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生态农业形成机理研究

2018-05-14 12:19刘学建
山西农经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生态农业

刘学建

摘 要:本文以江苏句容戴庄为研究对象,分析戴庄村是如何将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戴庄的统分结合经营方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主要从自然环境、生产力要素、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以及粘合剂——亚夫和“亚夫精神”这五个方面对生态农业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提炼、总结戴庄经验并分析这一经验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产业融合;生态农业;可推广性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2-0014-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农业发展是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是当前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在农业发展转型过程中,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交融发展,到底能否實现农民共同致富的目标呢?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但是,江苏句容戴庄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共同致富的新路。本文试图揭示两者之间有机联系的内在机理,并试图总结经验,分析其可推广性。

2 生态农业形成机理

主要从自然环境、生产力要素、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以及粘合剂——亚夫和“亚夫精神”这五个方面分析戴庄村是如何将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戴庄的统分结合经营方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础,变后发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为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生态农业并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在欠发达的丘陵山区,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要将这一自然生产力转化为持续的现实生产力,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生态农业形成的条件之一,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以及制度的调整。传统农业往往技术手段落后,物质装备落后,生产方式还是主要以人力、畜力和各种手工工具为主,劳动率低下。生产关系调整后,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专业合作社,以村社合作的方式将农民和整个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这样的村社合作是农村基层生产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符合当时戴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使农村基层组织找到了更好地服务农户、组织农户、致富农户的新抓手,村社合作所带来的互补、互促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欠发达区域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区域之所以欠发达,关键原因之一是缺乏促进发展的引路人和带头人,将农村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现各个要素与不同产业的融合。因此,欠发达农村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避免陷入贫困恶性循环,既需要借助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培育亚夫式的引路人和带头人,倡导“亚夫精神”,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各种生产要素黏合起来,实现农业内部的融合,积极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并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推进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弱化市场作用对欠发达区域所产生的极化效应,使欠发达区域逐步走向发达。

3 “戴庄经验”的可推广性

从“戴庄经验”的形成机理和“戴庄经验”的可提升性的研究表明,戴庄发展生态农业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戴庄经验”自身也必须发生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原来先进的生产关系也有可能成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推广“戴庄经验”发展生态农业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这些条件越具备或越相近,则“戴庄经验”的推广性就越强,否则,就越难推广。从动态的角度看,在其它区域推广“戴庄经验”时,也必须根据自然条件尤其是社会条件的变化对“戴庄经验”,进行升级改造。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

参考文献:

[1]张富强,李凡.循环经济视角下高效生态农业的形成机理、模式选择与政府管理研究循环经济视角下高效生态农业的形成机理[J].农业经济,2016,05:39-41.

[2]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3]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3.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生态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