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冯满天《民乐,该进入21世纪了》演讲所思所感

2018-05-14 08:59杨婵娟
北方音乐 2018年21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乐器乐

【摘要】民族音乐本该是中国音乐的精神和灵魂,但随着社会各色音乐元素的发展,民族音乐逐渐失去了辉煌的色彩,不再是主流和主导地位,面对西方音乐几乎占据了中国音乐市场的半壁江山,不得不给我们每一位当代音乐专业者敲醒了警钟。本文借以冯满天先生的演讲来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民乐;21世纪;冯满天;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放眼今天的音乐市场,街头巷尾都是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各大播放器排行榜第一也是最热最火的流行歌曲,而国内民乐演奏会现场,常常是台上人比台下人多。这种种迹象在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民族的音乐文化,已快被大众遗忘了。所以,我们的民乐究竟该何去何从?

在《我是演说家》这档节目中,一位已经53岁的演奏家冯满天的演讲《民乐,该进入21世纪了》让我肃然起敬。第一次看到他呼吁民族乐器的精神传承是在《出彩中国人》,那时他也是拿着那样一把自制的中阮,弹唱着一首原本是崔健版摇滚风格的《花房姑娘》,我当时光听声音以为是吉他弹奏,但细细品味觉得又有不一样的古韵在里面,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件独特的乐器是中阮,而且是他悉心研究才制作出来的。冯满天因此也被人称为“阮痴”,自1993年起,他便痴迷于寻找古阮真正的音色,然后自己学习动手制作,足足琢磨了七八年,花费了大量的积蓄,经过自制的47把失败品后逐渐才有了这样特殊的乐器中阮,他称呼它为“老伴”。冯满天老先生如此的钻研探究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专业音乐人都应有的素养,其实在我看来我们学音乐、学艺术,应该有“神经质”,这是一种追求,是认真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冯满天就是有这样的精神。

冯满天老师在演讲中所谈到的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他讲到现在很多比赛时选手的风格,讲究更多的是技巧的复杂和难度。似乎难度越高技巧越复杂得分越高,而且这样的表演可以得奖。但是这样一来必然会使民乐失去最原始的淳朴,打动人心的原汁原味的味道,进而使得它变得利益化和功利化,一味的炫技只会逐渐使得观众群体和真正热爱、懂得欣赏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对民族器乐的欣赏和理解少之又少,替而代之的是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元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逐渐开始忘记本民族音乐中最熟悉的旋律,失去了本该有的热忱之心。

目前音乐市场上开设的音乐培训班,大多数是西方乐器的教学课程,如最火热的吉他、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甚至很多琴行只有吉他就可以火热招生,而这些开设培训的大多数是曾经或正在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民族乐器中古筝、二胡、笛子相对来说是较为常见,学习的目的却不像学习吉他那样大多是兴趣所在,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学一门乐器可以参加艺考,为了考取大学。而这样的学习目的已经失去了本民族器乐应该有的精气神。

民乐面对目前的发展状况,到底应该何去何从。众所周知,我国民族器乐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考古发现的八千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形形色色的发展和改革历程,民族器乐在各时期都曾焕发出特独特的光辉,而到了现今社会,由于多种外来因素,使得民族器乐发展受到了冲击而渐渐失去色彩。由此可见,对于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来说,对民族器乐的发展改革也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

乐器本身改革的问题。众所周知,刘天华对二胡的改革和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得二胡从不起眼的进而登上大雅之堂。民族器乐发展到现在还有哪些不足,是否应该进行改革或者改良,不仅要使它的音色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欣赏角度,也应注意民族乐器的革新最重要的是革新后的乐器不失该乐器的民族特色。在保持乐器最本质特色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反之乐器就会失去原有的音色,变得面目全非。还应在革新的过程中注意的一点是乐器制造商应对乐器有深入地了解和扎实的理论依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有掌握了相关专业理论,才可能更好地塑造一件优质乐器。此外,还应注意乐器的材质和形制。一件乐器演奏出的音色好和坏,与其材质和形制有着必然联系。

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形式上。現今我国的器乐作品多不胜数,但能让人们常挂在嘴边却依然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这就给当代的作曲家提出了要求。这其实是因为当代作曲家的创作与现实有一定的脱节。有些作曲家一味地忙于创作,会更多注重乐曲的曲式结构、旋律走向,却忽视了作品最重要的是对情感的倾诉、社会生活的真实映射,以及演奏者对作品的承载能力。”

就像冯满天演讲中所说的:“只是觉得他们演奏的形式结构很难,很复杂,但是这样让人感觉很难很复杂的演奏技巧却能让他们得奖。”他提出的这一问题是现在的演奏比赛中很常见的,从乐器演奏者所演奏的曲目和技巧上来看,这样的炫技性表演,观众并不能真正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因而台下的观众就会越发不了解民族乐器的民族性在哪里,所表达的自我价值又在哪里,这样一味地寻求功利主义,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为此我们的作曲家更需要植根于本土文化,并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刻地剖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器乐作品才可能打动人心,恒久流传。

既然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占据了大众审美的主导地位,那么如何把民乐与现代音乐有机结合融合便成为一个值得考虑到的问题。中华民乐有其厚重的历史渊源,而现代音乐有其先进的音乐理念,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填充,有机地结合融合,才能让传统与现代的音乐齐进步、共发展。中国民族器乐情感表达多细腻,西方乐器张力较强,如果将中国古典乐器和西方的相结合,互相补充将会呈现出独特的视听盛宴。在现今众多的音乐会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尝试,举一实践案例,在我们大学毕业晚会上所演奏的一曲《东风破》里面的器乐元素就是中西结合,将古筝、二胡、笛子、钢琴、吉他、架子鼓有机结合,曲调和谐、旋律优美,既有中国风的古典风韵,也有现代西方音响色彩。从现场观众反应来看,这首曲子器乐的中西结合就是很成功的实践。目前流行乐里的中国风也是很受欢迎和追捧的风格,由此可以看出,将中国民族古典韵味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去是可以很好地结合来促进民乐的发展的。“中国的传统古典音乐是历史艺术文化的写照,年代虽久但韵律和思想极强。西方的现代音乐是先进生活的体现,新鲜活力不缺少时代特色。因此新旧的音乐潮流文化必须相互结合,有机融合,这样才能让传统音乐有传承的同时有拓展,也能让现代音乐有发展得更有深度。”

最后,从根本源头做起使民乐有更强大的生机应该是更好的方式。比如是否可以让民族乐器进课堂,从小学、初中这样的孩子们开始进行系统地学习,深层地接受本民族音乐文化,这样才会使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从根本上建立起民族的价值观。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关注努力和实践。

民族乐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就像冯满天所说的:“我们民族乐器就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善良、民族的传统、民族的价值观。”这样宝贵的价值,原本应该根深蒂固的民族音乐,却被历史的洪流慢慢冲刷失色。这是我们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是整个民族都应该努力保护传承的价值,每一个人都不应该遗忘的“根”的旋律,纵使社会发展变迁,无论有多少新鲜元素,都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如果我们失去了基础,就谈不上创新发展,作为一名多年坚持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发扬和传承民族音乐艺术。音乐界应该多一些冯满天老师这样的人去时刻提醒着我们,正如演讲题目所说,《民乐,该进入21世纪了》。

参考文献

[1]邢伟.论民族乐器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7(19).

[2]张宏强.浅析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对策[J].艺术科技,2014(02).

作者简介:杨婵娟(1994—),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乐器乐
我与民乐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播
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
漫话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
天道为酬勤 大略驾群才
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