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楠 王颖
[摘要]现阶段,农村小学写作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棘手问题。针对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出现的写作困难、兴趣低及实力不高等问题,通过采取创造条件获得直接经验、营造宽松环境采取积极情绪唤起、了解学生写作心理进行正确归因等方法进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来发展写作意识,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进行沟通的方式之一,而语文以语言学习为基础。语文学习将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而其中最能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便是写作。在农村小学实际教学中看重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发展必然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尤为明显,为实现此目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可缺少。
1 当前小学教育写作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作文在整个考试中的分值比重不断提高,以河南省中考为例,作文分值占到将近50%,并还有继续增高的趋势。试卷内容比例的调整, 突出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世界其他國家母语教学中都会面临学习者写作能力不高等类似问题。以美国为例:在二十世纪末期,美国在全国开展初中阶段教育工程评估,对初中生的作文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面全国有大约70%对写作还没有熟练,仅有1%的学生有突出才能。国内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1999年,潘新和在中学进行调研发现:讨厌、厌恶、害怕写作的人数占到60%以上,远远超过喜欢写作的人数,只有不到10%的学生很喜欢写作2015年中学高级教师苏巧新联合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利民制作调查问卷从课外积累、写作频数与强度等方面设计,并在长沙随机抽取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专业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生依旧存在兴趣低、写作困难、能力不高等问题。时隔十六年,“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农村小学生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棘手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写作热情低。首先,由于当前应试教育制度,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篇限定字数的作文,学生对此产生厌烦情绪。其次,作文题目命题公式化、概念化,还是老一套,迫使学生失去写作的欲望,对写作感到厌烦甚至变得很勉强地去应付。第三,按照调查研究显示,在学生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盲目进行各类提高,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反而会增大困难阻力,以致减弱写作热情。最后,由于不合理的写作评价标准,抑制了学生个性的表现,使学生对写作提不起来兴趣。
第二,写作困难,文章缺乏自己的见解。一是内容空洞,缺乏生活实践。若是不激起学习兴趣直接填充知识,好像逼迫失明者去看世界,这种忽视个性教育显然是愚笨的。据笔者询问洛阳市某镇的小学生得知,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出题目,他感觉离自己很遥远,思维空缺,但是却硬性要求他们必须凑出一篇作文。涉及到诸如坚强、挫折类的话题作文,学生脑海中会形成万能模板例子,翻来想去的恐怕也只有遭尽世人的白眼、身受刑罚在牢中以坚强的意志挥笔写就史家绝唱的太史公司马迁;听觉日渐衰弱确认坚持创作以九部交响曲闻名于世的贝多芬;以及在恶劣环境仍然坚持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居里夫人等例子。学生缺少对生活的实际体验,使文中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面对应试作文以万能模板来拼凑,导致模式化倾向。二是背诵积累较少。学生只是完成课标要求的部分,对于我们写作能力提高还不足。据调查显示,如果老师不提及,只有接近20%的学生愿意主动落实,提高语文素养,这只是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同时也存在着学生对古文记忆准确程度低的问题。
第三,写作能力不高。写作能力包括的面很广,涉及到理解题目、运用语言、选择表达方式。目前农村小学生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语言不规范、措辞不当、错别字较多、语义混乱…在对长沙某村小学调查发现,近40%的学生存在审题问题,内容词不达意。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培养效能感来提高对农村小学生写作的信心,这应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2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2.1 概念与分析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由班杜拉(Bandura)初次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做到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班杜拉突破传统认知框架,强调认知的调节作用,提出后引起学者广泛关注,为心理学、组织行为研究开辟新路径使理论得到较大丰富和发展,同时也在教育、身心健康等领域广泛应用。后来,班杜拉将个人和他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专著即《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系统地总结了自我效能的理论知识。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发展带动成就动机、动机归因等其他与之联系理论的发展。
