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财 黄先栋 袁丽娟 曾升坚 吴文桃
摘 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IBDV往往与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以及鸡支原体病形成混合感染,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进行分享,旨在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科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1-0023-0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 Disease,IBD)又称甘波罗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此病,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本病往往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病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以及人员等,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本病往往与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以及鸡支原体混合感染,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一例鸡IBD的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作如下介绍,旨在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江西吉安市某养户养殖清远麻鸡13 000羽,2018年6月20日当日为24日龄。该批清远麻鸡于21日龄进行阉割手术,受手术后影响,20日当日共死亡110羽,笔者现场解剖发现死亡鸡有IBD症状。当日下午即在饮水中添加通肾药物以及复合维生素B,21日晚开始注射法氏囊精制卵黄抗体,注射剂量为1.5 mL/羽。之后持续观察情况,6月21日鸡群死亡52羽,6月22日死亡231羽,6月23日死亡405羽。之后鸡群逐渐恢复至正常死淘率。
2 发病原因
依照正常养殖程序,该养户应在鸡群7~8日龄时注射新支流油苗,随后饮水接种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但是该养户未进行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接种,以致该鸡群发病,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事隔不久,该养户另一个鸡棚因靠近发病棚,也因人员带毒和空气传播等感染IBDV,而此棚因及时注射卵黄抗体,且该鸡群进行了法氏囊活疫苗接种,有一定的抗体保护力,只发病当天死亡30多羽,并未造成严重损失。
3 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
发病初期,笔者观察发现部分鸡啄食自己的泄殖腔。病鸡先是出现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和畏寒等情况,且常扎堆、精神委頓,而后病鸡随即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奶油样)和水样稀粪(图1),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也被粪便污染。病情严重的鸡头部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解剖可见:病鸡胸肌、腿肌出血(图2);腺胃与肌胃之间有出血带(图3);肝脏呈土黄色(图4);法氏囊肿胀且浆膜覆盖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图5)、法氏囊有出血点甚至呈葡萄样坏死(图6)。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检查
在无菌条件下,采病鸡心血涂片和肝组织抹片,经染色显微镜检查,未发现细菌。在无菌条件下,采病鸡心血和肝组织渗出液,在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上,37 ℃培养24 h,未发现细菌生长。
4.2 血清学检查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鸡法氏囊组织,用研磨器磨碎,加入5倍体积的灭菌磷酸盐缓冲液,研磨成乳状,反复冻融3次后,加等量氯仿,摇匀过夜,3 500 r/min离心,把上清液作为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作琼脂扩散实验,24 h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
根据该鸡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确诊为IBD。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治疗药物,发生该病后养殖场应对人员和病禽进行隔离,加强舍内外和器具等的消毒。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应对全群紧急进行法氏囊抗体注射,辅以通肾和中药药物治疗,但仍可能会引起较大死亡,这与治疗时机的把握有很大关系。
5.2 预防措施
本病属于病毒病,鸡主要通过法氏囊疫苗免疫获得抗体保护,肉鸡上常采用(第7天)新支流油苗和法氏囊疫苗进行免疫,目前比较好的方案是使用新支流法四联油苗免疫注射。
6 小结
在养殖中病毒病多以疫苗预防为主,大多数病毒病并无可靠的治疗方案,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的疫情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通过疫苗接种在鸡体内产生抗体而起到保护作用。IBD的危害不容忽视,笔者建议采用新支流法四联油苗,按照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剂量进行注射,避免不免或漏免等现象的发生。该种方法在不伤害法氏囊和减少鸡群应激的情况下,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保护力,操作也相对简单,同时也可减少鸡群接种疫苗的次数。由于法氏囊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当其受到破坏时,继发其他疾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此时常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进而引起鸡群的大批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