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华
摘要
通过分析2017年江苏省各市中考题中有关古诗文的题目,强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的特征,让课堂跟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充满“文化味”。
关键词
古诗文 课堂 教材 传统文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提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初中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性。其中关于人文性提到了“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古诗文在思想品德课堂的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笔者从2017年江苏省各市中考题出发,摘选中考题中与古诗词有关的题目,分析题目的立意与教材知识点的联系,启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文化味”。
一、以古诗文作为题干的选择题
2017年盐城卷第1题和南通卷第6题都是以名人名言作为选择题题干,解题思路就是在理解古诗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原理,选出适合的答案。解题核心就是要把握古诗文的意思。盐城卷中出现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相对容易,抓住关键词“诚”,结合B选项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这道题同时也提示我们:古诗文的题干需要抓关键词,通过结合选项会很容易找出答案。南通卷中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段名言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意思也能大致把握,同样可以抓住关键词“苦其”“劳其”“饿其”“空乏其”,告诉我们要磨砺坚强意志,选项B“从小事做起是磨砺意志的好方法”和选项D“成就事业需要在实践中磨砺意志”都提到磨砺意志,这里需要学生学会排除,B选项强调是从小事做起,与题意无关,因此可以排除。
二、以古诗文作为选项的选择题
2017年泰州卷第16 题和苏州卷第9题都是以四个古诗文为选项,结合古诗文蕴含的意思选出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这类题型相对于第一类题型更有难度。泰州卷中“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磨砺坚强意志。B选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蕴含的道理也是磨砺坚强意志。其他三个选项都与题干的意思不符合。
苏州卷第9题以电影《摔跤吧!爸爸》故事为主题,考查挫折的两面性。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青少年要敢于直面挫折。“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所以A错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体现人生难免有挫折,体现了战胜挫折之后的喜悦,是我们青少年对待挫折应该具有的态度,所以B符合题意;C体现爱国,D体现不同角度看问题,均与题干不符。
三、以名人俗语为主题的主观题
泰州卷第29题通过三句与法律有关的名言俗语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个方面。根据教材知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以此分析各名言俗语可知,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体现了有法可依;法立,有犯而必施,体现了违法必究;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体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此作答即可。
从江苏省各市的中考真题可以看出,涉及古诗文的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各市都会出现一道选择题甚至是简答题。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大致意思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答题。这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古诗文积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理论要准确把握。所以教师要重视教材中涉及的相关古诗文,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部编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古诗文教学实践思考
笔者认为处理教材中的古诗文,可以有四个步骤:1.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2.让学生试着自己去翻译这句话。3.要将古诗文与教材的理论相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4.设计判断题、选择题或者问答题来巩固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强调古诗文的阅读要抓关键词。
笔者以部编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教材中出现了23处古诗文。
第三课《发现自己》引用老子的“自知者明”,我们可以设计一道问答题:老子说,自知者明。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可以从这样两方面来回答:正确认识自己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古人云: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事无弃材矣。”我们可以设计一道判断题:这句话体现了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涉及相关的古诗文的题目,需要学生抓住古诗文的主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与教材的知识点相联系,从而得出答案。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课堂、课外阅读、大众传媒等。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古诗文的积累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自身有一定的古诗文的积累,并且能够联系到教材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当然在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更需要我们重视。
五、结语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相联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探究情境,设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最终能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价值。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必须重视古诗文,这一方面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提升课堂的文化品位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