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落后原因与振兴路径探析

2018-05-14 17:05李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

李清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在新时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决策,为我们解决长期困扰的“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原因在于体制约束、人才流失、产业落后等几个方面,对此,提出了体制改革、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引领、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引领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落后的成因探析

1.1 体制约束

乡村的落后与国家的体制约束有很大的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停滞不前,失业人口倍增,社会秩序混乱,为了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实施户籍制度,开始对居民基本状况进行登记与管理。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户籍制度已经从原来的人口统计、维护社会治安的功能衍生出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与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方面的差异。并且,为了保护城市居民充分就业以及其他福利的对外溢出,国家实行严格限制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法律法规,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凸显。

改革开放之后,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国家逐步放松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限制,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然而,农业户口的身份标记,流入城镇的农业户籍人口仍然不能获得与城镇户籍人口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更别说享受城市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长期的二元户籍制度,形成城市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制约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1.2 人才流失

对于乡村落后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的大量流失,农村的发展也需要精英群体,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农村人才的流失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乡村基层干部的流失,主要以村干部为主。过去,村干部不是脱产干部,其收入来源除种地收入外,还有一定的误工补贴,如今,基层干部大部分已经无法做到脱产,补贴较以前有了一定提升,但是,这些补贴远远不及进城打工的收入,相比之下,许多村干部选择离任,久而久之,村干部也就无人愿当了。

第二种是农村青壮年流失。农村无法提供较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口涌入城市。年轻人进城打工,很多都是长期的,有的农民甚至放弃务农全家进城打工,导致耕地闲置。青壮年的大量流失,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种是农村大学生的流失。高校扩招吸引大量农村学生涌向中东部发达城市,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基本都已脱离农村,愿意回农村的也是凤毛麟角,农民花钱培养的人才,基本不能反哺农村和农业。农村已然成为城市人才的输出地,这对农村的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现在的农村是先进劳动力缺失的农村,农村人才主要不是为了农村服务,现在的农村和农业,是向城市的其他产业输血,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恶性循环。

1.3 产业落后

相比城市,农村产业也是较为落后的。首先,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且发展面临高成本、高风险、效率低下等问题,第二、三产业占比较少且发展滞后。其次,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较少,没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结构,大宗农产品产量过剩,质量水平较低,尤其是玉米,不能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精细化的要求。最后,农村产业之间缺乏有效链接,农产品只能以原料的形式出售,农民只能在生产环节获利,难以在加工、流通环节获取利润。

另外,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较为突出,东部沿海地区自然与经济条件较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有的地区仍然是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4 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山清水美的形象已不复存在。农村地区缺乏对污染物的系统管理,加之农村人口环保意识不强,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农村环境污染大体可分为两类,即生活性污染和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主要有农村生活垃圾与废水;生产性污染主要农药、化肥的施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焚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农用薄膜等难降解的固体废物污染,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费固排放过程中的转嫁污染等。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空气、土壤、水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

在有些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没有统一的污染物处理与监督机构,人们随手扔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等现象时有发生。田间、公路旁等地垃圾随处可见,养殖场附近动物粪便的臭气随处可闻,这些都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2.1 体制改革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有效的体制改革。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长期以来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得农村与城镇居民在就业机会、教育、薪酬待遇、医疗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因此要坚定不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对已融入城市的农村居民实行与城市居民无差化待遇,逐步取消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身份标识,彻底改变农村与城镇对立局面,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在不改变农地性质的条件下,进行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再创新。我国农业土地制度无论是在人民公社时期,还是农户承包以后,都是公有制,不同之处是经营权的变革。农戶承包制虽有利于调动农户积极性,但它本质上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很难解决高级现代化问题。因为高级现代化需要具备科技和资金的高投入,这是以小农家庭为单位无法逾越的高门槛。因此,有条件的省区,可以考虑走新型集体化道路,把各种惠农资金转由政府统一支配,把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

最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21世纪以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补贴农民的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为了让农民放心种粮,国家制定的粮食最低价格一直上涨,国内的粮食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使得我国农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对此,国家有必要学习其他发达国家补贴农民的经验,制定适合的农业保护支持制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2.2 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条件和就业机会,吸引优秀人才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乡村才能真正發展起来。

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目前情况来看,农作物连年丰产,总量供给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农民自身的调整。一方面,国家不能一味地利用政策刺激,避免某一产业产能过剩,应该根据消费者及市场需求变化,对农民进行合适的引导;另一方面,农民自身也要把控好产品的质量及规模,调整种植结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经济效益。

其次,要促进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融合。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各种资源和要素单向地流向城市,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效率不断扩张,同时,农村逐渐衰落。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要建立城乡发展的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和创造要素双向流动的渠道,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相互通融的新格局。

