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作文评改方式费时费力,高能耗低效率的现状阻碍了作文教学的改革,而网络平台作为评改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尝试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几种评价方式进行了阐述。
【關键词】习作评改;“互联网+”;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多少年来,“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志。学校和家长也都认同此理,认为只有这样做的语文教师,才是最认真、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而处在风口浪尖的语文教师却叫苦不迭,将学生的作文圈点成“满堂红”, 鞠躬尽瘁不说,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未见多少起色。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遗憾的是,审视我国的作文教学,作文的激励功能微乎其微。在习作评改上,引导学生自改、互改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方法,一般这种方法立足于课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评价人员认知基本相近,故激励作用也有限。
现代社会所经历的生活和学习与网络媒介等越来越分割不开,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数字技术已经是其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教学现代化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是多样化、网络化的,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利用现代化手段发挥评改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互联网+”即“互联网+习作评改”,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等以及互联网平台,如博客、微课和论坛,让互联网与多样化习作评改方式进行有效融合。
一、借助班级博客等载体,拓宽评改的空间和时间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需“频改”,而习作者本人只有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工作的终身需要。英国埃克赛特大学与开放大学教授克拉夫特(Allna Craft)在《创造力和教育的未来》中特别指出,数字时代具备四个关键特征:多样性、娱乐性、可能性和参与性。各种数字设备,为参与性创造了大量机会。班级博客搭建了这个平台,打破了课堂界限,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封闭的班级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为学生课余学习提供了一个集体交流平台。语文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用班级博客搭建习作评改空间,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创设民主评改的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完成评改任务,培养评改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各年段作文要求不一,教师事前应将本次习作的评改目标告知学生,感兴趣的家长也可参与评改。习作自改结束后,要求学生晒晒自己的文章,阅读他人的习作,并进行点评留言。这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公开发表自己的文章,让大众认识自己、欣赏自己;评价他人的作品,发挥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帮助同辈,悦纳他人。评改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学习交流体验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例如中学生评价他人习作《×××公园》,学生A:语句大致通顺,文章具有想象力,写出了秋天的美景,读了你的文章,我仿佛来到了你所描写的美丽公园了。开头能吸引读者眼球,但最后一段脱节了,写秋天“流泪”没有点到题目中的“公园”一词,最好能做到首尾照应。学生B:你写的公园真美。那花、那草、那树、那长廊,无不包含着无比喜爱之情。你是个会观察、会生活的人,我欣赏你!如果再加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前的环境描写进行对比,彰显珠海市民素质的提升,那就更好了。学生C评价他人习作《排队》:“排队”是件极平常的事,但你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你不只写事,还具体而又真实地写出了自己排队前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层次分明,语句生动,情节自然,富有感人的魅力。你在结尾处提出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深思,传承中华文明,得从你我的一点一滴做起。
此外,教师也可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肯定学生的长处,放大学生的优点,从而激励学生,同时也应指出不足和改进之处。必须明确,指导学生互改作文,并非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其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评改文章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必要环节。学生互评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同学的评价再次修改,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同步课堂等新媒介也同样有班级博客的相关功能,具有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都能拓展传统学校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结构,使作文学习、教学及评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进行,“互联网+”这一新型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师生、家校的交流。
二、借助微课指导与点评,家庭社区参与评改
当今社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习作不但是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教师通过“互联网+”用技术支持学习,借助数字技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参与形态。突破学习困难,发挥家长力量,参与习作批改,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写作水平,还可增进亲子关系。
(一)微课指导,家长参与
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随便布置家长评改孩子的作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应采用让学生接受、家长参与的方法。教育界近期流行微课,这种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媒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容量小,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教师可根据不同题材的作文教学内容,制作“写作目标”“写作指引”“评改要求”“评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3分钟以内的微视频,放在学校网站或班级QQ群上,进行习作评改知识传授与指导。以初二记叙文就“评改要求”为例,教师制作微课专题。第一,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第二,再读全文,修改语句。词语使用是否规范,语句是否通顺、简洁,表达是否清楚、具体,修辞是否恰当。第三,细读全文,修改内容、调整结构。中心是否明确,所选的事例是否真实,能否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现中心,结构是否完整,布局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第四,评语客观公正,用语正确、中肯,既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还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学生自改的习作誊写完毕之后,提醒家长观看微课,家长独自评改或面批都行,以便于了解孩子思想动态,这是一个亲子活动环节,也是一个展示家长才华的平台。有的家长没有时间或不会批改,可由叔叔阿姨、公公婆婆、邻居大哥哥、大姐姐等参與,一人批、多人批均可,只要孩子愿意即可。以下是家长的评语。家长A:本文想象力丰富,描写生动,只是小作者欠仔细观察真正的秋天景象,所以我们要求孩子重新观察、重新描写,习作见下面。家长B:阿姨简直不敢相信是你写的文章,只有平时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来,看来你是做到了。文中有一两个错别字,阿姨已帮你改了。希望你能写出更好的文章让我欣赏。多么中肯的评价啊!孩子看到家长这么重视他的习作,下一次习作肯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在人性化的习作评价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批改者,全家总动员,街坊邻里齐参与,家长们时而用心和孩子娓娓交谈,时而用无声的语言撞击出心灵的火花,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多样化的评改方式使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的作文才会畅所欲言,才会有创新,有活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了。