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技能,并没有通用的自我效能感,任何效能都与一定的范畴相联系。虽然一些学者并不认同该观点,认为存在通用的自我效能,但是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通用的自我效能感应为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2.2 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对个体心理产生不同的效果,导致不同学习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第一,直接经验主要指个体参加亲身实践得到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因为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真知,所以这个效能源影响最大。成功会加强信心,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会减少;多次成功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不乱的效能感,不会因一次的挫败而低落,并且会泛化到相通的情形中去。
第二,通过观察榜样得到间接方法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样有影响,即为替代性经验。主要指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想象自己如果处在同样的情境下会如何作?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看到身边与自己相像的取得成功,自我效能感更有可能会增强,相信自己在相似情景下也可以,会模仿同伴的行为以达到类似结果。
第三,言语劝说包含建议和劝说,来改变自我效能感。通过言语劝告可以使人们相信自己,去做以前从未曾想过的事情。因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联系并不大,所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是很持久,面对困难时容易消失,有时还会因为劝说人的声望和地位发生变化。
第四,情绪的唤起同样起作用。当处于紧张或压力较大的情景下,会削减自我效能感,当处于积极乐观时,会极大增强。因此会出现一些学生在类似于高考的大型考试时会发挥失常,成绩与平常差别迥异。
3 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效能感的实践策略
写作集中体现了语文的综合素养。吴锦钗先生对影响创作的因素做了概括:厌恶写作;对写作拖延甚至逃避;苛求完美无瑕,缺乏写作方法等。为此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四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培养写作效能感。
3.1 创造条件,获得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影响是最大的,也是形成的基本路子。成功的直接经验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学生厌恶写作、烦恼写作等问题。
并不是只有专门的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在日常的教学中、在电视节目中、在生活小事中都能够创造条件获得直接經验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
第一,与生活相联系,激起好奇感,积累经验。生活是源头,像奔流的小溪,源头水量大因此不会干涸,溪水奔流而不停歇。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创作来自于生活,一切作品的真实素材都来自于社会生活。没有幼年的经历,就没有闻名于世的《红楼梦》;《亲爱的安德烈》更是母子心与心的对话。《泥人张》,《小石潭记》应该都是出自自己的生活体验。
第二,除了自身的生活经历,网络中的节目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在观看《感动中国》的电视节目时,可以自己小试牛刀为杰出人物写颁奖词,人物的事迹同样可以运用在作文中;在平时教学中,课文更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作者的描写、修辞方法。以初中语文课文为例:作者以细腻的手法分别展现了四个主人公的肖像、语言、动作等特点,同时也各有侧重。将其中两人肖像描摹各有详略又形成对比。文中对左拉的面貌、身材、头发展开肖像描写,添加形容词在描写外貌同时也突出性格特点,使其形神兼备。文中用朴实、固执等词形容脸庞,用虽不美丽,却表现机智坚韧的性格来形容头像。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平时人物肖像描写中,用别人的谱来配自己独有的词。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语文课上设计活动:让学生描述一位班上的同学,大家一起猜这是谁!对本节课学到的描写方法活学活用。这种方法便是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典型范例。
第三,教师鼓励学生背诵名篇文章、积累成语,提高修养。联合家长共同督促学生,同时不定期举行汉字英雄、古诗词大会、成语接龙等比赛。
研究发现,课程目标与自我效能之间关系密不可分。教师设定有效目标,学生们向终点前进并取得进步,其自我效能就得到提升证明。因此,乡村教师在设置教学的目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具有针对性目标。第一,设定短时间内可行的目标。下一星期的目标要比下一个月的更具有可实性。第二,确定学生在一课或一单元后应到达的目标。有具体的目标更能提高自我效能。即便这些目标在开始阶段容易达到,但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成功经历,会愿意挑战更高的任务。学生不能一蹴而就的创作出一篇浑然一体的文章,从字词的讲究到语句的推敲最后成就一篇行云流水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同样可以适用。
除了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作文动态的评价,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成为学生热心的读者,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成就感,将定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对闪光点积极评价,对有待改正之处不作定性评价,让学生较多的获得成功经验,不要一棒子打死,将作文后的对话变为师生之间对话的媒介。
3.2 充分获得替代经验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成功了! 这句格言应该是告诉我们:什么也没有比看到别人成功更能强化成功了。学生受到强烈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身边的长辈为榜样,以同学为榜样,以自我为榜样。
教师以自身的文学功底感染学生,能让学生感受出口成章的魅力,一个自身写作效能感低的教师又如何唤起学生的高效能感?同时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而不是以这种简单的表扬或批评的言语即外部强化的方式帮助学生。
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要让效能感较强的学生发挥表率。这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写作中如何构思,有怎样的方法技巧,比如关于“爱”的这篇作文,效能感较强的学生看到题目如何构思,首先想到的是关于亲人还是朋友,当确定好方向那又是通过什么样小事来讲述爱的故事,这些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哪些不曾留意的小事情等等,这些都可以相互交流。与此同时,并不是只须要这些程度较高的学生,也需要程度不很高但是效能感较强的学生作为榜样,进行心得交换。
