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志伟
摘 要:水是动物生长最基本的营养成分,缺水会引起生产性能的下降甚至导致疾病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饮水器应从选择、安装、布局上设计好,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检测与处理,正确操作,保障饮水安全。
关键词:水;管理;合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1-0062-03
水是生命之源,是动物生长最基本的营养成分但又经常被忽略。水在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猪饮水不足或缺水,首先表现为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或废绝,最终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而发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和经济效益降低;限制饮水对哺乳母猪的泌乳量、采食量和仔猪的生长速度、体温调节等均可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死亡;要想养好猪,水在生产中的作用就不能被轻视。
严防“病从口入”,对于这个“口”,严格来说是指通往机体内的所有通道,如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等。在日常生产中尤其是饮水系统管理不善时,猪舍内或舍外的饮水管道内壁均可能会形成生物膜,从而引起饮水的细菌含量超标,导致猪拉稀,为了保证猪肠道的健康,我们必须从饮水管理抓起。现代的养殖业正向规模化、现代化迈进,在高密度与高强度的持续生产、频繁转群与防疫、环境污染压力加重、应激因素增多等情况下,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疾病综合征日益增多,猪场合理饮水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分群、分阶段的营养饲喂、饮水系统的合理布局、良好的水质与微生物状况、适宜的水温都能为猪群健康饮水提供保障,合理供应饮水、控制水中微生物数量与水质直接同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密切相关。水不像养猪生产中的其他原料那样需要定期购买,相对较容易得到,因此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指导与培训。在实际生产的日常管理中也常被忽视,这其中不乏生产者甚至管理者,尽管多数管理者都清楚水在养猪中的重要性,却常常忽视饮水的诸多细节管理。
1 树立正确的饮水管理理念
1.1 转变对饮水管理不重视的思维
要自上而下重视水在短缺情况下的严重危害性,俗话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可见水在养殖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养殖者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从培训抓起,思想上统一认识,并进行定期检查,时刻警惕,推行程序标准化、应用制度化与考核监督表格化。
1.2 重视饮水设备选择、安装与保养
应尤其重视保育仔猪的饮水设备,从实用性来看碗式比鸭嘴式的更好,同时注重零件的耐用性、操作安全性以及环保与节能等。安装要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或在其指导下进行,既可提高效率又可降低后期维修保养成本,出现问题后也可及时分析解决。
1.3 改善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的改善,虽并不能保证猪群一定能维持健康,但猪群的健康状况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1.4 注重水料比
水料比随着猪体重的增大而减小,在北方养殖场中,碗式饮水设备下保育猪的水料比是3.2∶1~3.5∶1,生长猪则为2∶1~2.5∶1。而妊娠母猪2.8∶1~3∶1的比例较为适宜,与人们通常认为的3.5∶1~3.6∶1相比,采用2.8∶1~3∶1的比例可减少高达20%的粪便污水环保处理费用,当出现异常比例时应及时纠偏。建立料水管理不分家的理念,不论采用哪种饲喂方式,每天都要在喂料前进行料槽的清理;送料管与料槽间垂直部分要以1周2次的频率清理,防止缝隙饲料粘著灰尘发霉变质。
