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
摘 要:行政单位的运营过程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的方法约束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行政单位中采取内部控制后,有助于提高内部管理的执行,规范好各项工作的内容,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公众服务。本文主要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2-0110-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需求,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逐渐成熟,内部控制也得到了强化保障,并且取得了有效的成果[1]。实际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仍旧缺乏执行力,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违法、违规操作等,都属于内部失控的典型案例,说明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现行状态。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中,要注意内部环境、监督配套的应用,以便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2]。监督配套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主要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制定出运行体系、模式以及制度,促使內部控制能够按照规范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改善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方式,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公众服务方面能够做到可靠性与稳定性。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措施,体现内部控制的实践价值。例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如下:
3.1 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分为三种模式,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选择可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例举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表现,如:(1)要素导向评价模式,汇总了内部控制所需的要素,利用要素导向评价系统,促使各项评价制度都能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落实,行政单位遵循要素、制度的要求执行各项管理工作;(2)目标导向评价模式,此类模式在内部控制中属于基础的评价方式,其可作用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中,直接利用控制的目标导向完成内部控制工作;(3)整合评价模式是指综合了要素导向评价模式和目标导向评价模式,拓宽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范围。
3.2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中,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中,首先要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积极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人员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和目的;接下来就要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分配好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内容,要求内部控制人员能够按照管理制定落实自身的职责,严谨完成岗位中的任务。
3.3 有效落实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要利用风险评估的方法预防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风险[3]。例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方法,如:(1)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具有风险意识,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如财务风险、经济风险等,以便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2)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时制定出基础规范,专门在内部控制中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风险,第一时间做好风险处理的工作,防止风险扩大;(3)内部控制人员总结行政事业单位中经常发生的风险,提前制定好风险预控的方案,积极预防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机率。
3.4 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机制
信息沟通机制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内部控制中构建优质的通信,以便内部控制时能够快速获取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信息,促进信息的交流与沟通[4]。信息沟通机制中同样需要规划内部控制的人员职责,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和工作方式,工作人员通过信息沟通机制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讯反馈到内部控制中,形成一体化的内部控制方法。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时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与内部控制的协调运作,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活动能力。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内部控制的现行状态分析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有效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有效的控制措施,合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全面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1]赵新焱.试析如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J].财会学习,2018(08):177-178.
[2]李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分析[J].管理观察,2017(01):96-97+101.
[3]张岚.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商,2015(25):46.
[4]林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商业会计,2013(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