(二)微课指导,社区参与
全员育人并不局限于老师和家长、学校与家庭,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目前很多城市以社区教育“少年之家”为依托,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立体教育网络,全力提升社区教育质量。言由心生,学生的思想教育、习作评改,同样可以借助社区教育,共同参与完成。
社工、大学生志愿者、“五老”人士、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志愿等民间人士所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团体,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提升公民素质。每天下午“四点半课堂”是“少年之家”的活动时间,除了组织青少年进行相关活动外,还有“课业辅导”环节。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等,都是少年之家辅导老师的坚实力量。学生们在就近的社区参加“少年之家”活动,通过网络,让民间力量学习老师制作的“作文评改微课”,为习作评改提供另一途径。通过评改,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社区青少年的所求,及时疏通心困生,社区教育得以顺利进行,达到双赢的局面,社会教育者们从而更加积极地创设条件服务于社区居民及子弟。
(三)微课点评,及时反馈
评改结束之后,把学生、家长或社区人士修改过的习作收回,教师应全面了解习作及评改水平,并对以上两项再次做出点评。针对作文教学时间有限,对象不一的实际情况,教师再次制作“微课”,对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及时反馈,双方点评评改。教师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对于他人的评改,教师也应做出合理的评判,对整体评改工作予以肯定、鼓励,也可对其评改加以点评,帮助其扬长避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评改也能帮助教师从另一角度看学生习作,习作的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多元化评价带给教师的是思想的碰撞,带给学生的是思想的交流,相信少数的“一枝独秀”终会变成全班的“满园春色”。
三、借助习作论坛,网上互动多元评价
我们认为发挥技术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为师生、家长搭建沟通平台和提供支架工具,让技术成为问题解决的工作,支持学生的学习变革。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客观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可在互联网上申请“习作论坛”,让学生的习作、读后感、日记等有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和家长在论坛上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通过“互联网+”,网络互动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家长的支持、网友的鼓励,为中小学生的成长助力。
每个学生、家长和网友都可评价他人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后面也就有了很多个跟帖。在这期间学生随时关注自己的文章,参与点评与反思,同样以跟帖的形式来回应评改建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允许学生随时编辑修改原文,只是必须用其他字体或彩笔将修改部分标明。以下是四年级学生的反思。学生A:谢谢老师和同学的点评,以后写完,一定会多读多修改,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学生B:谢谢大家给我的意见,下次写这种写人的文章时,一定会加上人物的外貌和神态,还要起一个好的开头,使文章更好。学生C:我以后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多阅读多积累,再把字写得更好一些,感谢同学和老师的点评。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每名学生看看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论,疏理各自的帖子,并对自己的文章和跟帖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写作后记,最后再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再根据学生评改结果、写作后记以及作文评分要求对此文给予相应的评分与评语,也还是以跟帖的形式发表。同时,利用BBS这个交互平台,学生作品还可集结成书,是对学生习作的一大肯定。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机制,不再是单纯的总结性评价,完善了作文评改体系。
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理想境界是: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人”和“课程”,聚焦人的发展和构建能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数字技术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然地浸润到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凸显人的发展。诚然,在习作评价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自改互改这是语文教师采用的好方法,尝试借助“互联网+”,以微课、班级博客、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同步课堂、习作论坛等载体,网上互动,学生家庭社区齐参与,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变为多维的、交叉的、立体式的评价——多元评价,共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所做的一项积极尝试与探索。(见图1)
这种模式发挥众人之长,集精华于大成,其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本身就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信“互联网+”带给大家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教师可根据学情、家情、社情,采用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方式,不断提升中小学生习作水平。总之,在“互联网+”时代需要我们变革思维方式,重新思考教育内部及外部各要素的内涵,赋予教育新的活力,从而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静.班级博客在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实践与思考[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王斌华.微视频是一把双刃剑[J].上海教育,2015(3B).
[3]何正武.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2006(2).
作者简介:张双庆,女,1969年生,重庆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语文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师培训。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