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成杰 郑艳鹏
【摘要】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尽最大的可能性使检测的对象保持它的完成性,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对其进行分析检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里面的缺陷与问题,同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建筑、工业等领域,无损检测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讲解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与概念,简要地分析了它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电子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在建筑工程、工业生产等方面,产品的质量需要经常进行检测,虽然说使用传统的破坏性的检测所得的结果比较准确,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破坏性不仅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只能够使用抽样法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点就慢慢地体现出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关于无损检测技术的概述
所谓无损检测指的就是对于检测的对象,尽可能地不对其进行损害,保持其内部组织的安全性,在保证它的使用性能的情况下,使用现代化的仪器并且结合合适的化学物理手段,对需要检测的对象的性质以及内部结构等进行检测,尽可能早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无损检测在电子电力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这项技术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
单纯的分析被检测对象的完整性以及质量并不是无损检测的目的,它还可以有效地指导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使得产品的安全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分段进行,能够将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且解决,问题的处理所造成的消耗以及需要的时间都大大缩短,成本大大的降低。
(一)无损检测技术的非破坏性
无损检测技术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它的非破坏性,它可以在将不合格产品剔除的同时,将损失降到最低,没有太大的限制,这种方法比抽样检测更加灵活、更加可靠、更加全面。
(二)无损检测技术的动态性
对正在使用的产品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对产品定期进行考察,机构的实效机理必须要明确。
(三)无损检测技术的严格性
在进行无损检测的时候,需要的是专业的人员与设备,在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进行,这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才能被保证。
(四)无损检测技术结果的分歧性
简单来说,分歧性就是在检测同一个试件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想要统一结果,就必须使用“会诊”的方式。
二、无损检测技术在电子技术下的应用
在很多领域中,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应用,主要分成两类:一种是常规的无损检测技术,这其中包括了渗透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以及超声检测等;另一种是非常规的无损检测技术,这其中包括了导波检测、声发射、光全息照相、微波检测以及红热成像等。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里,在选择检测方法的时候,必须根据具体的检测对象以及具体的需求进行。下面主要分析了两种相对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
(一)激光检测技术
激光检测技术在整个无损检测中应用得比较晚,但是因为它本身功能的独特性,所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很多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在不断形成,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进程被大大推进。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在无损检测技术中,最早使用的便是激光全息无损检测,同时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能够对所检测的物体施加外部的荷载,将其不同位置的形变量检测出来,最终检测出内部结构是否完好。
2.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超声无损检测来讲,激光超声检测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能够不与被检测对象接触,在一定距离之外便开始检测,耦合与匹配等问题便不会存在。
第二,可以与超短激光脉冲结合,得到超短声脉冲以及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最终实现宽带检测。
第三,聚焦很简单,能提升成效与扫描的效率。对于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来说,我国对其研究发展起步比较晚,当前可以实现在放射环境、特殊工件以及高温条件下的检测,在国外,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在化学气相沉积、复合材料检测等实时检测的方面,所以说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
(二)超声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定位准确、检测深度大、灵敏度高以及适用的范围广,所有的工业部门几乎都在使用它,它的工作频率在0.45~0.55MHz,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中,可以在频率为11~51MHz的特殊领域中使用,同样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产品的质量检测一定要做好,无损检测技术不仅保证了被检测对象的完整性与使用性能,还能够准确地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将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及时发现并且解决,这样就避免了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改革。伴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检测的精度与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张项阳.基于电子技术的埋地管道无损检测的相关检测办法分析[J].电子技術与软件工程,2014(03):143.
[2]隋延冰.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3(07):58.