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及对策

2018-05-14 11:46王晓艳
新丝路(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生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本文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创计划项目的背景下,以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为例,总结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效果,剖析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培养模式、建立以实践过程和效果为目标的项目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设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创项目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首批创业者的代表比尔.盖茨掀起了一轮自主创业革命,在为社会和个人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而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起社会关注则是从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始的,可以说,这次大赛标志着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起步。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意见》的提出,将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向了深入和全面发展阶段。经过数年的摸索与实践,国内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启蒙—课程—赛事—创业实践”模式,“一体两翼”模式,“融入式”。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高校、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据麦可斯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65%,而真正参与创业活动的大学生仅有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创业参与率,而且创业成功率不高,2016届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更是低至1.9%。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都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大部分高校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通过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切合学校定位的多元化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基于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远未达到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系统、不完备;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只是被动接受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和体验式教育环节;创业教育模式落后;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推广及实施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许多高校得以开展,并且在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高校必须打破传统的大学生被动接受创业教育的模式,找准“新方法”、拓展“新思路”、打造“新载体”、提供“新途径”、搭建“新平台”、渲染“新氛围”,从不同层面研究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从整体上提高创业水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目的是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在高校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软硬件环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要求各高校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实施大创,并提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大创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和交叉融合”为实施原则,将创新创业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两大类大类。青年学院的青少年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应用性强的师范专业,它要求学生除了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青年学院鼓励学生尽量结合学院“青年、公益、创业”特色确定项目主题,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设计调研方案、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并注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应发挥辅助作用,营造一个教学相长、亲密融合的学术氛围。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研创新训练活动,同时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职业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三、青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及实施效果

1.主要内容

青年学院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训练活动主要包括:大创、学科竞赛、教师资格技能培训和其他科研活动等内容。其中学生参与较为广泛的是大创训练,青年学院大创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开展学校大创的申报、评审、检查、评估和考核。

2.申报程序

大创项目申报和评审程序主要包括学生申报、学院初评、学院上报、学校评审四个阶段。获准立项项目在师大教务处网页上公示一周,对推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立项项目公示后上报教育部。

3.主要特点

(1)采用指导引导,提供实验平台。目前青年学院大创题目拟定主要是学生自主命题、指导老师进行修改。虽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命题,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及需要提出问题, 产生创新思想,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大创项目都是由指导老师进行拟题。同时鼓励跨学院组队,学习其他专业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业经验。

(2)注重研究过程,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大创是针对本科生的项目,更加需要倡导一种“注重过程、宽忍失败”的理念。大创项目最终无论成功与否,学生都会从中受益。通过申请项目可以锻炼学生概括共性问题的能力,通过发表论文等形式可以锻炼学生总结理论成果的能力。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的周期是一年,大创项目开展中期,学院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学生需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由于人员变动或者无法继续实施的项目,可申请终止。结题时,学生需提交结题报告、教师指导记录册,附上相应的调研报告、论文、专利和成果实物等,通过学校结题验收的项目,统一颁发结题证书。没有完成实验或者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申请延期结题。

(3)组织保障。青年学院成立青年学院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处长、青少系的相关负责老师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大创项目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系里还有专门老师负责大创项目启动、学生动员、项目初审、材料汇总、立项评审及立项项目的管理、指导、检查、监督、验收、评价和管理本单位立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等工作。

(4)激励机制。为贯彻落实《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鼓励青年学院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和保障创新项目有效开展,青年学院特制订了《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立项为国家级、市级的大创项目,其负责人和参与人都会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项目指导老师,学校对指导大创项目算作教学工作量,并且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4.实践效果

学生通过大创训练,创新意识和思维大幅提升,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论文及报告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大幅度提高,大创负责人锻炼了自己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由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发展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2014年以来,青年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每年的大创项目的申报,并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我院总计有一百余名同学参与了大创项目,占学院本科学生总数的29%。获得立项的项目在每个年度的中期检查中全部通过。2014年度立项3个项目,其中1个晋级国家级项目,2015年度申报了6个项目,6个获得立项,其中2个为市级项目,2016年度申报了5个项目,四个获得立项,其中1个为市级项目。2017年共申报了8个项目,其中3个为市级项目。

四、青年学院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目标定位过高

从我院及各兄弟院系项目申请情况看,大学生的参与项目的热情普遍较高,但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项目的目标定位过高,项目的实施困难重重,学生的自信心因而受到打击,不利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业类知识水平不高

“大创计划”项目需要学生具备两方面知识结构:一是与所学专业及大创项目类型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创业类知识,包括市场营销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工商税务知识等方面。从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够在项目实施中具体运用。但学生对创业类知识掌握不够,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对不多,导致项目开展的过于盲目,缺乏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3.项目成员梯队建设不完善,成员间合作意识不强

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进行研究和实验,有些项目由于毕业等原因的人员退出,导致项目不能继续进行,因此,项目成员的梯队建设尤为重要。此外,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负责人承担过多的工作,团队其他成员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因此项目研究只是个别人在进行,偏离了项目本身对于人才培养的目的。

4.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有限

大部分指导教师都是在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给学生进行项目指导,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指导的老师很少,因此导致两方面问题的出现:一是指导教师的时间有限,对项目的指导力度不够;二是指导教师都是本专业的教师,对创业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也很有限,不利于项目的开展。

五、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1.優化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培养模式

就学院方面而言,有必要制定规范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时将其系统化地纳入到项目教学过程中。项目计划需要很强的针对性和明确性,可以使指导老师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此外,项目研究还可以促进教育研究人员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良,以问题和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从根本上对大创计划项目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其不断优化。

2.建立以实践过程和效果为目标的项目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贯穿整个项目过程与最终成果的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要注重实践中的研究过程,以及个人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等。因此,项目本身、投入实践的可行性与是否达到项目的预期效果也是评价的重要因素。评价标准既要着眼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又要从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符合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与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建设项目指导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指导教师自身具备对科学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创业素养,才能带动学生的创新主动性。因此,优化教师素质势在必行。指导教师要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在项目研究中探索与发现。此外,指导教师应在项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不同技能,提升自我。与此同时,指导教师在项目研究中应与学生积极讨论问题,完善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以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4.构建校级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为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院可以设立实践项目体系和网络管理体系,将大学生项目的训练过程和网络管理融为一体。从网上上传大创项目、审核立项、中期检查再到最后验收等各个环节,指导老师与参与同学一起从遇到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着手,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此外,学院也可以建立相关论坛和信息交流平台,方便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也可邀请以前完成较好的国家级项目大创负责人,讲授成功的经验,也可联系一些项目终止的学生,讲授失败的教训;针对青少系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设一系列相关选修课程,邀请专业人士、知名校友开展研讨会或演讲,分享成功的创业经验,让学生能共享创业心得,开阔视野,为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5.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举办各种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开展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营造高校学生人人想创业、人人能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六、结语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近几年,青年学院的大创项目呈增加趋势,学生通过大创训练,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尽管目前青年学院的大创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自“大创计划”项目开始实施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大學生的创业观念得到了强化,树立了创业典型,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了高校的创业文化氛围,对于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更好的促进“大创计划”项目的深入开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璐、李洪涛、曹以.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9):33-35

[2]于斯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过程管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308-309

[3]周杨、何景周、苏曼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7(2):22-25

[4]时春阳、李月.对“大创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10):104-106

[5]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教高函[2012]5号

作者简介:

王晓艳,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物造型设计。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模式化可持续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设计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路径
关于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