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赵杨
[摘 要]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目前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大学生获取前沿知识的关键。文章有效针对商科专业进行第二课堂融入后的分析,进一步强调了“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分析出高校商科专业目前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积极寻求出根据第二课堂建设在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合理构建高校商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第二课堂;建设;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更是民族之魂,创新关乎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创新能力对商科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其决定了商科大学生日后发展的高度。第二课堂的先天优势有助于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将创新能力植入第二课堂建设中去是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思考的。
1 高校“第二课堂”的内涵
1.1 高校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一课堂”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教学大纲对第一课堂的根据。而“第二课堂”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以外,在不限定的场所展开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依附于于教材却又不局限于教材,不需要考试。这是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上的特点。第二课堂可以在教室,可以在操场、社会、家庭等地展开教学活动。由此可见,第二课堂的学习形式十分多样化,这是第二课堂形式上的特点。
课堂之外由高校学生按照兴趣喜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第二课堂是除课堂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方法是大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协作的能力都能够通过社团培养。因而将第二课堂与社团活动完美结合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可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1.2 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联性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遵照高校素质教育,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但因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第一课堂无法实现全部教学目标。第二课堂的出现正好弥补了第一课堂的致命短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完美结合,使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相互配合,使教学效益最大化。第一课堂面临的阻碍需要第二课堂流动形态的文化张力来消解。第一课堂的深入拓展也需要第二课堂来提供能源保证。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的技术的根本需要第一课堂来提升。第一课堂也为第二课堂活动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条件。第二课堂活动时空的拓展的全面提升也需要第一课堂来提供。
1.3 发展第二课堂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的特点是第一课堂所不具有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都需要第二课堂来丰富和拓展。第二课堂模式多样化,内容非常丰富,且具备时空的开发性,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小。这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想象力的施展,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课堂具有参与的主动性。学生个性张扬、潜能施展、创造力展示的平台非第二课堂莫属。由此可见,第二课堂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发挥平台。第二课堂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施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与第一课堂具备着同样重要的不能取代性。
2 第二课堂建设在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第二课堂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但第二课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第二课堂在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课堂建设本应该在商科大学生培养中发挥出极大的优势,但目前第二课堂建设在商科大学生培养方面无法发挥出最大化优势。
2.1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的存在主要以学生兴趣为主,以社会工作、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学术科技, 以及文艺体育等形式为主要形式,并未做强制要求,无法形成良好的体系。第二课堂的建设滞后,没有专业的管理者和建设规划。首先,学生对第二课堂不够重视,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课堂的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的成绩。多数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陷入瓶颈期。其次,专业稳定的指导老师队伍欠缺。高校管理者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接不上轨。第二课堂推进工作困难。
2.2 创新意识的缺乏
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创新人才最强有力的后备军,但当代大学生似乎不怎么愿意去思考去创新。极少数愿意思考的同学,思维逐渐形成了固化。创新意识严重缺乏。当代大学生吃不了苦,缺乏创新的毅力和信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商科大学生发展的命脉。第二课堂建设是培养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这样以来对第二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管理模式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不适应
目前高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规模。师生之间交流太少,不利于创意的摩擦。教师教学形式过于呆板统一,容易扼杀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没有形成完善的师资体系对创新方面进行培养。在第二课堂建设投入的精力不够。
2.4 目标取向出现偏差
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有的目的性太强,部分大学生进行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只是为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后期项目跟进不了了之。原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新创业大赛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在如此本末倒置的情况下极其不利于第二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
2.5 客观条件薄弱
学校可提供的创新创业的客观条件有限,很大程度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施行,也极大程度上打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新积极性不够自然很难有好的成果出现。因为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优秀的指导老师的缺乏和企业和社会的对接平台的缺乏,使大学生在参加自主创新实践活动中,很多研究成果只能做一半而被迫停掉,自然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如此的客观环境下,很难有优秀的创新成果。客观条件的薄弱也导致第二课堂建设中对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难度加大。
3 构建第二课堂创新模式
高校第二课堂的创新,首先要从形式上有所突破。即打破单一化的第二课堂现有模式。第二课堂不能只依附于学生社团活动,这样不利于形成规范性管理。要与学校管理层积极沟通,并征求学生意见,寻求第二课堂最佳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使其真正感受到第二课堂的益处,从而增强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第二课堂的最佳模式要与第一课堂接轨密切,相辅相成,最大化发挥出第二课堂作用。
3.1 形成第二课堂学分制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以学生意愿为主,部分学生无法持之以恒,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一现象,可将第二课堂折合成适当学分,与学分挂钩可督促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第二课堂的管理。这样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的学生将会大幅度增加。第二课堂的规模可逐步扩大。
3.2 施行促进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激励模式
高校要为第二课堂配以最专业的师资力量。第二课堂的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将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与第一课堂明显区别开。要形成激励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模式,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扩大第二课堂师资力量。教师是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主要力量,从教师角度出发,形成教师最需要的激励形式,如优先评优或晋升等,激励教师更多参与第二课堂的建设。
3.3 结合高校共青团活动推进第二课堂建设
高校共青团活动是高校活动中的一大主体,将第二课堂与共青团活动相结合,可借助共青团的阵地优势、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共青团与学生联系广泛,与高校其她组织关系密切。将第二课堂建设与高校共青团相结合,可使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可充分发挥出第二课堂优势。
4 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探索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途径
第二课堂建设对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寻求如何通过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探索出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第二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之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培养,更加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可培养出更多商科大学生创新人才。
4.1 提高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普及第二课堂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高校管理者成立专门的第二课堂监管小组,督促第二课堂的发展建设。配以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体系。学校提供配套的第二课堂活动场所。高校将第二课堂建设重视起来,并配以强大的资源体系,学生自然会提高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提高了,在第二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自然提高。这样第二课堂中的重点板块,创新能力的培育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培养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4.2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始终是阻碍第二课堂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最大的难题。唯有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进步,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现阶段,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主要模式。可以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多融入一些有助于創新意识提高的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要加强对校内社团的管理和引导。社团活动可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法宝非社团莫属。
4.3 寻求最适宜的教育与管理模式
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再局限于讲座宣讲形式。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结合相关社团用新颖的形式,真正做到创新教育。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走形式化,真正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以学生为出发点,积极寻求最适宜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将第二课堂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4.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消除学生带有极强功利心创新的动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民富之路, 创新是民族之魂。因此也一定要有正确的创新动机。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创新人才最强有力的后备军。培养大学生创新时要有大局观点,要从国情国民出发。要将第二课堂作为最直观了解学生想法的一个端口,真正了解学生想法,传递最正确的价值导向。
4.5 高校提供相匹配的硬件设施
要消除学生带有极强功利心创新的动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民富之路, 创新是民族之魂。因此也一定要有正确的创新动机。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创新人才最强有力的后备军。培养大学生创新时要有大局观点,要从国情国民出发。要将第二课堂作为最直观了解学生想法的一个端口,真正了解学生想法,传递最正确的价值导向。
5 结论
高校的创业园建设不能只拘泥于形式化,要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出真正作用。高校要为真正有创新想法的同学提供相匹配的硬件条件。要有相关的政策、资金等支持。并配以专业化的指导老师,为学生的创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
[2] 马健.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0).
[3] 刘三宝.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4).
[4] 魏昌东.第二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江苏高教,2010(06).
[5] 徐倩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高校共青团融入人才培养的新体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6] 王晓如,贠大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1).
[7] 庄青竹.谈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商业时代,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