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力贤 倪港丽
[摘 要]基于合作治理的应用,对强化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方面有指向性作用,研究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需要从合作方式、管理模式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本次研究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卫生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公共卫生事业和合作治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分析了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公共卫生管理创新制度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素质低等方面的问题。最后,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农村服务团队建设等措施,希望对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效果优化等方面提供微薄帮助。
[关键词]合作治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422.0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卫生事业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汪伟全指出国家一直对于工业方面较为重视,在农业方面忽视较多,对城市较为重视,对农村忽视较多,在此情况下导致农村问题越来越多,其中公共衛生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黎慕、徐缓指出,城市的卫生资源占有率高达85%,而农村占有率仅为15%。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不足,人均费用仅25元左右,而这些费用中用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比例更少。由此可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和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有利于促进新农村目标的实现。现有文献主要对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资源配置失衡、投入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但是并没有整合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民众的力量对公共卫生事业进行建设。文章将合作治理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创新相结合,从新角度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在合作治理的前提下,通过提出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的创新机制、健全监督体系、以及提高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等措施,从而促进新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通过加强其管理方面的创新,进而加快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建设进程,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1 合作治理概念的界定
合作治理是旨在解决跨域跨部门公共问题的一种新治理形式,主要关注的是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的联合互动以期解决共同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合作治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打破了公共政策政治目标的单一性,使政策走出单纯对政治机构负责的单线的线性关系形态,同时还削弱了行政权力的外向功能,使得在治理过程中不仅仅依靠主体的权力对目标对象进行治理。行政权力服务于抽象的公共利益的状况也会改变,进而会紧密地与行政权力持有者的道德意识相结合。在合作治理落实的过程中,是治理主体与行政部门之间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以此实现公共服务、公共行政、事业创建等方面的综合调整,这是构建合作治理体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注重合作治理效果全面提升与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从合作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方法、合作治理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筹划,在注重合作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行政管理、行政服务、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例如,在对新农村公共服务进行全面构建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在合作治理的制度下与企业、农户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实现农村卫生环境、医疗事业的创新与拓展。同时,在对合作治理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合作”为中心,并通过明确关系,实现治理效果、治理目标的综合提升。
2 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问题
2.1 管理创新制度不完善
通过对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注重新农村服务创新,实行精准化改革政策,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定点管理。但在具体落实中,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绩效考评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忽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发展的策略后,更是忽略了对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在创新方面的资金、精力的投入明显减少。其次,又因缺乏借鉴性的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导致政府不敢大胆创新,以此来规避创新可能带来的不可预料的风险。
2.2 监督体系不健全
农村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监督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第一,管理主体多元,责任划分不清。例如,工商部门和环保部门在食品卫生方面均存在管理职责,但所属监督系统不同,出现问题后,责任部门界定不清。第二,忽视监督的重要性。与公共卫生相比,大部分领导部门认为加强生产建设的意义更大,因而没有对卫生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发生各种传染病等大型疾病时,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第三,处罚落实不到位。在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监督主体未能落实对违法者的惩罚,或者只通过罚款进行处置,没有对事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
2.3 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素质低
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素质低,具体体现在:第一,专业性人才匮乏。医学毕业生趋向于选择生活条件更为良好的城市作为事业发展的所在地,导致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在引入专业性人才方面比较困难。第二,培训机会少。由于新农村在公共卫生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较少,使得没有足够的资金为卫生服务队伍人员提供外出培训机会。第三,考核机制不完善。因为没有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导致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人员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很好的进行临床治疗。即使组织提供外出培训机会,也因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导致态度散漫,学习效率差。
3 合作治理下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创新的有效措施
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合作治理是指公共事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与农户以合作的方式,对新农村卫生、环境以及公共事业方面进行协调管理,以此提高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对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采用合作治理,提高农户的参与度、据此了解农户日常生活,合作治理是以农户为主体、在充分利用农户信息、农村基本信息的前提下,实现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创新效果的全面提升。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促进公民社会成长。需要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行政为民的理念,以建立民主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拓展渠道,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从而使公民更便利地获取相关信息、更直接地表达政治意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3.1 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的创新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制度过于单一是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创新管理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促进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创新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对新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创新制度进行完善,由单一化管理转变为多元化管理,由政府部门单一管理转变为政府部门、私人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协调合作,共同管理,从而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2)完善公共卫生财政制度。优化政府财政结构,扩大公共卫生资源投资。同时,引导相关企业,私人部门和个人加大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形成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对政府支付制度的转移进行规范,保证政府资金的合理应用。在构建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合作关系”。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需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进行,这是利用合作治理理念实现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表现形式。(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动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的教学水平,加强新农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新农村公共卫生人才的专业水平,保证新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持续发展。
3.2 健全监督体系
在合作治理下,健全监督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决策之一,健全监督体系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新农村人们的法治意识。政府部门结合学校、村委会等,向学生和村民宣传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知识,并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工作。第二,加强民众的监督能力。加强民众的监督能力主要是指让民众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管理和维护,例如,政府可以指定专人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做好详细记录,农民可以根据具体的记录对管理和维护的具体情况予以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通过打电话投诉、上访、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反馈,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试用。第三,对监督系统进行规范化应用。监督系统如果不能规范化应用,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要对监督系统进行规范化处理,更好地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以及人民群众等监督主体的作用。
3.3 提高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高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人员的培训。“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大城市的专家到新农村开展讲座和座谈,讲授相关知识,进行现场指导和演示。增加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人员外出培训机会,引进新技术。第二,完善激励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予以物质或名誉称号奖励。对于表现差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适当惩罚。第三,建立考核机制。实行内部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以内部考核为主,并结合服务对象的综合评价进行外部考核,考核结果合格可以优先上岗,考核结果不合格需继续学习,从而保证培训效果,提高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在合作治理的背景下,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促进新农村的卫生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合作治理下,从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详细的讨论,找出不同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加强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创新,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支持,积极引入合作治理机制,从而促进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合作治理模式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公共服务团队建设、服务工作开展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设计,这是落实及完善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服务建设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献]
[1] 李雪,巩瑞波.社会治理视角下新农村卫生工作的困境及出路[J].公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2(08).
[2] 汪伟全.空气污染的跨域合作治理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4(01).
[3] 黎慕,徐缓.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19).
[4] 蔡岚.合作治理:现状和前景[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5] 齐萌.从威权管制到合作治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之转型[J].河北法学,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