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杰 王举涛
摘 要:三级跳远运动技术动作难度大,结构复杂,如何有效地使运动员的三跳技术动作协调、连贯和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运动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2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节奏相对比较平稳;主要以“单足型”技术为主;三跳起跳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相对较多。
关键词:优秀女子 三级跳远技术 运动学
中图分类号:G8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b)-0219-02
三级跳远运动技术是由运动员在快速运动过程中连续完成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三个动作所组成的,因而其技术动作难度大,结构复杂。如何能够使运动员在快速运动过程中连续完成三个跳跃动作,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能外,合理有效的技术动作也必不可缺少。
1 助跑技术特征
三级跳远助跑的技术核心就是“速度”,特别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的“最后两步”又是连接助跑与起跳的关键环节,运动员能否在高速助跑中快速有力地完成起跳,合理把握单足跳的腾起速度与角度是助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中速度利用的根本。
我国多数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长较倒数第二步步长小,其中变化较大的是谢荔梅、李艳梅和刘亚男,分别为0.06m、0.05m和0.05m,说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节奏相对比较平稳。
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变化来看,总的趋势是下降的,说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速度是下降的,这与其助跑最后阶段步长节奏相对平稳比较相符。
研究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最后一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运动成绩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r=0.9968,P<0.01)。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是影响成绩的决定因素,而起跳脚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助跑最后一步体现出来。所以,三级跳远助跑最后一步的速度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目前世界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助跑快、放脚快、起跳快”。
2 单足跳、跨步跳、跳跃分析
2.1 各跳的距离和比例
三级跳远三跳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其最终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绝大多数属于“单足型”技术,只有谢荔梅和李艳梅属于“平衡型”技术,刘亚男属于“跳跃型”技术。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提高助跑速度的能力,增强下肢肌群的退让工作能力;同时,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条件与能力,寻找与确定个人的最佳比例结构,充分展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2.2 三跳的速度及机械能变化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单足跳起跳阶段的能量损失平均值为(8.7±0.63)%(起跳着地瞬间的动能减去起跳离地瞬间的动能除以起跳着地瞬间的动能),机械能损失的大小反映了运动员利用下肢肌群中弹性势能能力的大小,能量损失多,说明下肢肌群储存弹性势能的能力较弱。
2.3 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各技术指标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讨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技术特征,运用灰色测度和关联度方法对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各技术指标进行计算,以便确定三级跳远各技术指标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将最终成绩确定为数列X0。
通过计算得出,其关联度排序为:X9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X1单足跳距离>X3跳跃距离>X7跨步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X2跨步跳距离>X4最后一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X5单足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X10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X8跨步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X12跨步跳阶段机械能的变化>X13跳跃阶段机械能的变化>X6单足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X11单足跳阶段机械能的变化,即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灰色测量关联度序列为: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X9=0.954),单足跳距离(X1=0.948),跳跃距离(X3=0.946),跨步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X7=0.933),跨步跳距离(X2=0.921),最后一步身體重心水平速度(X4=0.898),单足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X5=0.892),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X10=0.877),跨步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X8=0.831),跨步跳阶段机械能的变化(X12=0.708),跳跃阶段机械能的变化(X13=0.681),单足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X6=0.589)单足跳阶段机械能的变化(X11=0.576)。
通过上述数据发现,最后跳跃起跳瞬间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是影响女子三级跳成绩的首要因素,这也与当前世界三级跳远运动技术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即“速度型”。科学、合理的单足跳、跨步跳技术是保证最后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单足跳的距离也是影响三级跳远的主要技术因素。当然,并不是说单足跳的比例越大,其最终成绩就越好,也不是说单足跳的比例越小,运动员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就越小,而是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合理控制单足跳的距离,以保证与跨步跳和跳跃的距离相适应,不能破坏了三跳之间的节奏性与连贯性。另外,关联度中的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X10)和跨步跳阶段机械能的变化(X12)的相差值为最大0.169,说明跳跃时的垂直速度(X10)也比较重要。
同时,通过计算的结果表明,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应以“平衡型”为主,因为“平衡型”技术既保证了三跳之间的平衡协调,又保证了最后跳跃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减小,有利于提高最终的运动成绩。
3 结语
(1)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节奏相对比较平稳;助跑速度与运动成绩高度相关。
(2)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以“单足型”技术为主。为了适应世界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特征与专项技术特点,寻求更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类型。
(3)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起跳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较多,特别是在最后的跳跃阶段。
(4)三级跳远最后跳跃起跳瞬间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居于首位,说明它是影响三级跳远最终成绩的关键因素。同时,单足跳的距离、跳跃距离和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生杰,王国祥.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学刊,2011,18(2):106-111.
[2] 许滨,许晶.对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52-56.
[3] 卢刚,王宗平.爱德华滋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2(2):41-43.
[4] 刘生杰,刘虎平.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14-116.
[5] 吕慧,刘生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