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2018-05-14 12:12林珍
今日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导师融合

林珍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要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强调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专创融合”下的高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探索分析,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在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创新”被提上了新高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和使命。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里提到:“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自《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各高校通过改革机制体制、完善课程等探索“专创融合”的路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专创融合”

(一)“专创融合”的含义

“专创融合”是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教育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通过开设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课程,强化实践等手段,促进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耦合,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要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以整体目标去调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最佳育人效果。”

(二)“专创融合”的必要性

“专创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与传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对高等教育的传统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都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从而形成改革的上升合力,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的力量,突破高等教育改革攻坚期。

“专创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当今国际競争实际上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是当今经济转型的重要人才。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知识基础,创新思维、创业实践能力的体现都建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因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具有专业性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一)结合创新创业调整培养方案

为了使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高校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即将学生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自主创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情况纳入创新学分管理。高校可以设置弹性学制,针对创新创业学生放宽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和创立基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提前毕设”制度。高校可以改革保研制度,对于学业成绩达不到原有保研标准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等方面有特长,就会允许走绿色通道,保送成为研究生。且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并允许参加研究生课程。通过系列培养方案的调整,不仅大大增加了创新创业的参与覆盖率,且对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对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设立融合共享的课程体系

高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意识培养课程“三课”互补,相互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意识培养课,转变他们的传统观念,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念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高校充分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校内、校际资源共享。加快在线课程平台的开发建设,鼓励校内合作、跨学科协同共建课程,推出诸如财务、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线上课程资源,实现校内资源共享;通过与校外优质机构合作,采用自主开发、协同共建、引进课程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网络精品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实现校际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促进“专创融合”,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设置多元化的实验平台

促进“专创”深度融合,高校可设立校企培养平台,提供校企一站式的实验平台,衔接企业实践与探究实验,打开学生思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设立学科交叉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综合的理论知识结构;设置专项实验室,为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场所进行专项研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建立协同合作的育人新机制

“校院企”结合协同育人新机制主要包括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校院企”多方联合培养。通过校际、校企、校院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场地、资源等,开拓了大学生的理论研究视野,对大学生能力挖掘、研究成果转化等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应建立起各方协同合作的培养模式,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五) 构建“1+1”型导师团队

导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的引路人,在创新创业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科研方面的困难、创业实践方面的社会问题、遭受挫折之后的心理问题等,因此,组建“专业+创业”全方位的导师团队,对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校专业导师科研经验丰富,能对学生在科研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等进行启发引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地资源需要,如实验室资源等,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自由度;创业导师聘请于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学生第一次创新创业可能对创业的一些流程、手续、资金、谈判方面没有经验,创业导师就能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社会敬业和创业指导。“1+1”型的导师团队建设,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一个重要体现,不仅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结语

信息化的当今时代,创新人才成为社会急需的资源,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教育,促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效弥补了传统专业教育忽略的创新思维、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加巩固了创新创业人才的专业基础。围绕“专创融合”,本文提出了五点路径探索,以期为促进大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作者单位为北京邮电大学)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导师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