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红
[摘要]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大政策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激发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
1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和新常态下,新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人们共识。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依靠牺牲资源和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已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自然资源,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2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质次低档的农产品已不再受到人们亲睐,甚至落到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而优质安全、绿色生态农产品成了人们苦苦追求和争相购买的对象。这就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更多更優质的绿色农产品,满足城乡人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多元有效供给水平,实现农业供需在高质量上的均衡。
1.3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土地、劳动力、人才、资金、科技等城乡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能够持续较快增收,农村呈现出一派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和勃勃生机,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清新怡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1.4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使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繁荣富强,农民增收致富,使农业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都需要依靠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来做保障。没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就丧失了坚实的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现象依旧存在。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高;农村耕地超强开发、地下水超采、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水土等自然资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农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部分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居民升级后的消费需求结构不平衡,有效供给水平还不高;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尤其是我国农业生产标准不统一,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农业生产质量安全问题比较严峻,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也不平衡,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的加工业还比较薄弱,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目前仍存在较大差距。
2.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提高到56%,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虽然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迅猛,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摆脱了人畜力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向机械作业方式转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相比英美等发达国家还不够高,播种、除草、耕作、施药、收割等环节还没有实现全程机械化,我国农机合作社建设不完善、作用发挥也不到位。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农业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
当前,我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信息技术正快速向农业农村渗透,国家制定出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为加快互联网和农业的融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村网络建设滞后,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水平较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很不平衡,依靠互联网平台创业就业从而实现增收致富的农民还不够多,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在发达国家,大多数农民是经过职业培训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不足,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匮乏。
3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加大政策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
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一是要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把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农村的水、电、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上。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领域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费补贴标准,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力研发农业关键技术,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大农机装备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2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走农业优质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依靠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二是要实施绿色兴农战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的生态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制度,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对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对农村垃圾、污水进行专项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3 深入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乡村成了城市居民放松身心和休闲度假的新寵。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闲暇之余喜欢来到乡村,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淳朴的乡情、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体验农业劳作之趣、品尝特色农家菜肴、享受农家乐带来的惬意。因此,要瞄准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农村的文化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积极培育农村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农民从产业链延伸中获得就业岗位,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要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小农户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更多地分享到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3.4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要构建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淡化城乡居民身份差异,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吸引大量的农民工、退伍军人、企业家、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等返乡下乡创业,推动更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使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资源,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使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特别要加强返乡下乡人员实用技能培训,努力让其掌握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建设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互联网营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朱信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6).
[2] 王金会.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打好“十张牌”[J].农村工作通讯,2018(2).
[3] 商建维.都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与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