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李静
摘 要: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材料解读的水平。本文以“Have a Great Weekend”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呈现教师如何在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下,深入研读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创新研发教材,实现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教材分析;文本解读;二次开发
教材是诠释学科课程标准指导思想、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目标达成的导航仪,是教师执教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如何深入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和智慧导向,并借助这些价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的智慧生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也是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
笔者将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Free Time”单元为例,呈现教师如何在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下,深入研读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创新研发教材,实现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问题呈现
笔者作为核心组成员与另外两名教师承接了“Free Time”单元教学研究与设计的任务。按照原教材的设定,该单元共包含三个教学课时(Lesson 1,Lesson 2,Lesson 3)、一个项目制作课时和一个故事阅读课时。笔者承担的是Lesson 2的备课任务,该课时的教材设计和文本内容解读见表1。
依据教材分析,笔者的教学设计基本是对教材设计的执行和细化。在与教研员汇报和研讨的过程中,教研员基于笔者对文本的解读,提出了以下问题:
本单元的逻辑主线是什么?而本课时在整个教学单元里的定位是什么?本课为后一课时做了哪些铺垫?
本课的话题到底是讲周末计划还是日常的周末生活?
本课中创设了哪些真实的语境?怎样才能把课本的周末活动和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落实育人价值?
教研员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让笔者反思了自己在教材分析中出现的问题:重视单课时分析,忽视对单元的整体把握;仅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忽视对语篇内在价值的思考;教材分析浮于表面,忽视各板块的内在关联。
笔者只关注了Lesson 2这一教学节点的分析,虽然也做了细致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对单元整体设计的解读和分析,忽视了单元主题意义和各课时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导致本课目标与单元教学总目标脱节,使得本课时的语境创设和内容教学与单元主题、内容、任务、情景等缺乏内在逻辑关系,输入与输出不一致。
主题单元视角下的教材分析策略
1.单元整体分析,明晰逻辑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清教材的主线,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备课组对该单元的教材设计进行了知识与内容的梳理,具体内容如上图1所示。
通过梳理和总结发现,在“Free Time”单元话题下包含着Hobbies、Clubs和Weekend等子话题。在对各课时内在关联的分析中发现:Lesson 1和Story Time在话题和内容上都是因兴趣爱好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以Club为话题进行重组。Lesson 2和Lesson 3的话题都是Weekend,也涵盖了Hobbies、Chores等话题,可以以Weekend为话题整体设计。因此,“Free Time”单元的教学分别以Hobby Club和Having a Great Weekend重组教学。
通过上述梳理,笔者认识到,深入解读教材首先要关注单元整体设计,要仔细思考课时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关联。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在培训中指出的:“一些教师盲目地教课本,经常是‘吃完上顿,才想下顿,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缺乏对不同单元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教师更像是教材的‘奴隸,而非教材的‘将军,没有很好地做到‘教材为我所用。” 专家的引领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整体设计、理清话题和内容的脉络、明晰课时间的逻辑与关联,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进程、落实阶段要点。
2. 深入解析内容,探究育人价值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剖析出教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把英语学习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梳理教材“Free Time”单元的子话题和谈论内容可以发现,Hobby Clubs、Usual Weekends、Weekend Plan、Last Weekend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渗透了中外文化的对比。如:通过Bill和加拿大朋友Ted和Tina的介绍,学生了解了加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周末生活,感知了中加学生在业余生活方面的异同,引发学生对自己业余和周末生活的剖析与思考。
聚焦在Weekend话题时,我们发现,Lesson 2和Lesson 3分别从将来(Weekend Plan)、现在(Usual Weekend)、过去(Last Weekend)谈论周末生活,从计划到实施、从回顾到梳理,无一不渗透问题解决和健康生活的意义。在教研员的引导下,备课组深入挖掘教材内隐的价值意义,提出“Have a Great Weekend”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在剖析自己周末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合理地调整、安排周末生活(做计划),并能实施计划、回顾梳理,从而培养学生管理、调控业余生活的能力。
3. 基于主题意义,创造性使用教材
聚焦“Have a Great Weekend”教学主题后,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进程是困扰备课组的主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又一次研读教材,细致分析Lesson 2和Lesson 3中的四个教学文本的内容、结构和功能。在梳理中发现,在Lesson 2中,听力语篇谈论的是Bill和Ted的周末计划,阅读语篇则是讲述Tina的日常周末生活,一个课时内涉及了两个话题,内容上并没有实质的内在联系。但是,“Tina日常周末生活”的语篇分别从家务劳动、娱乐活动、与家人一起的家庭活动等方面给予我们如何谈论周末生活的启发,能够引发学生对自己周末生活的反思。Lesson 3呈现的是主线人物Bill和Ted上周末的生活,内容承接Lesson 2中两人制定的周末计划,并畅想下一个周末安排。定计划、实施计划、再次展望下一个周末,这不正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吗?
基于上述梳理与分析,备课组以“Have a Great Weekend”为主题,依照着“反思周末生活、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并期待下个周末”的真实生活情境,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补充,重新规划了三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见图2)。
通过深度分析教材,并结合生活实际,笔者对单元整体设计构架以及各课时的设置、课时间的逻辑关系、各课时对单元整体的价值都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只关注某一教学版块,而忽略全局的问题。从搭起主题的框架,到课时间的逻辑安排,教师的逻辑思维也得以锻炼,这是很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法。
此外,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备课组还精选了阅读和视听资源,对教材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如:在“My Usual Weekend”中,补充了“周末活动分类表”,指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家务、学习、家庭生活等)总结Tina周末做的事,从而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周末生活,从多个维度反思自己的日常周末生活。在“My Weekend Plan”一课中,学生初次学习如何做周末计划,教师提供一张计划表框架,并补充了清明节活动的小视频,在必做的事、想做的事、清明节的特色活动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脚手架。
反思与收获
1. 解读文眼、明确主题
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一个范例,教师不应囿于课本,而要将课本为教学所用,围绕主题展开每一堂课。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挖掘文眼,确定主题。教材的编写具有普适性,有时并不能适应现实的课堂。因此,教师需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以科学的态度解读文本,深度挖掘并高度提炼出文本里蕴含的主题意义,以主题指导相关课程的设计和学生的单元学习进程。
2. 结构化解读教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力者,应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搭好支架。教师需要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材料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学生建构完整而富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Free Time”这一单元,在“Have a Great Weekend”主题的支撑下,教师引领学生灵活使用教学文本,先反思自己的周末生活,然后制定周末计划,在清明小长假中实施自己的计划,在清明节后与同学分享并自我反思,以求改进。基于主题的系列课程,让孩子们有目标、有逻辑地学习,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学会合理安排周末生活。
3. 生命化解读教材
教师既要走进文本、研究文本,还要走出文本、联系生活。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剖析出教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把英语学习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将书本灵活地情景化,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真实地学习。Weekends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到学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需要通过计划来管理自己的时间,也考虑到清明节小长假的契机,让孩子在了解课本里国外朋友的周末生活后,规划自己的清明假期里需要做什么,想做什么,以及清明节要做的节日活动,最后在假期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执行情况并调整,掌握规划做事的能力。真实的语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学生学习的高度和灵活度。从以话题为主线的教材中提炼具有育人价值的主题和任务,对教材进行透彻梳理和深入解读是第一步。教师只有在课前准确、深刻、透彻地对文本进行研读,才能有精妙的教學设计,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