效能感增加需要外部力量的作用。心理学家菲斯汀格在社会比较论中提出:“当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与同类人比较来了解情况。教师通过让学生拿低年级和现在的作文作对比,感受进步,提高效能感。
3.3 建立宽松的环境,采取积极的情绪唤起
在写作教学中,作文题目公式化、老一套,或者有些迫使学生说大话、假话来应付的概念化命题,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欲望,对写作感到厌烦甚至变得很勉强地去应付。由于多种因素,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我们可以看到,平时一些学生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你一句我一句,表现欲望很强,有的学生日记也写得很流畅,但一到做老师布置的作文,情形却截然相反,放松霎时紧张,笔重得难以下手,写作变成了一种折磨。这种情绪在类似的情境中不断地重复,对写作产生愈益恶劣的影响。需要教师在写作中营造宽松环境。郑桂华教授在讲堂实录中有这样的教学片断:关于“开启联想之门”的写作教学,教学前先问学生由老师的名字“桂华”你们可以想到什么?学生答“桂花”。然后画出图形,让学生看着,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关于联想写作,农村教学时教师不要以繁杂的理论告诉学生,将游戏引入教学。另一方面,好评语同样可以营造良好写作环境。习惯上,老师写评语时,对写作方法评得较多,对存在的问题说得较多。建议多些鼓励、更多点人文关怀,可以告诉学生:你有潜力,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积极的情感会使河流充满思想潺潺流动。沮丧和抑郁将成为灵感的监牢。
此外作文的难度与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密切相关,这里的难度不只是指命题的难度,还应包括老师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要求。当前作文在题目难度上已作出较大的努力,一方面,题目变得更为贴近生活,经常会采取让学生自己补充题目的后半部分或者给定一个话题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或者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围绕“坚强”、“爱”等热点话题进行命题,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提示语能够缓和学生面对作文的紧张。在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方面,每个人都会期待理想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会过于完美,但会使部分效能感低的学生对写文章望而生畏,变得力不从心,不再喜欢也不愿意再动笔写作。这就需要老师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相应层次的期望值。
3.4 了解学生写作心理,对症下药
随年龄的变化心理发生改变,其能力会随着变化而改变,因此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时期的写作心理,采取不同方法应对。在写作时,学生的内心变化分为效仿期、冲破期和变化期三个不同阶段。
一是效仿期。进入小学阶段,思维相较于学龄阶段有所发展但又不乏幼稚,满足感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乐意将自己写出的日记、作文拿给家长、老师看。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会将日常发生的事情转变为作文素材,在常用范文的谱上填自己的词,拥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二是冲破期。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一方面能够独立的根据选题自行组织可以加以利用的材料对事情加以叙述最后也同样能够达到自圆其说。但是叙述仅停留在表面平铺直叙,比如说在描写人物,只能通过外貌等直接描写,而不能通过环境的烘托等间接描写加以叙述。另一方面孩子们不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喜欢写日记、写关于生活琐事、友谊、梦想的随笔感悟,不愿被家长发现。其表达能力在不断加强,有了新的突破。例如,会更加注重文本的结构及方法的使用,在主题的表现立意会更深刻,词汇更丰富,提高材料的分析能力。当然,农村小学教学实践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乡村教师应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 李乾明.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4(7):91-96.
[2]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34.
[3] 苏巧新,姚利民.初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6(1):36.
[4] 王伟.浅析中小学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98-198.
[5]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
[6] 黄新毅.培养和激励中学生写作的自我效能感[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2):90-92.
[7]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0.
[8]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39-43.
[9] 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70.
[10] 李浩然,肖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57-62.
[11] 林崇德.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75-176
[12] 韋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37.
[13] 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14] 高晓旭.自我效能动机理论与课堂英语教学[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1(2):85-87.
[15] 童瑛,陆丽青.暗示技术在提高自我效能感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5(10):28-30.
[16] 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7]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