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教学表演艺术

2018-05-14 09:05何奇奇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教师

何奇奇

[摘 要]教学表演是师生互动的一种交往形式,教师的教学表演艺术是教师通过将自身的语言、形象、情感、经验、智慧等作为调控手段,将教学内容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和打磨,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教师在教学表演过程中,通过缜密的表演准备、有吸引力的表演过程、自然的表演方式、真诚的表演态度来展现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教师教学表演的理想化培育途径分别为避免教师表演的非存心姿态、注意教师的表演适中、保持教师表演的互动有度、增强教师的表演自信。

[关键词]教师;教学表演;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6-0085-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6.016

戈夫曼提到在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表演者,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表演符合其所处社会的理解和期望中,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现出理想的自我,人们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克制自己给人的印象,以此来克制自身在他人眼里的呈现,这就是戏剧论。在课堂师生交往中,课堂场域就是教师的舞台,教师作为主要表演者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运用某些高超的表演技巧,通过传递理想化的印象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因此,教育与表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试图用戏剧理论对教师表演艺术进行剖析,以期能够打破教育与表演之间的认识误区,倡导教师运用表演艺术调动课堂气氛、调节师生关系,从而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教师教学表演艺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教师教学表演艺术的内涵

戈夫曼的戏剧论认为,世界上的表演无处不在,人最初的含义是一种面具,这个面具所呈现的自我体现了社会公认的准则,表演者通过隐瞒或掩饰自身及其成果与道德理想化表演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传达给观众自己想要成为的自我[1]。学校是一个大剧场,置身其中的课堂同样也是剧场,而学校这个大剧场包含了多个课堂小剧场,更加充实了课堂教学表演的舞台基础,教师和学生在其中充当着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虽然二者互为表演者,但从教学的角度看,主要表演者的角色应该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表演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借助于自身的形象、经验和情感,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传达课程内容,由内而外地通过自己的表演感染学生。因此,教学表演艺术可以理解为教师以课堂为表演场所,将教学艺术作为表演技巧,有目的地向学生传达信息,并为了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而做出的一系列行为。

(二)教师教学表演艺术的特征

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的选择、训练、职业指导、工作条件以及人员补充的方式都应参照其他表演艺术的特点[2]。课堂教学中的表演相对于戏剧表演而言,有自己本身独特的特征和与众不同的剧本、剧情、舞台互动、表演任务,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教学表演艺术的独特性,并总结出教师教学艺术的四个特性。

预设性。每个或大或小的剧场中,演员的表演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随意呈现出来的,表演者都会有自己的剧本,剧本决定了整部剧的演出目的和大致走向,即使是表演者的即兴表演,也是在遵照剧本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剧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它们代表着社会理解和社会期望,是公认的社会准则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这些规定。另一方面,教师的剧本设计更多的表现在课前备课的教案上,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的演出进程,在课前预设好整堂课的内容和呈现形式,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泰然自若和娴熟精通才能表现的更加真实。

生成性。演出的剧情有跌宕起伏,教师的表演也并不会一帆风顺,虽然演员的表演被桎梏在剧本大纲之下,但教师的表演更倾向于生成性和创新性,这是教学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而课堂是一个教学情况复杂且多变的场所,有时也会出现教学表演的中断甚至崩溃现象,这时候教师的表演可能就会失去表现力和吸引力。并且未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教师的表演是脆弱的,会被某些小小的意外轻易地摧毁。比如一位文质彬彬的教师在批判学生的时候语言粗俗不堪,在学生心中这位老师的庄严气质就会荡然无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艺术手段来隐瞒或掩盖那些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比如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情感和教学风格等。

互动性。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表演本能和需要,杜威称其为“表现性冲动”[3]。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表演者,并不是唱的一出独角戏,他依赖于学生给予的及时有效的反馈,即教学表演是双向互动的行为。在教师的教学表演中,学生处于整个课堂剧场中而非局外者,他们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只有与教师充分的交流沟通,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表演中去,自由的发表观点,与周围的人进行思想撞击,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表演的效果。所以教学表演艺术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叉影响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

教育性。每场表演都会有表演任务,所有的表演都是围绕着表演任务开展的。教师教学表演的重要特性就是具有教育性。教师作為教学表演者,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的熏陶,将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知识通过艺术化的包装,以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表演艺术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展现

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可以称为是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吸引力,用声情并茂的表演、形象表达的传授代替枯燥无味的说教、概念表达的授教,用由内到外从情感、经验到课程内容的表达方式代替传统的由外到内从知识、能力到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表演艺术的价值就是使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魅力无穷,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良好把控的体现,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的展现。