1.5 保证充足的饮水
充足的饮水可以使仔猪在21 d断奶时体重每头增加0.5 kg~0.7 kg,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种的时间缩短0.8 d~1 d,效益可观。
2 饮水的安全性
(1) 建厂的先决条件是,在建厂之初要预测或测定水井出水量,需使用30 m以下的地下水,少用地表水,厂区最好配备2口井,其中一口60 m深,备足潜水泵,防止意外。
(2) 加药装置要排出真空,定期清洁,还要时刻根据不同药物所需浓度进行倍数调整。过滤装置应采取反向渗透,定期清理,在大雨过后应再多进行1次清理。
(3) 饮水器的位置,一般与料槽并排,防止互相拥挤造成饮水器过度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4) 要定期使用消毒剂处理水井,尤其在雨水季节,防止肠炎发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饮水系统是鸭嘴式封闭饮水系统,可保证饮水不被环境污染,管理者可以通过阶段竖立的透明管直接查看饮水的污染度;要定期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维护及修理,不只是消极地换掉故障饮水器。
(5) 避免猪场缺水,一是查看水塔有无水,上下管道开关开启情况或是否缺电,二是查看水管是否破裂,饮水器是否被异物堵塞,饮水管道使用年限或生物膜情况。
(6) 水中适量添加酸化剂,在适宜的温度下饮水中的细菌每20 min繁殖1次,一般采用酸化降低水的pH,防止消化紊乱。
(7) 每年对供水系统至少组织1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对日常生产中存在的饮水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并跟踪改善效果。
3 饮水管理的误区
3.1 合理调节水压的误区
猪场饮水系统据不同阶段的猪采用不同的水压,其中产房仔猪用水经常是停滞且温暖的,这样的条件再加上充足的氧气,便很容易滋生细菌,添加必要的酸化剂可帮助其消化。
3.2 不同阶段的猪饮水装置安装的误区
后备舍和妊娠舍采取地槽式,哺乳舍的在产床食槽一侧安装一个低位乳头式饮水器,仔猪和保育前期用碗式饮水器,保育中后期、育肥期用鸭嘴式的较好,要防止哺乳猪在夏季玩水使水溅到仔猪身上使其受凉。对于饮水器的安装高度与角度,应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调整,鸭嘴式饮水器的安装角度有水平和45°两种,哺乳仔猪高度为15 cm~25 cm,保育猪25 cm~30 cm,生长猪、育肥猪50 cm~ 60 cm,成年猪75 cm~85 cm,还要考虑其排泄区域,理想的安装位置应靠近料槽。一般一个区域安装2个饮水器,一个较高一个较低,防止饮水器长期被一头猪霸占。同一栏舍内两个饮水器的位置一般并排,间隔50 cm,否则可能导致一个饮水器长期不用致使卫生状况较差,危害猪群健康。
3.3 估算饮水量的误区
通常用饮水量与采食量的比值(正常为2.5~3.0)来估算饮水量,即在正常状况下,猪饮水量约占其体重的10%~15%,而妊娠母猪与哺乳母猪的饮水量分别约为10 L与20 L,应特别重视哺乳母猪饮水器的水流量未能达到母猪所需饮水量的情况。饮水量还与猪的日龄、生产水平、体感温度、水温、供水方式、饲料种类、饲喂方法及猪的活动量有关。需安装一个特殊的水压调节变频装置,保障猪喝到足够的水,还可使猪饮药均匀。
3.4 判断供水系统出现问题的误区
猪早期缺水表现为乱拱烦躁不安,乱叫及吃料不达标;猪群出现停止采食,则表明已经停水至少24 h,此时问题已相当严重。
3.5 降低污水处理费用的误区
为了加强环保,限制妊娠母猪饮水,降低污水处理费用,而造成猪尿中物质结晶引起的尿道感染,可能是造成母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被屠宰的母猪中有高于1/4的猪膀胱异常。
3.6母猪采食量不达标的误区
通常认为是疾病导致母猪采食不达标,而大多数原因是缺水或饮水不足。饮水器检查时只要见到水出来,就认定饮水器为正常,是常见的错误;任何猪(泌乳母猪除外)每天至少花10 min时间喝水。
3.7 饮水温度的误区
猪饮水的最佳适口温度是10 ℃~15 ℃,温度过低会刺激胃收缩,易引起胃寒,使体内的消化酶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腹泻;反之水温过高时,胃液分泌不足也会影响消化吸收;环境温度高会增加水的需要量,在母猪和育肥猪上表现更加明显。温度以20 ℃为基准,环境温度从12 ℃~16 ℃到30 ℃~35 ℃,水的消耗量会增加50%。不同猪种所需的饮水量和水流量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