另外,要实现产业振兴,还需要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发展的特点是产业单一,效率低下。有学者认为,在产业分割的视角下,农业的经济功能被放大,而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功能被忽略。所以,要发挥农业其他四个方面的功能,实行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1+1 > 2 ”的整体功能。

最后,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可以将其与农村产业链相结合。政府应该提供积极支持,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将农产品通过淘宝、京东、闲鱼等电商平台销售出去,提高经济效益。

2.3 人才振兴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人才,面对如今农村人口净流出和结构失衡问题,政府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人才。

首先,应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情怀的领导干部,所以,在选拨主持农村工作的干部人员时,应优先挑选出生于农村、对农村发展有兴趣、有情怀的人员。在农村干部招录时,应适当提高各项待遇,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农村工作。农村工作人才队伍必须具备以下两种人才,一是有知识、有文化能够解读国家各项政策的人才,二是出生于农村,对农村较为了解,并且在农村中有威望、能够带动农民积极性的人才。其次,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农村之所以发展落后,最重要的原因是知识的落后。所以,应该加强农民知识技能的培养,利用农闲时间对村民进行教育,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最后,要吸引有家乡情结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国家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可是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农民对国家政策理解不够,思想落后,优秀人才返乡可以很大程度地带动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

2.4 科技引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提高农村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科技资金的投入。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小,主要为财政直接补贴,这种投资方式长期来看是不能根本解决农民问题。所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国家、地方、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其次,要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大力开发和推广高效的农业生物技术。引导和支持科研部门在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农业科学技术应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改良品种,提高农作物抗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普及机械化产品在农业中的运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科技信息系统,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例如,可以建立农业科技微信公众号,定期为农民推送种植养殖知识,发布产品需求信息以及一些龙头企业、种植业、养殖业大户成功案例,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2.5 生态建设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统一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企业废水废气对农村的转嫁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教育公民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农村的环境问题需要国家和公民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山清水美的景象定会复现。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长期过程,保持耐心

中国的“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

一方面,中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太大。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人口数量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又迫使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这一举措势必又会使得人口增加。虽然城市化进程在逐年加快,如今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0%,按这个速度的话,到了2030年,中国仍旧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所以,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性的艰巨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另一方面,农民阶层是最为复杂的一个阶层,绝大多数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身素质较低,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国家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农民的思想不得到解放,推行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会与预期相差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减缓乡村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们的乡村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切实考虑农民的可接受程度,切勿盲目冒进。

3.2 因地制宜,遵循规律

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因地制宜,遵循规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发展方案,不能千篇一律。

例如,对于东部等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可考虑以发展工业为主,农业为辅,并且可适当加快发展步伐;对于中西部等人口分布稀少,土地資源丰富的地区,应考虑以发展粗放型农业为主。对于自然风光优美,传统文化保留完整的农村,可以考虑发展旅游业,打造“特色小镇”,带动农民增收。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认识到一点,并不是所有乡村都具备乡村振兴的条件,有些农村是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对于条件艰苦,自然资源缺乏,各项发展极为落后且没有发展潜力的贫困地区,应以异地搬迁为主,避免资源浪费。

3.3 别国经验,可资借鉴

乡村衰落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过这一现象。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走过多弯路。日本、韩国与中国同属亚洲地区,在自然条件、发展历程、乡村特征等方面与中国有很多相似性,因此,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实践,有很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为了改善乡村生活状况,韩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多元化经营与产业融合,提升农民积极性等一系列措施,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今韩国的城镇化率由70年代的41%提高到90%左右。

“二战”后,为了解决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日本开始了乡村振兴运动。通过实行“一村一品”,发掘乡村中的特色资源和产品,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融合等一系列举措,如今,日本的城镇化率已达90%以上。

日本与韩国农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村的明天,我们要吸取日本与韩国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3.4 多方参与,带动主体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是自上而下提出的乡村发展总要求 ,在这一进程中,需要国家、社会与公民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注意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入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农民自身利益,如果农民在这项建设中置身事外,只有政府的努力,这一战略便达不到理想的预期。所以,在未来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中,也要考虑发挥农民的作用,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具体村庄的振兴计划和方案,让农民也能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黄可人.户籍制度演变与城乡劳动力的流动[J].农业经济,2018(01).

[2] 周立,李彦岩,王彩虹,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3] 姜德波,彭程.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01).

[4] 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

[5] 钟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6] 杨兴乾,杨子平.韩国振兴农村的历史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7] 谭海燕.日本农村振兴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远安县乡村产业振兴的调查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