立科学、有趣的考试模式
学生在面对一门学科的结课时,总会苦恼于考试需要背诵的内容,繁多又杂乱。公共音乐课程并不是学生的专业学科,因此在结课之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为大家贡献一场“视听盛宴”。音乐是带给我们欢乐的话语,乐器为伴,共同组成了余音绕梁的旋律。在考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演唱节目表演。活动的举办需要大家的团结一致,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需要有人进行安排,十分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教师作为此次音乐节目的总导演,共同为校园举办一场音乐活动,不仅能够为学校添加一个特色活动,还能够在活动之中,锻炼学生的胆识与魄力。教师可以根据此次表演进行考试评分,作为约束学生必须参加表演的一个强制因素,让学生们不得不尽全力去做好此次活动以及表演曲目。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走出课堂、跳出固有思维的一项重要科目,其创造力与想象力比其他科目更具优势,在课堂之中充分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需要从现状去分析、研究公共音乐课程的改革措施,致力于打造一个完美的课程,成为高职院校的“瑰宝”。
參考文献
[1]胡乐梅.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改革与探究[J].戏剧之家,2016(03):81.
[2]康玲.高职公共音乐课教学与研究现状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32-34.
[3]张文.高职音乐课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3(04):117.
[4]蒋波.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167.
[5]吕其玮,范丛丛,刘智平.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