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竞技武术开放性的形成路径

2018-05-14 17:20王旭景乔旭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放性

王旭景 乔旭

摘 要: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法,对我国竞技武术系统的封闭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竞技武术的主体和客体看来,目前我国的竞技武术系统具有明显的封闭性;继续坚持原有系统的封闭性不加改革,只会将竞技武术系统禁锢在走向崩溃的“被组织”系统之中。唯有首先构建竞技武术各个层面的开放性,才有可能促使其形成多维立体的耗散结构,才能生成内在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竞技武术 耗散结构 封闭性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147-02

1 耗散结构理论

1969年,普利高津在“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耗散结构”的概念[1]。耗散结构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传统静态的科学观向动态的科学观发展的历史转折[2]。开放性是系统能否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舍此条件,系统会在内部正熵流不断增加而外部负熵流无法进入的情况下走向解体,再强大的外部力量也无济于事[3]。它不仅适用于无机系统,也同样适用于有生命系统[4]。

2 我国竞技武术系统的封闭特征

2.1 我国武术竞技系统主体的封闭特征

首先,武术运动员的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被封闭在训练、比赛的简单的无限循环中直到退役。在封闭的体系下,运动员社会经验和人生体验极度缺失,所以他们在退役之后,因为在封闭体系中未能及时积累足够的社会生存经验和技能而难以立足于社会。其次,不同级别或相同级别的武术运动队之间或者武术院校之间武术的交流沟通是贫乏的。这种封闭性与竞技体育的异化具有一致性,都是系统不良状态的一种体现,是系统走向无序与混乱的一种预警。

2.2 我国武术竞技体系客体的封闭性

2.2.1 器物技术层面的封闭性

首先,在器物技術层面上,竞技武术系统具有封闭性。第一,评价标准的封闭性。《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修订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为适应竞技武术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倡导科学量化,追求公正准确,引领技术方向,提高技术水平。”第二,唯技术论的封闭性。唯技术论最容易导致形式大于内容的形式主义倾向和削足适履的机械思维,正体现了近代西方科学传统思想的机械性。竞技武术强调技术统一的同时,就要求不同演练者精神气质上的同一性[5]。在保持太极拳核心思想与练法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陈杨吴武孙四家太极拳创始人在练拳和传拳过程中的不同性格、气质、目的、思想态度的影响下创造性地生发出了各有不同技术和风格的太极拳[6]。于是,形成了虽都是太极拳却风格各异,风格各异却又都是太极拳的异彩纷呈的局面,即所谓“保质求精”,既是技术的,又是精神文化的[7]。周伟良先生认为传统武术到竞技武术是“神明脱化”到“技术标准”的嬗变[8]。

2.2.2 制度习俗成层的封闭性

首先,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而“我”参与不了。竞技武术高难度的竞赛动作,一般参与者无法完成,也就无法用于锻炼,因而可参与度较低,产生较强的身体上封闭性;其次,操化的竞赛武术套路的审美传统和民族情感上的距离,产生心理上的封闭性。竞技武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华文化的符号,应该具有更高的群众参与度,因为不可能存在国人不普遍热爱的“国粹”。即使强加以其之名,它也不具有存在和生长的内源动力。

2.3 精神价值层的封闭性

我国的竞技武术系统是区别于民间传统武术系统设立的。首先,竞技武术产生是人为主动区别于传统民间武术的结果。竞技武术形态虽然部分源于传统民间武术形态,但是从耗散结构系统内部因子关系上看来,作为隶属官方的竞技武术系统与民间传统武术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竞技武术系统是相对于民间传统武术系统而建立的。两个系统同出自一个母体,本应共通,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其次,竞技武术系统是在西方传统科学思想和体育传统思想的支配下构建的[9]。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般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系统所共有的一般性封闭特征。

3 竞技武术系统开放性构建路径

3.1 竞技武术系统主体的开放性构建

首先,应该将权利意识和人文关怀引入到竞技武术系统中来。运动员的教育不应只是运动训练,一方面为退役之后的生活做好规划和准备,另一方面运动员是运动系统的重要主体,其知识结构的优化、迁移和充分实践是运动训练方法改进的巨大内在动力。这种负熵流必须在系统内部的开放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次,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发现、创造的优秀方法得不到推广,其根源在于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对立关系。

3.2 竞技武术系统客体的开放性构建

客体的开放性构建要坚持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精神与身体的多维度开放。首先,从器物技术层看来,竞技武术系统应该建立开放的技术标准,破除唯技术论,建立多元协调,身心统一的评价标准;竞技武术是武术系统这个复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破除仅有南拳类、长拳类和太极拳类三足鼎立的项目设置格局;其次,从习俗制度层面看来,竞技武术系统应该建立更加广阔的群众基础,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为系统的后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同时,应支持民间武术组织的发展,建立合作交流合作机制[10]。最后,竞技武术系统从精神价值层看来,一方面应当以中国文化的代表的态度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追求天人一体自然而然,是习武者由拳入道的自然归属[11]。对武术的精神文化价值重新审视[12]。另一方面,应当解放思想,自觉摆脱“牛顿模式”的困扰。

4 结语

坚持原有系统的封闭性不加改革,只会将竞技武术系统禁锢在迟早走向崩溃的“被组织”系统之中。唯有首先构建竞技武术各个层面的开放性,才有可能促使其形成多维立体的耗散结构,才能生成内在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尼科利斯,普里高津,著.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M].徐锡申,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51.

[2] 管晓刚.耗散结构理论的科学和哲学意义[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8(4):30-34.

[3] 邵桂华.我国竞技体育耗散结构的形成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5):12-16.

[4] 黄冬梅.耗散结构论对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1):31-35.

[5] 温搏,王静,王旭景.武术文化变迁及其文化生态成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6):59-64.

[6] 吉忠灿,邱丕相.明清太极拳演变的因素及其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9):35-39.

[7] 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77-80.

[8] 周伟良.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50-252.

[9] 温搏,王静,王旭景.中华武术核心思想流变及其文化生态成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6):51-56,68.

[10]李凤成,段琼,张守忠.我国民间武术组织的发展困境及其出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6(9):33-36,100.

[11]王岗,张道鑫.中国武术“度”之要义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5):8-13.

[12]龚茂富.启蒙、实践与重构:“非遗后时代”民间武术发展的实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0):49-52.

猜你喜欢
开放性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开放性手术与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肿瘤中的价值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高年级开放性阅读资源开发初探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如何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问出精彩问出效率
实培计划—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