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外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2018-05-14 12:23刘晓斌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思维品质

摘 要:本文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几种具体教学活动为框架,即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概念构建,结合当前常见的媒体与技术应用特点,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探讨在教学中应用这些媒体与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概念构建

逻辑思维能力是高阶思维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林崇德,2009)。基于英语语言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概念构建等英语教学活动来进行(梅德明、王蔷, 2018a, 2018b),而信息媒体与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够为英语教学带来创新性的方法与途径。下面笔者将以这几种教学活动为框架,分别介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与比较

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過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是较为基础和常见的教学活动。观察是获取信息的一种知觉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行为,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比较是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异同点的方法(夏谷鸣,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这个层面的二级要求是:主动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识别各种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观察与比较的教学活动,可以广泛利用各种新媒体,以多模态教学的形式,结合语言的听、读、看活动统一进行。《课标》所提出的“看”(viewing)的语言技能,即对图形图像、图标图表、动画视频等非传统语言符号信息的理解能力。从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到听、说、读、看、写五大语言技能的转变,是青少年儿童由从形象逻辑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林崇德,2009),以及“读图”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语言能力这一现状所决定的。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在听、读、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多种形式的英语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可视化语篇信息,具体有以下两种途径。

1. 信息转换(A→B)

简单地说,信息转换就是从文本文字(A)到图形图像(B)的转换,用图形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复杂、抽象的概念和信息。对可视化信息的观察更容易引起学生对形式的注意,从而引发其对语言信息之间的比较。教师把较为复杂的教学信息进行输入方式的转换,用可视化的方式把文本与语篇转换成为可视化的图表、图形和图像等,使观察与比较得以实现。

文本文字信息的转换方式包括:照片、简笔画/绘画、地图、表格、饼图、柱形图、流程图、路线图、树状图、循环图、概念图/思维导图和词汇云图(word cloud)等。教师可充分利用图形图像具体直观的特点,把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转换的方式转变为图形媒体呈现出来。在信息时代,可视化资源的获取已相当便利。由于教学内容是英语,因此教师可利用国外的互联网检索引擎,如必应(bing.com)的国际版等,直接输入知识点的英文关键词,再检索图片资源即可。比如在讲授the other/ the others/ another/ others这四组容易混淆的词汇时,教师通过使用图1的资源,就能够很容易地引导学生对它们的含义进行观察与比较。

教师可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先主动观察和比较媒体资源中的信息,帮助他们能够更快地把可视化的图形图像与抽象的知识概念连结起来,从而提升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 多模态教学(A+B+C)

在文本文字或教师口头传达的单一模态互动方式中,增加其他如视觉、听觉等方式,就是多模态的教学方式。由于多模态教学同步融合了听、读、看的学习方式,语言信息的输入来源更丰富,因而可以刺激学习者的多重感官,同时使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对语言和文化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

当前,很多教材所能提供的课文材料仅仅是纸质的文本文字内容及配备的录音。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的教学方式依旧较为单一。根据多模态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改编为多模态语篇,在培养听、读、看结合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如图2显示的是将About Mark Twain这篇课文加上图片、录音、字幕后,最后变成多模态语篇的图文视频供学生学习的画面。基于这样的多模态语篇资源,教师就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类似资源可通过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创建的“华南名师网”http:// mingshi.scnu.edu.cn免费下载。)

可以说,多模态教学把具体与抽象进行连结,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通过教师的信息转换方式和多模态教学,学生既能接触到抽象而严谨的文本篇章,又能感知直观而形象的媒介信息,易于在观察中比较和感知并加深理解(顾沛,2010),从而逐步形成对抽象概念的感知能力,建构起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分析与推断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的心智活动(夏谷鸣,2017)。分析的主要对象是英语语篇,通过对语篇的分析达到提升学生分析能力的目标;而推断则主要是综合应用前面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中形成的主要信息,帮助学生对语篇的事实和观点进行判断。当前有很多文本分析和可视化工具,能够从细节、部分、整体等各个逻辑层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对语篇内容进行重构和呈现,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分析与推断的教学活动。这类工具以词汇云图与思维导图为代表,在此笔者选择词汇云图的应用来进行说明。

词汇云图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自动化的文本分析工具。它以双重解码理论为基础(Baralt et al, 2011),通过利用专门的技术平台(如wordsift.org或wordart.com等网站)自动对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后,按照文中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把文本转换成由重点词汇构成的图形。一般来说,图中词汇的字号越大、颜色越重、位置越靠近中心,说明其出现的频率越高。词汇云图的核心技术原理是基于计算机的词频统计与语义分析。师生经过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后,感知材料内容,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效果(杜华,2012)。下面笔者通过和佛山市第一中学陈镜辉老师合作设计的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如何利用词汇云图进行分析与推断的教学。

本课是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必修1 Module 6“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的阅读课。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先呈现全文的云图,并设置一个主要问题(如:What is the passage going to tell us?) 讓学生思考,继而带着学生分析该图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How can you connect some of these words?)。如图3所示,课文中的某些重点词汇(如computer/ Internet/ network/ created等)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去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询问学生从某词能够想到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预测,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预测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根据教师的提示,对某些重点词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推断。学生推断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引导性问题和词汇云图。

