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2018-05-14 16:20李玉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致橡树爱情观意象

李玉红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55-01

一、析教材

《致橡树》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爱情诗。舒婷的《致橡树》是一篇向传统观念发出挑战的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是一曲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诗篇。本诗独特的意象选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思维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爱情观与价值观。这与国家提出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研学情

和我一起学习这堂课的学生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文化底蕴相对薄弱,平时不太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见解,但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对诗歌的理解比较浅显,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亟待提高。十六七岁的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不乏早恋倾向,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爱情、思考人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价值观。

三、定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掌握借用解读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本课包括课前自学—课上实施—课后补救三个阶段,借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转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将感受爱情升华为思考爱情,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和品味,理解诗歌主旨,学习借助解读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培养向上的审美情趣。

四、讲方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课前自主学习。课前下发导学案及微课等学习资料。

2.朗读法。结合学生专业岗位要求,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在朗读中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3.创设情境法。运用数字故事,调动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细腻的情感。

4.实践创作法。让学生结合自身情感进行语言的创造与运用。

五、述过程

1.课前准备。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下发“《致橡树》课前学习任务包”,包括导学案、微课、朗读视频、朗读技巧、课前拓展作业等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导学案上进行初步评价。

2.课上实施。导语:爱情是自古以来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朗读、欣赏诗歌营造良好的氛围。

本节课的主体部分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爱之感受、情之感悟、宣之我声、言之我心。

第一环节:爱之感受(核心素养:审美发现)

首先,欣赏朗读视频。其次,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则。学生在柔和的背景音乐和唯美的图片中欣赏诗歌,调动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营造浓厚的诗意氛围,然后请同学配乐朗读。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主题美,有利于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爱情美。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情之感悟(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

课前学生已对诗歌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本环节主要是检测和答疑。

问题一: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问题二: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生活中的哪种爱情?

问题三:作者理想中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问题四:借用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共设置了四个思考问题,教师选取切入点帮助学生解决课前困惑:“位置”和“土地”分别指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学生恍然大悟,从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学生在前三个问题的思考分析中总结出鉴赏过程和方法,从而完成教学重点。

第三環节:宣之我声(核心素养:审美发现、语言理解与运用)

本环节主要包括问题引导、例句示范、小组展示三个内容。

问题引导:在诵读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语速、语气,才能更好地表达诗情?

例句示范:选取两句诗歌让学生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对诗歌片段再次美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展示。用自己的声音帮助木棉传达爱意。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与诗歌接触,接受语感及情感的熏陶,引起情感共鸣,为下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言之我心(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

本环节设计为仿写训练。观看数字故事《小蝌与小毛的爱情》,为学生奠定情感基础。然后出示例句:真正的爱情是独立平等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追求,是摒弃泪水的滤纸,是珍藏幸福的永恒。学生仿照“真正的爱情是……”的句式,写出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仿写训练对学生思维发展、语言运用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提升,不仅能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健康的爱情观、价值观,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教师寄语,思考人生。

布置作业:层次性的作业题目,将课内知识技能有效延伸到课外实践中。

1.再次诵读《致橡树》,将其上传至学习群。

2.诵读戴望舒的《雨巷》,用意象解读的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3.将《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有关意象及主题进行比较阅读。

六、谈反思

1.适宜。学习目标设定适宜学生实际和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2.改革。体现了中职课改的最新理念。借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翻转课堂,时刻以培养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加强训练和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3.遗憾。课堂时间有限,留给学生展示时间不够充分,我在课后借助班级学习平台进行补救。

猜你喜欢
致橡树爱情观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舒婷《致橡树》的解构
来自林间的风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致橡树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