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熬夜状况对比研究

2018-05-14 11:46张静葛莹祖维李紫薇高远杭金菊
新丝路(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学类对比高职院校

张静 葛莹 祖维 李紫薇 高远 杭金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走访等方式,发现熬夜已成为医学类高职院学生的普遍行为。这种行为存在专业、性别、年级的差异。同时,他们对于熬夜的认知也存在差异。熬夜行为的产生受认识、学习状况、环境及自我约束力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熬夜习惯需从学院和学生个人入手。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熬夜;对比

熬夜,是一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它可能降低人体机能免疫能力下,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有观点认为,0点入睡属于熬夜;从内分泌的角度上说,11点后入睡属于熬夜;但睡眠最佳时间是22点-6点半,若该时间段未能入睡,神经内分泌和神经激素都会受影响,褪黑素等激素分泌不到理想的量,破坏整个机体系统,可能会随之而来恶性肿瘤(乳腺癌、宫颈癌等)、高血压、胃肠道疾病、情绪病等。故本研究中熬夜指22点以后入睡。为了了解医学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熬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改善和提高其健康水平,我们对医学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熬夜状况展开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在校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学生467人,占被调查者的44.39%,二年级学生519人,占 被调查者的49.33%,三年级学生66人,占被调查者的6.27%。

2.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随机走访等形式,在校内展开调查。借助问卷星平台制作、发放、回收以及研究分析问卷。计发放问卷1053份,回收1053份,有效问卷1053份。以问卷星平台自动统计功能为主,人工统计为辅,充分分析回收数據。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熬夜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受调查者中,22点前睡觉的仅58人,占总人数的6%,48.81%的学生入睡时间集中在22-23点之间,而23点以后入睡的人占总人数的37.61%。综上,22点后睡觉的占总人数的94.49%。可见,熬夜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2.不同专业学生熬夜情况略有差别

调查发现,不同专业学生熬夜程度略有差别。护理、药学、助产、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营养、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学生集中在22-23点之间入睡,临床医学专业集中在23-24点之间入睡。寻找原因时发现,可能是学习任务繁重造成,人才培养方案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总课时最多。

3.不同年级学生熬夜情况有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在23-24点间就寝的人数最多,而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22-23点之间就寝的人数最多。由此可见,一年级熬夜现象比二、三年级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新生首次脱离了家长管控,无法控制自己。另一方面,可能和学院要求一年级学生必须上晚自习的规定有关(晚自习结束时间是9点),而二、三年级不用上晚自习,具备早睡条件。详细数据见表1。

4.不同性别熬夜情况有所不同

男女生熬夜情况明显不同。男生就寝时间集中在23-24点之间,而女生则在22-23点之间。调查显示,大学生熬夜时主要活动是娱乐。通过问卷和随机走访发现,男生熬夜主要是打游戏或者聊天,而女生则主要追剧与阅读小说,性别差异明显。详细数据见表2。

5.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有待提高

熬夜不仅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会使第二天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调查显示,47%的学生认为熬夜对第二天的影响一般,有27%的学生认为熬夜会对第二天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可见学生对熬夜的自我认知还存在不足。详情见表3。

熬夜在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已有66.82%的学生认为熬夜并不值得,准备改变,84.24%的人认为熬夜并不是无所谓的,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熬夜是不良习惯,但认识并不深刻,有待提高。

6.对熬夜认知存在性别差异

54%的女生认为熬夜并不值得,准备改变;而有38%的男生认为熬夜虽然不值得,但他们并不准备改变。女生的认识比男生深刻,可能因为女生熬夜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生理期,而男生无此顾虑。

三、讨论

1.熬夜的原因

(1)课业负担沉重

医学类高职生学制三年,共需完成3000多学时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在校两年,需完成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将近2000学时,平均每学期500学时,每学期按照20周计算,每周完成至少25学时,每天至少完成5学时学习任务,剩下的时间用来理解消化吸收课堂讲授内容,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学习任务之外,各类课外活动也占据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在白天满课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夜晚和周末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知识。

(2)对人生目标认识不清

“等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不少大学生入学前是在师长这样的教导下发奋,确定上大学的奋斗目标。当他们完成考大学的阶段性目标时,新目标却未能及时确立时,对未来表现出强烈的迷茫。他们对生活和学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将大量时间花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尤其是娱乐休闲,调查显示有40.78%的人选择通过熬夜来娱乐放松。

