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等待,幸福在路上

2018-05-14 14:27丛燕妮
课外语文·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等待陪伴育人

【摘要】饮一杯香茗,品读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了芬芳四溢的花园,沁人心脾,启发心智;犹如面对浩瀚的大海,世界的大门在你面前豁然打开,心中无限的烦恼和纠结,也似随风而逝。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张扬的睡姿,原本的很多忧虑也似乎随着眼前打开的书而释然了。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我茅塞顿开,似乎找到了解决目前困局的秘诀。

【关键词】育人;等待;陪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无数次问自己,该怎么做一个好母亲?该怎么让孩子听从自己的话?该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立?大脑中放电影般地浮现出一幕幕:看到孩子垃圾袋子般的书包,批评孩子不会整理书包而气急败坏;母女意见不一致时,孩子和我争吵顶撞;面对我提出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孩子总是不情愿,总是磨洋工……此时,我心中万分忧虑,孩子的发展和心灵的成熟明显滞后于同龄人,孩子你什么时候才能快快长大?

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和女儿之间的矛盾直接变得难以调和了。关于读书,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多读一些励志类或者历史类的书籍,至少是名著经典吧。可是每每看到我买的四大名著、《明朝那些事》等被束之高阁,而她还津津有味地沉浸在科幻类、童话类的书籍之中,我就气恼。这次她又偷偷锁着房门在看这些书,怒火中烧的我把她的书给撕掉了。在那一刻,看着她无助又充满愤恨的眼神,我感觉到严重伤害了孩子心灵。我理直气壮地说:“《平凡的世界》《简·爱》《水浒传》这些是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是必须要读的,读完这些书之前,不能浪费时间在其他书籍上。”

可是孩子就是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我深深感觉到一种无力感,为什么和别人家的孩子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她的心理还停留在低幼版?同龄的孩子已经在看四大名著了。为什么她成长得总是那么慢?

看了龙应台的书《孩子,你慢慢来》,一段话,让我陷入沉思之中。文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对孩子无比的耐心,那种从容的心态,让我对比之下,顿觉似乎对孩子有些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了。我似乎永远是跑在前面焦急地等待,用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在俯视着孩子,要求她长得像我一样高。我悟出了一个培养孩子的道理:学会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再由“陪”逐步变成“培”,让她逐渐走向自立。

暑假里,孩子嚷着要学骑自行车了,我决心实践一下这个道理。

愿望是美好的,过程是艰辛的。她的平衡能力特别差,而且心理素质也不行。每一次当意识到车子要倒下来时,她人早就跳出去三步远,把车子扔在地上。然后又赶忙看上我一眼,似乎怕看到我眼神中的失望。我鼓励她说:“无论你失败多少次,这都是通往成功正常的经历。慢慢来,不要紧,继续加油……”记不清她已经倒了多少次,总之第一个下午,她连两圈都不能独立地、成功地蹬完。她的腿也碰伤了,每次快要摔倒时,我都控制自己不要插手,我忍住了疲累,忍住了心中的怒火,耐心地听着她的牢骚,耐心地开解着她……这个过程我耐心陪着她,消失了指手画脚,去掉了指责和批评,在她的那个高度上和她一起感受……

路人、邻居们都为我建言献策,提出很多好的练车的建议,我懂这些心理:这只“丑小鸭”实在是学得太慢了……我笑笑表示感谢,但是仍然没有过多干涉,她需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体验,我要耐心地陪着她就好。

三四天过去了,“学车大业”进入到瓶颈状态,挫败感严重战胜了兴趣。“闺女,想不想感受什么是风的速度?跟我走!”这次我骑着自行车,让她坐在后座上,我载着她,从一个足够陡的高坡上以最快的速度冲了下来。我听见风拂过耳边的声音,“哇,好美啊,好快啊……”我听见身后女儿兴奋地嚷起来。骑车的快感、骑车的潇洒,使她又急不可耐地把车给抢走了……

终于她能曲线运动骑十来米了,我趁热打铁:“加油前进哈,不用怕,我扶着呢……”她偶尔要回头检验我存在的真实性,我适时地说上一句,暗示她我依然在陪着她……等她骑了两三圈,我用掌声为她加油、鼓劲。骑了一段路程,忽然她中途停住了,好像忽然醒悟了:“妈,你鼓掌的时候,用什么把着我的车?”我一边笑着一边走过去拍着她的肩膀:“你看,其实你早就已经是自己在骑车了啊……”“真的吗?我真的会骑了吗?我太棒了,妈妈,我是不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她激动地看向我,眼中点点泪光。我点点头:“当然啦,你看只要你不放弃,你可以成功的……”

那一刻,我们娘儿俩的心中充满了幸福感,而作为母亲最大的幸福感不是孩子仅仅学会了骑车,而是她在这件事上收获的自信。她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力量,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成就自我的。

记不得哪篇文章里曾经说过:“每朵花儿都有开放的理由,每朵花儿也有自己绽放的季节,不要因为花期不到就对它失去悉心照顾的耐心,甚至彻底放弃它!我们应该坚信,每一朵花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季节,现在的暂时沉寂,并不代表它不会开放;其实它们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自己季节来临。”

作为一个母亲,我感觉到了自身也在成长。有的时候要学会慢一点,学会等待。陪伴,需要家长放低姿态,陪伴是耐心地等待,陪伴是循序渐进,陪伴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和保护。陪伴更是一个父母重新成长的过程,因为孩子的人生不是我们父母人生過程的简单复制。那么“培”又是什么?“培”是点睛,抓住关键时刻对孩子进行点拨、引导、启发。因为有了“陪”的过程,对孩子的心理感同身受,所以“培”也就更人性化、更有针对性,更能被孩子接受。这就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人生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但在此过程中,我愿意“陪”孩子一起出发,“培”孩子成长,我和孩子的幸福就在共同成长的路上。

作者简介:丛燕妮,女,1974年生,山东威海文登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等待陪伴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陪伴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