在带着学生阅读完课文前面两个主要段落之后,教师呈现了针对这两个段落单独制作的云图,如图4所示。这里所呈现的段落云图与图3的全文云图不同,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看图,会觉得其词汇排列是无序的;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因为已对语篇的逻辑关系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再看图时会感觉清晰很多,会认为这是一个乱中有序的图景。这个时候教师通过重点词汇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一个一个依次打钩,与学生一起梳理课文的逻辑。图4显示的两张云图内容是一样的,但打钩的词汇不一样,分别代表两个段落各自的线索词汇。这里突出地体现了分析活动的重要特征:将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其次,在打钩的过程中,教师对重点词汇和概念再次进行了强调,与前面的词汇教学部分相呼应,对学生在前面作出的推断进行确认,同时达到概念检查(concept checking)、巩固词汇学习的目的。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利用词汇云图的高频词汇可视化技术特征,在语篇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图中词汇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此进行合理的推断,并在后续的文本阅读中印证前面的推断。这里的推断是根据词汇出现的频率及词汇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的合理判断,并且是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之下作出的判断,因此与以往的读前预测不完全相同,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思维发展和建构的特征。

归纳与概念构建

归纳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概念构建是指形成新的概念的过程。概念是人类在认识的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夏谷鸣,2017)。归纳与构建的关系非常密切。归纳是构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而构建是归纳的目的。《课标》对它们的第二级要求是:根据所获得的多种信息,归纳共同要素,建构新的概念,并通过演绎,解释、处理新的问题,从另一个视角认识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在英语教学中,归纳法是语法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归纳法的原则,教师将语言材料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语言现象,归纳出反映某一语言现象的规则(何广铿, 2011)。因此,归纳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运用思维能力的方法。同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归纳并构建新的概念之后,再进行概念的演绎,这样能够把归纳和演绎这两种相反的方法结合起来,既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又能把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加快规则的内化。

语料库工具的利用,是归纳与构建活动的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语料库是一个由大量在真实情况下使用的语言信息集成的、可供计算机检索的、专门作研究使用的资料库。它以容量大、语料真实、检索准确快捷等独特优势在现代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何安平, 2004)。语料库应用于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数据驱动学习模式(data-driven learning model)。它能把大量有真实语境意义的句子以数据或语料库所特有的语境共现(concordance)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大量句子中发现语言的规律,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语言的探索过程,为激活归纳式的学习策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Johns, 1993)。

在日常教学和研究中,如果教师要查询一些特定范围的语言使用情况,比如要查询中国英语教材中的语言使用情况,或者查看自己学生作文的遣词造句情况,他们可以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的方法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复制、输入、转码等手段,形成语料文本内容,必要时添加相应词性、语音、语法、语义等标记,再借助一些专门的查询工具进行检索。AntConc、WordSmith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查询工具。简单地说,AntConc等工具与语料库文本的关系,就像百度检索引擎与网页内容的关系一样,一个是查询工具,一个是查询对象。

在英语课堂上利用语料库工具开展归纳与概念构建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语料库查询工具调出大批语言实例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其语境特征的异同进行多层次的分类和归纳,逐步将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挖掘出来(何安平, 2004)。词汇和语法教学是语料库应用于英语教学时间最早和成果最多的两个领域。

从下页图5可看出,语料库工具特有的语境共现界面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语料实例,在相对同质的大量语料中反复呈现不同语境里的同一种语言现象,还以醒目的方式(不同的颜色)把检索项两侧的各种语境特征凸显出来,这样容易形成注意力的焦点,从而帮助学生基于大量的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再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语言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新概念的构建。这种语境共现方式,目前也用在一些电子词典中,如图6是某电子词典以语境共现方式分别呈现的cross与across的例句,教师可以把分别查询到的界面截取出来,作为学生归纳词汇异同的启发工具。

在教学中应用语料库工具,教师常用到归纳式活动来进行以下内容教学:词汇(如副词等)的语法位置、短语或句子的结构特点、词汇的前后搭配与语境、词汇的语义延伸、辨析和区分语义相近的词汇、詞汇的多重含义等。

语料库在教学中大量的应用实例都是以分析词汇或句子结构、语言形式为重点,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回到重视语言形式与结构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从前面所呈现的案例中可以知道,这些教学过程并非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语法规则的演绎法或操练句型的方式来进行,而是先提供大量真实的、有意义的语料实例,在查询软件的提示及教师的引导之下,再帮助学生发现和归纳语言特征和规律,最终构建出新的语言概念。因此整个教学是一种注重思维开发的、启发式的过程,相比传统的教学过程来说,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

结束语

本文从几种教学活动来说明如何利用媒体与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技术手段仅仅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工具,而在课堂上如何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而非技术本身。如语料库工具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象;词汇云图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基于云图的基础之上推断语篇的逻辑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隐性的过程,因此工具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手段,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Baralt, M., Pennestri, S. & Selvandin, M. 2011. Using Wordles to Teach Foreign Language Writing[J].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15(2): 12-22

Johns, T. 1993. Data-Driven Learning: An Update[J]. TELL & CALL, (3): 23-32

杜华. 2012. 文字云图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文字云图工具wordle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2(9): 65-69

顾沛. 2010.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兼谈 “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 (3): 31-35

何安平. 2004. 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何广铿. 2011.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林崇德. 2009. 发展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 王蔷. 2018a.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梅德明, 王蔷. 2018b.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夏谷鸣. 2017. 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教师版), (2): 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晓斌,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