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纯迪
[摘 要] 完全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所在,高职院校在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在导师制和书院制已被采用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发挥自身优势,把顶岗实习和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计算范畴,丰富完全学分制内容。
[关 键 词] 完全学分制;高职院校;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96-02
一、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及实施现状
学分制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已应用多年,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成绩的单位,学生获得规定数额学分后即可毕业。在实际应用中,各高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学分制,最为普遍的是学年学分制。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需求及改革的深入,许多高校在采用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向完全学分制过渡。学年学分制是将学年制和学分制结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固定学习年限内要求学生学习通过规定的所有课程,包括公共课及专业课。学生也有一定的选课自主权,但都集中在少部分专业限选课及普通公选课,主要按照学校各专业的课程安排进行学习。完全学分制是目前国内高校积极推行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有效时间内,除少量专业必修课,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在修满全部学分后即可毕业。完全学分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选课制和弹性学制,选课制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除了少数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其他课程均能够由学生自由选择,可在不同学院、不同专业间进行课程搭配。弹性学制是对学年制的彻底改革,学校不再规定具体修学年限,如现在通行的3年制及4年制,学生可以在有效学籍时间,如3~6年内完成全部学分的获取,只要获取足够的学分即可毕业,比学年制更人性化、更能给予学生发展空间。
当前各高校在试行完全学分制的过程中,主要探索出导师制和书院制两种方式,能够较好体现完全学分制的特点。导师制是由专业素质高的专任教师担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系统选课及后期学习过程。由于完全学分制给予学生较大自主权,学生在面临多种类跨学科的庞大课程体系时通常会难以抉择,如果选课没有指导,学生容易出现所选课程太过庞杂,缺乏专业性、导向性的情况,无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定位、个性需求帮助其选择适合的课程,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指导。虽然高素质专任教师指导的选课制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全面发展,但其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班级和年级管理制度,学生没有固定的交流社区,不易于参加集体活动,这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书院制构建了新型的师生沟通模式,学生管理重点从前端的教室发展到后端的宿舍,以学生生活区活动作为师生交流、活动开展的场所。书院制是对导师制的合理补充,许多高校都在摸索导师制和书院制的结合模式,以更好地实施完全学分制,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学校采用完全学分制的优势和困难
虽然目前推行完全学分制的高校主要是本科类院校,但高职院校在实施完全学分制方面也有独特优势。(1)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以学校提供大量选修课程为基础的,特别要求提高实践活动在学业评价方面的作用。目前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均以提供专业必修课为主要任务,各类选修课程数量偏少,而且多为必修课内容的补充,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更低,仍以传统教室授课为主。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征就是提供大量实践活动机会,培育职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相对本科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种类、层次更丰富的实践课程,对选课制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例如,高职院校的金融投资类专业,可以提供银行基本技能实训、证券经纪人实训、保险业务营销实训、股票投资基本操作、金融商务礼仪等多种类实训项目的选修课,并能够将实训课程的实施扩展到企业,提高实践项目的实用性,使选修课也具备必修课的价值,增强学生选课的积极性。(2)目前许多学校在推行完全学分制时面临学生自我规划能力欠缺的问题,学生在面临大量课程可供选择时,通常会很茫然,导致选课随意化,不能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虽然导师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导师制还没有在各高校完全实施,仍在摸索、建立过程中,当前学生选课依然以个人为主,在突出个性化的同时极易忽略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则是以职业需求、岗位需求及企业需求为导向,专业性、方向性极强。高职学生对未来就业选择极为清晰,学生选课时目标更明确,能够根据就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3)高职院校重实践的教学特征更适合完全学分制要求的社会环境。完全学分制给予学生很大自由,不仅体现在选课上,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能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对一些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分的获取。但这些情况对学校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学生外出打工的同时如何保证学习时间及质量,学生没有在社会普遍认可的时间段毕业能否得到招聘机会。高职院校在面临此类问题时有较好的解决方案,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视实操能力,许多专业例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安排学生进入旅行社及酒店实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习工资,同时也是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而且高职学生面向的许多就业岗位均为企业长期、大量需要的岗位,不存在每年仅能参加1~2个集中的招聘季的问题。
但高职院校在实施完全学分制上也面临很大困难,首先是师资力量极其欠缺,高职院校长期面临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老化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获得比例少,比本科学校的同類问题更为严重。没有一支人数充足、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是无法提供足够的高质量课程让学生选择的,也缺乏推行导师制的基础。其次是教学管理跟不上,推行完全学分制对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选课目录,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管理及评分需要新的教学管理软件,而且行政班级被教学班级取代。虽然书院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问题,但也难以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类似学年制下的追踪管理,较难掌握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全面情况。除此以外,教育政策的空白也阻碍了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如果实行弹性学制,就要有与其相配套的学位认证制度,在每个学期不定时都有学生毕业的情况下,怎样完成学位颁发,这是困扰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推行完全学分制的措施探讨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传统本科学校有较大差别,因此,在实施完全学分制上,除了已被广泛接受的导师制和书院制外,还可以实行顶岗实习和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分计算的制度。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面临较多实践活动,除了在校内的专业课程学习,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践课学习及顶岗实习,锻炼实操能力适应岗位需求。目前实践课程学习一般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即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理论内容由学校教师教授,企业专家则通过讲座、实地参观、业务指导等方式完成授课,最后由专任教师给出总评成绩以计算学分。顶岗实习则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完全由企业专家指导,目前主要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即毕业前进行。但多数企业均表示希望学生能尽早地实习,不局限于最后一学期。在实习模式上可采用“3+2”模式,每周3天时间在校学习,2天在企业实习,这样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操结合。在进行完全学分制尝试时,可由企业专家根据学生工作表现给出分数,再由教师转换为相应课程的成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能够完全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中,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快速掌握职业技能;一方面获取了相应课程的学分,不会出现因外出实习而无法获取足够的学分,导致不能按预期时间毕业的情况。例如,金融投资专业学生在证券公司实习,可由证券公司指导老师根据其表现给出分数,再由专任教师折算为对应的课程例如证券实训、证券经纪人营销实务等对应课程的成绩。为了保证专业核心课的授课质量,顶岗实习对应的可折算学分的课程应集中在以实训为主的选修课。顶岗实习计入学分的方式比较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实际应用比较简单,需要专任教师与对应的企业及企业专家积极沟通,在验证学生实习情况及表现的基础上,将校外指导老师意见折算为学科成绩及学分,可行性极高。
第二课堂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模式,其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和上述的學生顶岗实习有差异。第二课堂是指学生除课堂教学外参加的其他社团或社会活动,涵盖面极广,包括和专业、课程相关的所有活动,例如,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在实施完全学分制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按照一定标准由专任教师及辅导员进行评价,在相应课程中给出成绩折算学分,或直接加入奖励学分。比如,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以上奖项,公开发表论文或专著,获得企业认可的发明创造,都可以折算为对应专业课程的学分。学生参加扶贫支农工作取得相应机构的证明,也可以折算为公共课程学分。这对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活动是有力的激励措施,实施难度也较小,主要由学校查证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再由教师对应课程折算或奖励学分。高职院校相对于研究型大学,第二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例如专业技能竞赛,所有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都会组织参与,如果有学分奖励或折算的激励,则有利于鼓励学生参赛,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
完全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虽然现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存在基础薄弱、资源缺乏的诸多问题,但只有在试行过程中逐步摸索经验,才能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2]候爱荣.完全学分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4(6).
[3]许晓平,张泽一.完全学分制下专业导师制和书院制的协同模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
[4]江天肃,张洪波.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