(3)专业学习挫折感强烈

医学类高职院不少大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出于就业考虑,被动接受家长意见,选择医学类专业,但本身并不感兴趣。因此,他们对所学课程兴趣乏乏,消极应付。日积月累,永远落后的学习进度他们倍感挫折。而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成就感让他们乐而忘返,逐渐与现实世界脱离,这导致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时间感越来越差,昼夜颠倒,生活作息极其不规律。

(4)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

大学生脱离父母的管束,无升学压力,大学管理宽松,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给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熬夜现象普遍。

(5)环境的不良影响

大学宿舍里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息习惯。晚睡晚起的人对早睡早起的人造成了很大影响。调查发现,环境的不良影响对学生的熬夜行为影响甚大。有41.16%的学生表示,熬夜是因为宿舍其他同学熬夜,自己没法正常入睡。

2.解决措施

(1)加强管理和教育

强化制度育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制定系列规章制度。有32.2%的学生认为学院应采取按时停网停电措施;甚至19.01%的人认为应对熬夜通宵严重者予以合理惩罚。宿管员加强巡视,同时设置奖惩机制,如把是否按时作息作为文明宿舍评选指标之一,并从中挑出综合表现优秀的宿舍作为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注重健康宣教。经常熬夜的人身体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有54.37%的学生认为熬夜会导致身体正常节律紊乱,影响视力,睡眠、肠胃功能等。仅有12.17%的学生只知道熬夜有害健康,但对具体危害并不了解。75.76%的学生认为学院可以宣传熬夜的消极影响,提倡按时休息。因此学院应做好健康宣教,其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健康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宣教,让学生明白,熬夜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钟系统,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皮肤受损等,还会在无形之中增加癌症的发生率。因对熬夜存在性别认知差异,健康宣教时还可因性别而异,如男生经常熬夜会造成激素水平失调,影响生殖功能;女生经常熬夜则导致皮肤干燥、皱纹、色斑等。同时告知学生,在不得不熬夜的时候,通过按摩眼睛,放松眼周肌肉,缓解眼睛酸痛,同时,保持空气通畅,保证大脑正常需氧量, 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减轻身体疲乏。另外,可以通过图片讲座、播放视频、微信平台的图文推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熬夜所带来的危害,以此促进学生减少熬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倡导室友间相互督促,形成积极的协调带动作用。

有机整合教学内容。调查中,有不少专业的学生表示,学院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学生指出,相近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存在重合,可以进一步整合。教学管理部门在召开专业研讨会时,最好对每门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研讨,打破课程间的壁垒,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将有限的时间利用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2)坚定自我提升信心

及时转变观念。熬夜所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短期内影响不大,所以很多大学生认为熬夜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不会带来过大的健康问题。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会给他们以后的健康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势在必行。

提高自我管理。改变熬夜的不良习惯关键在于个人的自我管理。作为医学生,为了避免熬夜带来的种种危害,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应向身边亲朋好友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形成良性循环。调查显示,64.64%的学生建议以宿舍为单位,设置合理的作息时间;69.01%的学生认为室友之间应相互监督,口头提醒。有45.91%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避免熬夜;77.09%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为自己制定时间表,合理利用时间,争取按时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还有58.56%学生认为可以戒掉玩游戏或者追剧的习惯,同时给自己的手机或电脑断网。同时,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应尽早树立人生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长期迷茫,荒废学业,虚度光阴。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轉换过程得到强化,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体育锻炼可以消耗大学生多余的精力,减少大学生失眠概率,保证大学生睡眠质量,一定程度上减少熬夜。

四、结束语

近年来,熬夜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迫切希望改变熬夜的现况,改善和提高其健康水平。随着“健康中国”观念的提出,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苏卫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势而为提出了“健康苏卫”。“健康苏卫”初衷是提高教职工身心素质、提升教职工理想信念、增强教职工职业自豪感的。但“健康苏卫”不应仅针对教职工的健康,它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健康。研究苏卫学生熬夜问题将为建设“健康苏卫”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杜成林、丁楚杰、余洋、张磊、唐文照、赵焕新.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生熬夜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校园旬刊.2016(1)

[2]黄小靖、许禄华、李婷、祝海毅.医药院校学生熬夜行为与其危害认知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0)

[3]李佳欣.医学院校男女学生熬夜情况调查比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6)

[4]董莉、陈芬芬、夏超.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3(01)

[5]周旭、肖元梅、王超、朱洁.南昌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10)

[6]由娟.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4)

作者简介:

杭金菊(1981--)女,江苏盐城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静,女,汉族,江苏淮安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5级学生。

猜你喜欢
医学类对比高职院校
医学类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