(一)缜密的表演准备是前提

在教学表演过程中,教师也许会出现一些非存心姿态,这些姿态可能会降低教学表演的艺术效果,而这种表演变幻莫测的现象也是表演的基本特征。首先,应该对表演中有可能出现的变故有所准备,这就依赖于教师总结和反思以往的教学体验。教学表演艺术就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呈现课程知识,教学表演的每个动作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教学实践的积累能够让教师对教学表演产生新的认识,并能提前预测到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故,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其次,教师要熟悉表演剧本,就像舞台上表演娴熟的演员都会提前对演出剧本做好充分的研究。教学表演中的剧本具体指教学、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案,但要清楚的熟悉剧本不代表照本宣科,因为知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集合体,教师对知识注入自己的精神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对知识进行活化处理才能使其真正熟悉剧本。最后,教师应该熟悉表演角色。不同的人生轨迹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对角色的认知和体验通过不断的累积和消化,内化为自我人格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教师的教学表演极大程度上受到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提前做好缜密的教学准备,是教师成功的表演艺术的基础。

(二)表演过程有吸引力是教学准备的重心

教师的教学表演若想得到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教师的表演一定要有吸引力。教学表演的吸引力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它能够用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将学生深深吸引在教学表演中。一方面,教学幽默是教师表演具有吸引力的必备条件之一。幽默是一种能够给人的精神、心靈带来快感的行为特性,也是一种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愉快的教学艺术。教学幽默包括谐音幽默、语音幽默、内容幽默和动作神态幽默,这才是教师寓教于乐、融教于趣、化教于心的真谛。另一方面,教师专业能力也能够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教学表演艺术注重运用教师的情感经验将学生引入知识海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不需要知识。教学艺术强调的是经过教师处理后的活化的知识,教师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对知识做出新的意义诠释,使知识从枯燥无味变得妙趣横生。教师在表演过程中要将学生牢牢地吸住,教师的幽默风趣、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教学敏感都能够使表演更具有吸引力,为课堂表演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自然的表演方式是关键

表演其实是表达的一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表演中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这种表达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中,没有激烈碰撞,没有高谈阔论,却如一阵暖风徐徐吹来沁人心脾。戈夫曼认为人们日常交往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明显的表达,即给予的。这一部分的表达在教师的控制范围内,也是教师在表演中刻意掩盖的、有瑕疵的、真实的自我并且可以做出努力改变的部分。另一种是似乎未加控制的流露。人们通常会更加倾向于以后者的表达为基准,因为给予的表达带有虚假的成分,而自然流露的显得更加真实[4]。自然表演的可信度和信赖值会更高,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的教学表演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表演中,用一种看起来似乎是无意识的、未加控制流露出来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教师理想中的角色印象。

(四)真诚的表演态度是保障

《爱弥儿》中写道:“我将在我的眼睛、声调和姿势中表达我希望对他唤起的热情;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说,而他也才听我,我心情激动,而他也深受感动。”[5]教师不是以逻辑打动学生的,恰好是真诚的态度才能真正感染和说服学生。在教学表演中教师真诚的态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生的真诚。教师是致力于用自己精湛的表演艺术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教师用心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以感情为依托让学生感受到表演背后的真情切意,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另一种是对自己的真诚。教师对自我教学表演缺乏信任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信任也会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也毫不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表演只是教师达到目的的手段,他可能也只是将表演视为职业伪装。所以,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表演行为具有信心,真诚地融入到教学表演中。只有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对教学角色深信不疑,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的表演,保持一颗真诚的心,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表演艺术的理想效果。

三、教师教学表演艺术的培育途径

教学表演的作用好比是一碗加了糖的良药,让学生愉快的自愿喝下,使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和领悟知识的真谛。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形象、情感、经验、智慧等调控手段将教学活动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和打磨,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质的升华。但教学表演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的教学表演要达到理想化,这其中不仅需要显性的技巧和策略,更有一些隐形的意识和体验参与其中。

(一)避免教师表演的非存心姿态

表演的意外存在于每个剧场中,包括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中有自己的角色设定,教师的教学表演也表现为与特定角色所赋予的行为程序相一致,但教师对于自身的行为并不能完全掌控,会有一部分偶然的、无心的、附带的难以控制的姿态出现,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教师的非存心姿态[6]。教师在课堂表演中无意识表现出来的行为或动作,这些行为与学生心中教师的形象出现差异,给学生留下一种与教师角色应有的行为不一致的印象。比如教师衣着整齐且举措有适,上课途中突然打嗝不止,这一微小的行为可能会使教师努力建立的庄严感消失殆尽。

教师在复杂的课堂环境中存在着众多的非存心姿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失去肌肉控制,肌肉控制是大脑通过神经向大脑传达信号,来控制肌肉何时收缩、收缩幅度以及收缩时间。教师失去肌肉控制的表现如打嗝、流鼻涕、打哈欠等。二是过于关心或不关心的互动。完美的教学表演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共同完成的,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被赋予的期望是真诚和公正,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往往需要教师表现出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任何的过于关心或不关心的互动都不会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三是不测事件的发生。教师教学表演的不测事件基本上是外部因素导致的,这些事件在教师预期的课堂活动之外,如冷场。

(二)注意教师的表演适中

教学表演艺术源于教师的教学激情和热情,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热情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浸润学生的心灵,一位哲学家说过:“甜美的旋律巩固了我对美好永恒存在的希望。”[7]所以教师的表演应该适度,以一种诗意温和的表演来触动学生单纯柔软的内心世界,以一种似有若无的神秘感来感染学生细腻又敏感的情感世界。过于热情或者过于自我都会使温和的表演变成一种控制手段,学生来不及消化,只能跟着教师的过于激烈的表演走,这样就会使他们不仅无法走近教师的表演中,也无法获取有效的课程知识。

教师的过度表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表演过于热情,教学表演艺术贵在真,即真诚、真心、真情。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情感经验匮乏的阶段,教师过于热情的表演可能会使学生无法体验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以势不可挡的力量代替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放弃自己的观念和看法,迎合教师过于热情的自我演绎,在陌生的情感体验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是过度专注自我。教师的过度表演很可能使教师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沉醉在自认为精湛的表演世界里,默认学生也为自己的表演所折服,从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两方面都使教学表演艺术变成教师主导课堂的手段,教学表演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三)保持教师表演的互动有度

课堂互动就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因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互动过程[8]。教学表演艺术使教師与学生的互动从心灵撞击达到心灵共通,最终走向心灵融合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本质在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师互动失度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言堂”,教师自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按照自己的规划完成整场教学演出。

教师教学表演的互动失度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是教师表演互动过度。前文提到学生都有一种原始的表现性冲动,他们中的大多数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但互动的泛化可能会使教学表演的效度失真。师生之间粗制滥造的机械化、简单化的互动,都会使教学表演趋向形式化,导致师生只关注互动的形式和频率,忽略了互动过程中的深入思考,从而缺乏真实的互动意义。另一个层面是教师表演互动缺失。互动缺失最常见的就是师生间来而不往的交流方式,教师只问不答,只述不评,这种单向度的表演将师生双方背向而行,造成两者之间产生思想和情感的隔离。教学表演互动的失度使教学表演变成一种教学强制,可能使学生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将注意力转向一些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上去,从精神上逃逸出课堂教学表演。

(四)增强教师的表演自信

表演信任是指教师相信教学表演中呈现的自我就是真实的自我。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表演时,总会有意或无意识的掩饰一些真实的自我行为,这些真实的自我与特定的角色行为有所偏差。比如一位平时爱讲脏话的老师会在课堂上努力掩饰这一行为,呈现出理想的自我形象。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扮演的角色众多,这些角色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冲突。在教学表演中,教师角色可能是其他所有角色的总和,因为教师扮演着学生的老师、家长、朋友等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表演信任的条件,才能同时和谐的驾驭多重角色。

教师信任的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表演者被自己的表演所欺骗。当教师对自己的表演产生信任的时候,就会相应的投入情感和热情,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表演艺术效果也会很真实。另一种情况是表演者对自己的表演不为所动。当教师对表演缺乏信任的时候,他会在表演结束的时候迅速撤离现场,他是出于某种要求或利益而将自己伪装起来进行演出。教师不相信自己的表演行为,也不在乎观众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自己的表演,只把教学表演当成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这样一来,师生之间就会出现情感断层,教学艺术仅仅成为教师伪装自我的工具。

参考文献:

[1][6][7]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M].黄爱华,冯钢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70,8,50.

[2]邓兰.艺术教学应“演”之有度[J].湘南学院学报,2009(4):106.

[3]谭臻.表演:课堂生活的一种呈现[D].广西师范大学,2016:71.

[4]郑林.艺术圣经——巨匠眼中的缪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204.

[5]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4.[8]任钟印.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4.

(责任编辑:宇美臻)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美育教师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